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高俅后我手拿权臣剧本+番外(73)

作者:公子牙 阅读记录

因为大宋人物志版块和诗词文章版块的火热,不少朝中大臣对这几个位置虎视眈眈,礼部尚书就是为此在头疼,还好高俅把郭祭酒送去和他一块愁了,不然不管里面有多少油水他都不干了!

而高俅只在中期去看了一次他们定的初稿。不得不说,高俅只是见识比他们多了些,要论才智他是永远比不过这些人的。

报纸是接受投稿的,高俅在其中看见了几篇游历天下之人所撰写的《地理志》,里面详细记录了一些地区的土况、水质及风土人情,还有人绘制了地图。高俅当即交代找到这些人,这样的人才值得留着大用。

至于诗词文章自不必说,光书院学子的投稿就有成千上万,郭祭酒指了几十名太学的学生一起筛选才勉强应对。

同时,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很强,铁薛楼的老板花了重金邀请文人以游客的视角描写了他们酒楼所酿造的“瑶醽”,而这一方法成功让他们在报纸售卖的时候压过了樊楼。

还有许多不得志的文人投稿了他们所编写的小说,其中有好多都是风月录,当然其中不乏好的故事,这就要靠礼部那边斟酌了。

还有一件特别搞笑的事,这事还是武松告诉他的。

“太尉啊,因为您的那篇文章,花荣的宅子前面天天都有小娘子去看他,他现在已经住在军中不敢出来了。”

高俅不由失笑:“本官写的也没错啊,花荣的确生的一副好颜色啊。”

“哈哈哈。”武松笑的很是爽朗:“太尉,您最近还是躲着点他吧,他的怨气已经冒到头顶了。”

高俅递给武松一包茶叶:“这个你替我送给他,降降火。”

嬉闹结束后高俅恢复了每日点卯的上朝日常,还好早朝时间不算太长,赵佶也不喜这炎炎夏日,所以整个朝堂都是能快则快。

而童贯那边,大首领赏移被擒,王子益麻党征请降的捷豹已在几月前传来,童贯抵京也就在这一两日了,他很快就会升至检校少傅,再任枢密院事。

童贯有军功在身,他的升迁高俅阻挡不了,但同时升迁的还有种师道和刘延庆,高俅对这两人比较感兴趣。

朝堂之上,高俅细细想着该怎样对付童贯,好在他现在与童贯并无冲突,在有绝对的把握之前,高俅不准备对其露出锋芒。

“高俅,高俅!”

高俅听见呼声后猛的回神:“下官在。”

王黼语气刻薄:“高太尉,朝堂之上还能走神,下官见识了。”

高俅压下脾气:“官家恕罪。”

“无碍,你今日操劳过度,还要注意休息。”

“谢官家。”

“只是王中丞所参之事你有何话说?”

高俅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他刚刚走神来着,完全没听到这厮参了他什么。

高俅转向王黼:“烦请王中丞再说一遍。”

王黼倒也不急,他缓缓的又叙述一遍:“本官发现你所建的几个工厂里大量用冰,可朝堂发放的冰块数量有限,高太尉,此事你作何解释?”

这次不只王黼,检校少保梁师成也附和道:“冰井务隶属皇城司,而皇城司均由最精锐的禁军组成,怕不是有人中饱私囊,公器私用了吧。”

高俅这下更无语了:“有点文化,但不多。”

王黼面色不愉:“此话何意?”

高俅当然知道皇室的用冰量何其庞大,据宋诸司库记载,朝廷每年大约用冰五百三十六万斤。其中包括祭祀司寒、荐献太庙、赏赐大臣和宫廷御用,然后剩下的才流向民间。

冰井务里还要专门设人负责采冰、藏冰、颁冰和刷洗冰室,其规格也有明确要求。而京城里光巨型冰窖就有数十个。

每逢三伏天,皇室还会举办宴会宴请朝臣,其冰雕和冰镇水果都是用来赏赐的,总之,朝廷对冰非常重视,这也是王黼参他的原因。

高俅自然是不缺冰用的,赵佶不知道赏赐了他多少官方制式的冰。

所以当刘妤上报工人难耐炎热时他确实是想把府里的冰拿去给工厂用,不过此举被吴用阻止了,他现在才明白学究多么有先见之明。

面对王黼的凝视,高俅缓缓开口:“王中丞也算是饱读诗书,难道不知道民间有硝石制冰之法吗?”

王黼的笑容在一瞬间凝住,硝石制冰是什么?

高俅一看他这表情就知道他根本不知道,他好心解释道:“王中丞,唐末时呢,人们发现了一种白色晶体叫做硝石,他们发现把这种石头放入水里后水就会降温直至结冰。我大宋百姓除了冬日里取冰藏于地窖中,也会有商人采用硝石制冰法制作冰饮来卖,王中丞难道没见过吗?”

王黼无言,他堂堂一个御史中丞,所用之冰皆是朝廷所赐的上等之冰,他没事关心普通百姓怎么用冰作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