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漂亮泥瓦匠(277)

作者:胡六月 阅读记录

陶守信偏不。他不认为儿子有多重要,也不觉得姓氏的传承有那么伟大。

但是,向家不一样。他们是农民,祖辈都受传统思想的禁锢,他们为了表达诚意,竟然舍得这个姓氏,愿意让陶南风的第一个孩子姓陶。

这是他们能够表达的最大诚意。

半点不掺假、真心实意、质朴而伟大。

陶守信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缓缓坐下,斟酌着用语。

“我谢谢你们的这番好意,但是……真的不需要。南风与向北结婚之后,生几个孩子、姓什么,都是他俩的事情,我这个当爸的不干涉。”

陶守信握住向永福的手:“我十八岁离家,战乱纷争,再回老家寻根,族人死的死、散的散,寻找不到一个亲人。我对陶姓并不执着,也对南风的下一代没有姓氏的要求,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

向永福听到陶守信所言,心中一恸,也有些激动:“陶教授,没想到你也是受苦的人。该死的小日本、白狗子,我爸妈生了七兄妹、银珍家有五兄妹,结果打完仗只剩下我、银珍、向北三个。

好在现在和平了,向北也要结婚,将来家里的人口会越来越多,不怕啊!我们就是你的亲人,过年过节我们一起过!”

说到动情处,陶守信与向永福执手相看泪眼,越看对方越顺眼。

陶守信站起身,对陶南风说:“姑娘啊,到书房拿瓶茅台出来,咱们两亲家喝一个!”

梁银珍与向北到厨房炸了花生米,又炒了个木耳鸡蛋,端到餐桌上,陶守信与向永福推杯换盏,一起说起童年往事、年少离家,边说边流泪,哭完又笑。

都是经历过战乱的人,都曾经失去过亲人,这份情感共鸣,让两亲家越来越亲近。

向永福大声说:“老陶,你莫推辞,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南风和向北的孩子姓啥都行!男孩女孩都一样,只要有一个姓向就成。清明节上香的时候,我好给我爹妈说一句,咱老向家没有绝后……”

陶守信有了些醉意,嘿嘿一笑,说了句心里话:“生个小外孙女,姓陶也成。”

陶南风听父亲说到生孩子,一边给他倒酒一边嗔怪地说了句:“爸,你别喝那么多酒。”一喝酒就瞎说话,真是的!

酒香一飘,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不少,两家人便成了一家人。一直聊到深夜,方才散去。

第二天,两家人一起在食堂吃过饭,便往院后村看新房子。

向永福与梁银珍一看到院后村,便觉得亲切,空气里的炊烟、稻花香、草木气息让他们感觉自己回到了熟悉的农村,连声夸赞。

“没想到村子和大学隔得这么近,好地方呀。空气好、环境好,也方便南风读书上学。”

梁银珍听说西厢房有一间是给自己夫妻俩的,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给我们留了房吗?太好了!以后如果向北忙不过来,我就住在这里做饭打扫卫生,保证把南风照顾得好好的。”

向北其实也有这个想法。

陶南风不是个擅长家务的,天天吃食堂省心省事。没孩子的时候还好,如果结婚有了孩子,吃食堂就不合适。自己父母住过来,就近照顾,这样哪怕是两地分居也不会影响陶南风的学业。

恋爱中向北就说过,会全力支持陶南风的事业。如果这句支持只在嘴上说说,向北心里过意不去。

向永福用行动说话,抡起墙角的锄头就开始清理院子。和梁银珍一起松土、整理出一畦一畦的菜地,在菜地之间铺上碎砖。

夫妻俩干起活来浑身是劲,瞬间找到了自信。

“这土养了很久,肥得很。”

“回头找点香菜种子、白菜种子撒上,再育秋辣椒苗栽上。”

“只可惜现在时节晚了,等明年春上多种点瓜果。”

“这么大的菜地,一家人够吃,咱不用出去买菜。”

越说越高兴,向永福招呼着一直站在檐廊下的陶守信:“老陶,以后干脆我们都住在一块,你也别吃什么食堂了,我们一家五个人吃饭也热闹些。”

梁银珍揩了一把额角的汗,笑着说:“是啊,南风他爸,你们工作辛苦,时间也金贵,等向北他们结婚了,我在这里种菜、养鸡、做饭,一家人一起吃饭,多好。”

只要一起到向北与南风结了婚,婚后再养上几个孩子的场景,梁银珍就感觉人生充满希望,干什么都心情愉快。

她盼了这么多年,就盼着家里热热闹闹,似乎是要把曾经亏欠的大家庭快乐一口气找回来。

陶南风忽然有了压力,悄悄对向北说:“你妈这么喜欢孩子,我如果……”如果为了学业、事业暂时不愿意怀孕,她会不会失望?

上一篇:白泽寄生 下一篇:九零之读心神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