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漂亮泥瓦匠(490)

作者:胡六月 阅读记录

梁银珍再掏出那份血书递给陶南风。

陶南风看到这张鲜血已经变乌、透着残忍与凄凉的遗书,眼泪扑簌簌地往下落。

——姐,向东死了,我还你一个孩子。现在时局变化,我已被关进监牢,身入虎口,生死未定……假若不幸,切切远离此间混乱,勿再提及我与慕阳。孩子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梁银珍是个慈祥的母亲,把孩子看得像眼珠子一样珍贵。可是世道艰难,向南六岁、向茜三岁就夭折了,三个孩子只活下来一个向东。唯一的向东送到小姨身边,没想到一年不到就牺牲了。现在陪在梁银珍身边的儿子,向北,是她的外甥。向北的父母,是为革命英勇就义的地下工作者。

听完梁银珍的述说,向永福站起身,旱烟杆磕了磕砖柱,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他此刻异常冷静:“向北没有错,现在是新社会,政府不会不讲道理。银珍你莫慌,让南风和大家一起想办法。”

正说话间,小院门外传来一道声音:“陶南风——”

萧爱云第一个跳了起来:“乔亚东!”

在魔都读研的乔亚东背着一个书包,风尘仆仆,一见到陶南风便急急地说:“南风你别急,向北对这件事已经有预感,也有预案。”

预案?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来了精神:向北还有预案?如果是这样,是不是代表向北不会有事?

梁银珍见到这么多人来为向北想办法,眼中的泪止也止不住,不住嘴地说着:“谢谢,谢谢!”

向永福对梁银珍说:“赶紧烧水倒茶呀,这么多客人。”

刚才梁银珍觉得天快要塌下来,陶南风一回来她仿佛有了支撑,再听向永福这么一指挥,顿时找到了事情做:“好好好,我去泡茶。”

堂屋里没有那么多椅子,有的坐、有的站,都围着乔亚东和陶南风。

听了陶守信的教诲,乔亚东认真读书,大学毕业之后考取魔都大学孔华清教授的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潜心做学问这么多年,他不再是秀峰山农场一个普通知青,而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见解的年青学者。

萧爱云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江北四中当语文老师,已经结婚,她急急地问乔亚东:“乔班长,你给我们说说,向北有什么预案,需要我们做什么?”

乔亚东谢过梁银珍递过来的热茶,喘匀一口气,从包里取出几页纸,交到陶南风手中:“向北让我写一篇关于土地价值的文章,我写好了。向北交代说找江城日报的吕雪记者,把这篇文章发出去。”

陶南风拿过那几页纸,看着标题《土地价值之我见》,感觉有千钧之重。

乔亚东眼睛亮如星光:“我和向北在电话里谈了很久,虽然说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不允许国家或个人买卖,但是我觉得并不是不能变通!我翻了资本论,连伟人都说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特有经济表现,这代表土地价值是可以变现挖掘的。

我们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不能买卖,这个没有错。但是我和教授、师兄弟们讨论了很久,咱们可以把土地权属一分为二,分为所有权一使用权!”

所有权、使用权分离?这一说法绝对是创新。

如果将这两种权属关系分离,那土地就能买卖交易了!

陶南风一听,整个人都鲜活起来:“使用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使用权可以买卖?”

乔亚东重重点头:“向北说过,你们参加的土地竞投标的物是四十年租用权,这不就是使用权交易吗?所有权还是归属国家,因此就不算是卖国。”

梁银珍在一旁颤抖着声音为儿子辩解:“向北不会卖国,他是烈士的后代,他的爸妈为革命牺牲,他在前线打仗报国,他绝对不可能做出那样的事情。”

乔亚东愣了一下。

陶南风搂过梁银珍的肩膀,柔声安慰:“妈,你别怕,我们都在想办法。”

乔亚东回过神来,没有再纠结向北的身世,看着陶南风说:“土地权属关系理顺之后,各地政府就能出卖土地使用权,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只要土地使用权能够买卖,政府就能获得大量的建设资金,城市建设肯定日新月异,修路、做公园、医院、学校,全面改善生活环境,老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

陶南风听到这里,胸中顿时生出无穷勇气:“既然柳元瑜用舆论战,那我们就来应战!”

“好,我们应战!”在场的人都齐声应和。

吕雪现在是江城日报的知名记者,接到陶南风的电话立马赶了过来,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再看过乔亚东的文章,拍案而起:“我马上安排刊发,咱们不能让改革先锋者遭受这样的屈辱!”

上一篇:白泽寄生 下一篇:九零之读心神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