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高俅后我手拿权臣剧本+番外(75)

作者:公子牙 阅读记录

当二人视线相对的那一刻高逑微微俯身,童贯也在马上轻点头颅。

直到童贯的背影远去,高逑才回神叹息,哎!接下来有的热闹了……

关于冰的知识出自《宋史·礼志》

第36章 童贯升官

高俅立于高楼之上久久不能回神。

“太尉,你怎么了?”

高俅听了李师师的问话后才回神:“没什么,只是觉得有些烦躁。”

李师师一眼看出高俅在担忧什么:“相公,你如今在官家眼中的地位是别人比不了的。”

高俅淡笑一声,他知道这其中少不了李师师和公孙胜的帮忙,只是他烦躁的并非如此。

“你不用担忧我,我心中有数。”

“奴家自是相信太尉的。”

高俅反过来宽慰李师师,等楼下的队伍完全看不见踪影后他才回了太尉府。

府中,高俅和吴用谈起童贯。

早在高俅决定肃清朝堂时他就在心中列了一份名单,哪些人为官清正,哪些人可以利用,哪些人必须死。

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杨戬、李彦皆赫然在列。

蔡京其人善诗书字画,他四起四落担任宰相,高俅承认他有才,可他太飘、太贪、太狂妄。而且他在京中掌要职,高俅不得不用阴私手段除掉他。

梁师成和王黼乃一丘之貉,他俩没什么实际才学还非常贪得无厌,高俅准备以后收拾他们。

杨戬靠一张好嘴得赵佶宠信,所以他以黄门身份得了太傅之位。话说回来,曾经的高俅也给杨戬行了不少便利,只是高俅来后联合几位文官一度请旨减免赋税,这与杨戬增收赋税一事背道而驰,所以杨戬暗地里也没少给他使绊子。

不过杨戬本身也没几年可活了,他若是安心养老也好,可他和太子赵恒不对付,所以暗中扶持三皇子赵楷,高俅最终决定隔岸观虎斗,说不定他可以从中寻求机会。

至于李彦则是在杨戬死后才顶替其位发迹,高俅自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且让他再蹦跶几年。

朱勔现主持苏州应奉距,他原先替赵佶搜寻奇花异石时可没少搜刮民脂民膏。蔡京倒台后他也算低调了些,不过苏州地处漕运地带,等高俅腾出手后必然会想办法取而代之。

最后就是童贯了,童贯其人倒是和高俅想的不一样。高俅在过去的两年间见过他数次,他虽是残缺之人,但却相貌伟岸,生的魁梧,且他蓄有胡须,任谁见了他都不会觉得他是个阉人。

且高俅刚刚才见过穿着装甲的童贯,他表情肃穆,那是只有上过战场的人才会拥有的气势。

童贯的一生算得上是传奇,他少年在宦官李宪门下时就善于揣度皇帝旨意,赵佶即位后他就能以供奉官的身份在杭州主管金明局,他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和蔡京交往的。

后来他助蔡京任官,蔡京任相后又助他出兵,此后他就开始了他长达一生的征战。

童贯是个阉人,还是个武官,按理来说以他的身份在大宋绝对是讨不了好的,但他不仅能代表大宋出使大辽,还硬是成为了第一位进入两府宰相的宦官。

童贯的官是靠着军功换的,他也为大宋打了很多胜仗,但高俅最想除掉的却是他。

是啊,他是打了很多胜仗,但同时他也打了很多败仗啊!童贯此人看得最重的不是钱财,而是功名。他打仗不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大宋,而是为了他自己的仕途。

在与西夏的交战中,他多次隐瞒败果导致将死地失,而且他得势后恃功而骄横跋扈,他不仅随意选拔将领官吏,他甚至提拔熟羌为官,禁军逃亡也可改隶其他军籍,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军政霍乱。

可以说,宋兵最后输得那么惨,一个高俅,一个童贯,谁都推卸不了责任。

而如今,他要和童贯成为同事了。严格来说也不算同事,童贯的实职甚至比高俅还要高上一些,因为枢密院享有禁军的调动之权。

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在官职上确实为武官之首,但他对禁军是只行管理之权的,要想调动,还得走流程。

不过童贯本人越权的行为也没少做,再贪上赵佶这么个昏君,谁的赢面更大还未可知,更何况如今留守的禁军早已在自己的把握之下。

高俅一番分析后对自己也自信起来,吴用听后却劝他不要和童贯硬刚。

“太尉,蔡京被处死后朝堂上表面为您的一言堂,但童贯回来后却不一定还是如此,您虽然努力整改军务,但当今仍是文官的天下。”

高俅不以为然,他绝对信奉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他真的很不明白一群领兵的人怎么还能叫拿书的人给欺负了。

高俅知道自己这样想是有些大逆不道的,或者他的这种想法可以称得上是反贼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