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高俅后我手拿权臣剧本+番外(225)

作者:公子牙 阅读记录

“太师谬赞,下官是主动请缨来此,或许我更适合这里吧。”

高俅摆首:“不,相比这里,朝堂上更需要你。”

李纲愣了一瞬,从前他只觉得高俅这样谄媚求权的人是大宋的耻辱,现在他才发觉似自己这般迂腐行事才是成事不足。

“太师,此时此境这里更适合我。”

“也是。”高俅给之肯定:“李少……不,李知州,你觉得针对西夏几州,我们该做何举措?”

“收整人心,增加军事储备,消弭民怨,任用有志之士……”

高俅满意点头:“看来你来这儿确实是对的,有任何需要李知州尽管开口,在朝堂上我还是能说上几分话的。”

“多谢太师。”

“我准确去白池县一趟,李知州一起?”

“却之不恭。”

去往白池县的路上,高俅反复琢李纲的态度变化,总不能是在沙县待的太久,所以被折磨的没脾气了吧。

高俅想完后自己都笑了,他自己可能是这样的人,但李纲绝对不是。

“李知州,我能问一下你为何对我换了副态度吗?”

李纲直言道:“其实直到现在我也不能理解太师的一些所作所为。”

“哦?”

“身为朝廷重臣应该清正廉洁,我很难说服自己太师是这样的人。”

高俅闻言大笑:“确实,我非贤臣。”

“陈御史已将太师为我筹谋之事告知于我。”

“那你是因为这个才……”

李纲摇头:“并非如此。虽然我与太师并非同路人,但我知道太师一心匡扶大宋,如此,便够了。”

高俅莞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李纲附和:“正是如此。”

高俅与李纲相视一笑,彼此之间心照不宣。高俅明白自己与李纲始终不会是一路人,或者说若有一天高俅犯了错误,李纲会是撞头死谏的那个。

高俅并不介意这样的人多来一点,自己这套法子只能用在非常之期,待天下安定后不用他人多说,高俅会自己退下来。

白池县

“盐州境内的盐池大多分布在五原县和白池县,其中以乌池白池为最,林将军已派禁军驻守此地,另夏州境内有二盐池,大而青白,是为青盐戎盐,据当地人说,戎盐有药用价值。”

高俅颔首:“夏州知州是谁?”

“赵鼎赵元稹,他虽未致士汴京,却在地方颇有政绩。”

再次听到熟悉的名字后高俅感叹其巧合:“银州知州不会叫李光吧?”

李纲疑惑道:“银州知州乃是一位叫薛秦的议郎,敢问太师李光是何人?”

“他与赵鼎同年及第,我在官员任调时看过此名,他亦是一位颇有政绩的贤臣。”

“能被太师记住,想来这位李官人才名深厚。”

高俅暗笑,这几人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都一心为宋,不过他们也因此命途多踹,尤其赵鼎因遭秦桧陷害只能绝食而亡。

高俅知道自己遇见这些人算是必然,不过既然早早得见众多名臣良将,那他必须好好操作一番。

“太尉,前面就是白池了。”

高俅朝前看去,只见余晖下照映着广袤而无垠的盐池,盐池前坐落着数之不尽的盐田,而工人们正在一箱箱的搬运着晾晒好的青白盐。

高俅走上前捻起两指盐揉搓一番,而后又放进口中尝试味道。

“确实比我大宋的盐美味,尝起来无一丝苦涩。”

李纲重复高俅的动作,他神色暗了暗:“太尉,拒下官粗略计算,西夏每年的产盐量至少在十万石以上。”

高俅面上无异,内心却笑开了花,钱呐!好多钱呐!西夏能和大宋抗衡多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林冲,取十石青白盐加速运往汴京。”

“属下这就去办。”

高俅看向李纲:“如今私盐屡禁不止,或许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好好整顿一番。”

“下官也正有此意。”

高俅心里思量着计划,这事肯定不能由他出头,若是能让赵佶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该多好。他在心里勾栏出大致计划后突然意识到另一件事。

“李知州,此地盐官你审过了吗?”

李纲抬眸:“我出任此地未到半月,只大致翻了一下州志。”

高俅又看向刚刚跟在林冲身旁的禁军:“韩世忠有交代林冲查审盐官吗?”

那人点头道:“所有盐官皆已下狱。”

“盐工呢?”

那人顿了一下:“这里的盐工大多为汉人,因为要继续晒盐所以……”

“传我命令,立即停工,将所有盐工全部……”

“太尉小心!”

“噗……”

巨大的疼痛使得高俅停止思考了一瞬,林冲以最快的速度跑过来,他一脚踢飞那名盐工:“太尉,你怎么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