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宝斐然(207)

作者:三三娘 阅读记录

向斐然礼貌地颔了颔首。

主持人话锋一转:“那你现在能开口说话了吗?这也是我第一次跟杰青说话。”

向斐然:“……”

演播助理唰地一下递上话筒。

向斐然确实也有话要说,便淡定接过话筒。

台下全在扯嗓子喊:“摘口罩!摘口罩!”

拱火嘉宾:“你们不都在网上看完了吗,我天,跨度十年,从宁市到美国,从纽约到波士顿,还有你们没看到的照片?联合国演讲的新闻稿都被你们逐字品读了是吧?”

荧光手环挥舞成斑斓灯海。

马甲漏到了这份上,再坚持戴口罩确实也没什么必要了。为表礼貌和尊重,向斐然摘了下来,折好压平后抄进运动裤兜里。

镜头直扫,导播很懂地推了个近景。

切第二现场,一堆乐手开玩笑似的从座位上起身:“不比了不比了,比不了,比不了一点儿。”

主持人平息现场气氛:“我敢打保票,接下来的音乐节谁能请到带向博编制的波特尼,谁的票就能最快售罄。”

几个嘉宾都笑:“不是,这怎么越录越像炒作了?洗不清了啊。”

演播后台在紧锣密鼓中也隐隐压着一股雀跃。谁能想到一档策划一年的节目会因为一个鼓手的骨折而迎来意想不到的热点?事已至此,镜头不可能放过现场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他们都知道,下一期节目必爆。

主唱接过话打圆场:“我发誓,他真是被我们坑蒙拐骗来的。”

主持人笑:“我算是看清楚了,你的酷是跟他学的。”

主唱:“是是是,他打小学起就这样,欠揍,全赖我保护。”

向斐然勾了勾唇,算了,要出道的是他,让让他得了。

在笑声中,主持人问:“今后考虑上音乐节吗,向博?”

“不考虑。”

“综艺呢?比如那种脑力综艺,生活类带点科普性质的真人秀?”主持人认真道:“我是真接到好几个制片人朋友的电话。”

“谢谢,婉拒。”

“……”

主持人认真道:“上节目前有没有考虑过会出现这种情况?”

向斐然惜字如金:“没有。”

“那过去几天有没有给你生活带来什么困扰?”

“有。”

主持人明显尬了一下,没料到他会这么干脆,干脆到不留情面。

身边嘉宾经验丰富地把话题接了过去,插科打诨:“是不是人生头一次感到了颜值带来的困扰?我跟网友们一样,论文看不懂,五官身材倍儿懂。”

“我想问一下。”制作人嘉宾打断,“你刚刚的鼓是不是有了个失误?还是你设计的?因为你后面加了段花。”

向斐然坦然承认:“失误。”

他想再去找那双与她相似的眼睛,但克制住了。

跟乐队其他成员聊了几句后,主持人将话题绕回他身上,问他有没有话跟现场及观众说。

“不是手语的那种。”嘉宾哪壶不开提哪壶。

向斐然想了一想,声线平稳语气淡然:

“植物学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植物不会说话,也无法自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除了有赖于政府、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努力外,面向公众的科普教育和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许多物种濒危的原因,不在于自身在自然环境下的繁育困境,而在于盗采、盗挖,或者仅仅是在不知情情况下出于喜欢和感慨美丽的采摘。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对我个人的关注都能转化为对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的话,我不介意多多益善。”

掌声响了起来,打断了他的发言。向斐然微微颔首,等现场气氛稍息,他淡淡续道:“但是有一件事,我希望可以借这个舞台澄清。”

他不玩社交平台,没有其他可以澄清的账号。

主持人面色认真,以为他要接着说其他学术方面的事。

向斐然直视镜头,清冷的面庞上神情很淡:“我前女友还健在,并且很健康,她会长命百岁。”

第95章

向斐然救场的第二期, 刷新了这档综艺节目播放量的纪录,甚至超过该赛季的第一季。就在所有人都翘首期盼能看到他更多镜头时,从后续录制现场流传出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波特尼又换了个鼓手, 向斐然没有再出现在现场。

「波特尼的表现很棒, 新鼓手也很好,但不是向博,over。」

「签了保密协议不能多说,现场主持人问了好几遍真不来啦,主唱的意思是向博当初答应的就是只帮两期。」

「波特尼出场前, 哇哇哇,波特尼出场后, 啊啊啊?笑死, 谁说滚圈不看脸, 这不以前没脸看吗!」

「有点人脉,节目组开了小几百万的出场费(注意是每期, 愣是没啃下来。」

网友对新人新事的记忆力比不过金鱼,在每天层出不穷的新热点新话题中,随着后续曝光的断崖式隐匿, 向斐然终于如他所愿地淡出了公众视线。

算起来,他是受害人, 原本要招聘秘书来做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出了这件事后, 为免后台涌入大量无效简历, 他只能将招聘计划暂缓,老老实实地又捱了段自己贴发票报销的日子。

财务处对谁都没好脸色, 发票没对齐像犯了死罪,唯独对向博例外, 星星眼问:“向老师,我能帮我小孩向你咨询个问题吗?”

“嗯。”

正常来说,她不是问奥赛就是问留美直博,从过往经验看,直接掏出一道竞赛题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财务:“玩架子鼓是不是有助于大脑发育啊?”

向斐然:“……”

幸好所里没有年会表演,否则以后尾牙根本逃不过露一手。

时间在按部就班中稳步推进到了九月末。

从哥本哈根参加完学术会议后,向斐然回单位第一天就被所里叫了过去。

同时在办公室的还有一位知名纪录片导演,姓杨,、应该说是中国最好的自然纪录片导演之一;一位来自外省宣传部门的官员,以及一名知名自然保护机构的负责人。

这些人对他来说都不是生人,在这两年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他们或许有过几面之缘,或许交换过名片。齐齐出现在这里,意味很明显——他又得出差了。

所里领导表示爱莫能助,谁让他红了?能胜任纪录片出镜讲解的学者不胜枚举,但上面点名要他。

“想开点,向博。”主任拍拍他肩膀,“话是你自己说的,只要对你的关注能转成对自然保护的关注,你是多多益善的。”

向斐然人生头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这一部纪录片的摄制地在热带雨林,定于一周后开拔。

向斐然的团队正在进行花发育调控网络的研究,探究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对于这些基因的影响。他只能将组会提前,梳理了他们的进度和难点后,又花了两个通宵修改了他们提报上来的论文。

正式出发当天,向斐然行李轻简,从候机到登机至飞行全程他都在审核期刊那边积压的投稿,并写下认真精要的批注意见。

落地海岛,从舷梯下来乘摆渡车,风潮热地带着重量,让他想起几年前落地香港的那一次。

很怪,明明在绮逦作论坛分享的那两天他都没想起过商明宝,但在这相似的风里,却心不在焉地忆起了那晚的心情。

那天也是摆渡车,也是夜晚。在等候上车的队伍末尾,塔台的灯星冷,他迫切想见到刚分开不过十个小时的她。

经行李转盘后至到达大厅的出口,节目组派了专人来接,白板接机牌上写着“向博”二字,很醒目,另外还有一块接机牌,写的是纪录片名。

制片组的小姑娘先前在群里聊过,叫惠雯,“哎”了一声,“向老师出来这么快?”

一看他的登机箱明白了,说道:“傅老师跟您同一趟航班飞过来的,应该是在等行李,我先带您上车,她那边应该也快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