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皇宫当太监(66)

作者:乔云舒 阅读记录

皇帝见殿内所有人都坐好了,目光从这些人的脸上扫过,将他们的表情尽收眼底,嘴角微微勾起,“开始吧”

随着皇帝的声音落下,殿内的大臣们正襟危坐。

吏部尚书周大人站了起来,走到大殿中央,面向皇帝跪下,手中捧着寿礼单子。

云时上前接过,站在下首喊道,“吏部尚书进万寿南极星图,蟠桃献寿图万寿玉杯,长寿玉瓶……”

第37章 西缉事厂

待定

大殿之上,金碧辉煌,殿内正位上坐着一袭龙袍的皇帝,威仪天下,此时殿内正中央,则是歌舞升平,而诸位大臣分坐两侧,一酬一酢,弄盏传杯,笙歌鼎沸。

酒过三巡,歌舞散去,殿内也恢复了平静。

皇帝一直被敬酒,喝得有些多了,脸上也染上了些颜色,但眼神确实依旧清明,嘴角噬笑,沉吟着道,

“今日是朕的生辰,诸位爱卿能来与朕同庆,朕心中高兴,诸位爱卿自朕登基以来,每日勤勤恳恳,未曾有过疏漏,朝堂太平,天下安定,皆有诸位的功劳,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借今日的机会,好好赏赐诸位。”

坐在两侧的诸位大臣听着皇帝的话,心中抑制不住的激动,能进到殿内为陛下祝寿的都是从三品以上的官员,能坐上这位值得也算是人中龙凤,只是上面的官位少之又少,按资历按才学哪一项也轮不到他们,但若是今日能升上一升,那真是天降喜事。

诸位大臣窃喜的功夫,皇帝的声音再次传来,“丞相年迈,擢令吏部尚书周临,礼部尚书姜允,工部尚书朱宏源为右丞相,与左相一同商议国事,吏部左侍郎暂代吏部尚书一职……”随着皇帝一连串的旨意下达,朝中局势也在这一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被念到名字的大臣纷纷起身领旨谢恩,一个个面皮紧绷,生怕笑出来,互相甚至不敢对视,云时看着觉得很有趣,不过是升个官何至于如此。

官职只有那么多,到了后面便是些财物的赏赐,后面的官员虽有些可惜但也只能暗叹自己命不好,反正有些钱财补偿,至于官职,任重而道远。

众人接了旨意,谢了恩又回了座位。

皇帝沉吟着道,“朕近几日在看前朝留下的书籍,前朝虽覆灭,但其政策中却有可学习的地方,朕也学到了许多。”

诸位大臣聚精会神听着皇帝的话,而皇帝在诸位大臣的注视下道,“朕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决定设立西缉事厂,侦查民臣的言行,特命云时任西厂提督太监。”

此话一出,云时还没反应过来,于大人率先起身走到殿中央,躬身道,“陛下,此举不妥,易出祸端,前朝之所以覆灭与此脱不开关系,还望陛下三思。”

而一旁的云时也反应过来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位置,这不是要把自己往奸臣的位置上送么,这可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啊,但是他一个奴才哪里轮得到他开口。

他站在一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心里祈祷着于大人,于大人给点力,可千万要给陛下劝住啊,这次你要是劝住了,往后你再来寻陛下,我指定让你进来!

皇帝听了于大人的话,似乎是思考了一下,随即道,“朕读了史书,这政策并无大错,前朝的体系不成是因为太监作奸犯科,朕相信云时不会。而且朕也信,于大人能监管好,难道于大人没有这个能力。”

于大人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道,“还望陛下三思。”

皇帝却没在意,只道,“云时,还不过接旨。”

云时心中叹了口气,此事已定了,他也无能为力。

归根结底他不过是个奴才,还是皇帝的奴才,他唯一能依靠的人就只有皇帝,现在不按照主子的想法办,那不是找死么。

就这样云时从台子走了下来,来到殿中央,跪地,“奴才谢陛下隆恩。”

作者有话说:

不是正经的权谋文,官职等内容胡编乱造,非考究,感谢。

下一更8月4日中午十二点左右

第38章 作茧自缚

待定

宴会结束,云时跟着皇帝回了太极殿。

二人进了左侧的屋子,皇帝屏退众人,坐在椅子上,浑身散发着疲惫,而目光却看着桌子上的奏折,似乎在沉思些什么。

云时因为殿内的封赏,眼下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进到屋内便按照吩咐垂首站在桌前不远处的位置。

好半晌头顶才传来皇帝的声音,“朕不想再退缩了,这是朕的皇位,是朕的天下,朕想把这些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听到这些话云时不敢吱声,但却从善如流的跪下,“陛下定会得偿所愿。”说罢继续低着头,帽檐都贴到了地上。

而皇帝仿佛没看见一般,继续自顾自地说着,“朕这些年来过得浑浑噩噩,万事随心,导致眼下手里连个能用的人都没有,作为一个皇帝做到朕这样挺失败的吧,但朕不想再如此下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