七零之漂亮泥瓦匠(265)

作者:胡六月 阅读记录

他从来不曾当众教训过孩子,可是现在被陶南风的莽撞惊到,实在没有控制住,便打了她两下。

打完,却又后悔了。

自己这是怎么了?明明陶南风做的是好事,明明她处理都冷静周到,为什么自己要打她?

她都二十几岁的人了,自己这样当众打她不是让孩子难堪吗?

陶守信眼眶一红,喉头有些哽咽:“以后……安全第一,记住没?”

陶南风看父亲吓得脸色苍白,这才意识到自己这是第一次在父亲面前展露异能,心中一软,伸开双臂抱住他。

“爸,我没事,你别担心。”她胳膊微微使劲,仿佛要将这股力量传递到父亲身体里。

女儿的拥抱让陶守信冰冷的手脚渐渐有了温度,一颗不安的心这才定下来。

旁边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一群村民欢呼起来。

“好厉害!”

“这姑娘好大的力气,一出手房子就不垮了。”

刚才尖叫的妇人冲到陶南风面前,连连鞠躬:“谢谢,谢谢你,谢谢你们救了我家柱子。”

半个小时之后,终于坐在村长王良胜家中,有村民们走过来真诚道谢。

“海叔没事,虽然大腿骨骨折,但处理及时,在校医院打上石膏,额头上缝了三针,再观察一阵就可以回家了。”

“柱子有点小严重,已经转到省人民医院去了,不过性命无忧,医生说他年轻,养养就会好。”

“幸好有你们,救了海叔和柱子,多谢多谢!”

村长王良胜就是刚才在现场指挥的五十岁憨厚老汉,穿一件蓝色背心,外面披件旧衬衫,一双黑色手工布鞋,打扮得很朴实。

王良胜得知陶守信是江城建筑大学的大教授,慌忙请他上坐、敬香茶,还切了苹果过来,非常殷勤客气。

“唉呀,您可是大教授,贵人踏践地,还累着你们帮忙救人,招待不周啊。”对于院后村的村民而言,大学教授那可是不得了的人物,必须好好供着才行。

向北说:“我们这回过来是想看看房子,上次您说王良海家有房子想卖,这回我带我对象和家里人过来看看。”

王良胜苦笑着说:“是,王良海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毛巾厂上班,眼看着要结婚了可是单位却一直没房子分下来,好不容易有同事有套房可以私下里转让,偏偏他拿不出来两百块钱,这不……就打起房子的主意来。你是外乡人,来问过几回,上次带你去看过的就是那个房子。”

向北说:“我上次看过的房子,不是这栋要垮的啊。”

王良胜道:“这栋是王良海父母起的老屋,木头都朽了。原本想把现在住的新屋卖个好价钱让大儿子结婚,他们夫妻俩带着小儿子柱子住老屋。哪里想到这一修房子就修出鬼来,差点垮了不说,父子俩还进了医院,唉……”

陶南风想到一路看过来的场景,心思微动:“村里只有王良海家卖房子吗?”

向北点了点头:“家家都是自已盖的房子,大家住在这里种菜种粮,平时靠着大学打打临工,日子过得还可以。王良海如果不是因为大儿子结婚急用钱,也不愿意卖房子。”

对于农村人而言,崽卖爷田那是大不孝。家里老屋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记载着无数人的童年与欢乐,不到万不得已,根本没人愿意卖房子。

陶南风再问:“王良海家只有两栋房子,要卖也只能卖其中一栋,是不是?”

向北领会到了她的意思,回了一句:“是。”

村长王良胜愣了一下,问道:“难道你们想买那垮了的老屋?那屋你们也看到了,完全住不得人。唯一的好处,就是院子比较大。”

陶南风转过头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父亲:“爸,我们出去看看,对比一下吧。”

陶守信对女儿的话自然没有异议,站起身对王良胜说:“要劳烦你带我们去两处看看,顺便也讲解一下村子的历史。”

到了一个村庄,先了解地形地貌、村史村风,这是规划人的一种职业病。

王良胜对这三位印象很好,便领着他们绕着村子走了一遍。

村子大约五百亩地,七、八十户村民,北面有桂山,山上桂树与茶树多,靠山吃山,每年采茶、制茶,偷偷拿一点出来卖养家。再加上临近江城建筑大学,哪怕是以前的经济困难时期,村民过得也还可以。

王良海家的新屋其实也不新,大约有十几年房龄,一条乡村小路蜿蜒而过,串起十几户农房。一进三开的老式布局,堂屋居中,两边各一间卧房,灶房靠西,茅房在东,功能简洁明了。

陶守信看到这里,微微皱眉。

这房子就是普通农房,住在这里岂不是真成了村妇农夫?想到自家的教授楼三房两厅、舒适自在,心里有些难受。

上一篇:白泽寄生 下一篇:九零之读心神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