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眼再识人(7)

的?”那女孩参加高考落榜,心情也不好,就跟她吵了起来。

那女孩也是个红色,没有吵架经验,吵不过她,气冲冲地走了,叫来几个喜欢打架闹事

的男同学,将店砸了个稀巴烂。格格大怒,抄起一个凳子砸在一个男孩头上,男孩当即重伤

倒地。接下来的事可想而知,进派出所,赔款。更严重的是,服装店的名声坏了,顾客都说

她厉害,不愿到她这里买衣服,最后做不下去,只好关门大吉。

不管格格的武功如何,抄起板凳就朝鬼子们头上砍去的气魄与胆量就不是一般的红色性

格能做到的,只可叹用错了地方。红色一生的错误决定和冲动行为皆受情绪所累,假如他们

在心情不快与心情愉快时做出的抉择一致;在遭遇坎坷与顺风顺水时做出的抉择一致,那么,

一生的成就将高十倍,生活也会愉快得多。但事实上,他们经常受情绪驱使,做出后悔莫及

的事。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个现象是,在红色的冲动的行为反应中,要特别关注和不能忽略黄色

性格的“催化作用”和绿色性格的“迟缓作用”。

按我观察到的现象,黄色堪称性格组合中的“催化剂”,在性格组合的反应中,黄色作为

性格的第二色彩,能够改变前者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却不发生改变;绿色堪称性

格组合中的“安静剂”,当绿色作为性格的第二色彩,能够延缓主色性格的震荡。大白话的解

释就是,如果你是红+绿,那么红色普遍存在的情绪波动,你身上就出现得比较少,那是因

为你性格中的绿在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少见红+绿会有激动的原因;如果你是红+黄,

原来红色的情绪波动就将晋级为冲动,那是因为你性格中存在的黄色开始发生催化和裂变反

应。这也就是为什么红+黄的性格一旦冲动起来,会比单纯的红色冲动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反之,蓝+绿可以让蓝色性格中原本天性的紧张忧虑消除,趋向于轻松和平和;而蓝+黄则

会让原来紧张的蓝色进一步晋级,加重了内心的自我要求的压力和负担及其对新事物的抗拒

心理。

后面两种“暴风冲动”和“飓风冲动”在破坏程度上不见得一定超过烈风冲动,在性格上十

有八九属于红+黄,特别独立出来是因为这种冲动的爆发者,通常在组织或团队内担纲一定

的重要角色。他们的特殊角色和地位,会在潜性上具有更大的破坏性。“飓风”相比“暴风”

唯一的差别是,前者当事人暨冲动爆发者的职位更高。

四级“暴风”冲动

张飞,是《三国》中最单纯的人。他的喜怒从不掩饰,但因为他的冲动,最终因为赶制

为关羽报仇的白色战衣血刃江东,气愤难耐鞭打士兵,结果自己却被两名麾下小鬼在一个月

黑风高的夜晚割去了脑袋。李逵是《水浒》中最单纯的人,他具备一种朴素的理想与向往。

李逵是热情的,外表粗鲁与冷漠,并不能掩盖他对底层贫民的热心,李鬼“上有九十老母”

的谎言,也那么容易吃进,然后放了一条生路,还倒贴许多银子。

黑旋风李逵在108 将中只不过是排名22 号的天杀星,所以李逵再怎么冲动,也始终会

被一干人等牵制着,闹不出什么大漏洞。不像张飞,好歹也是个销售总监,和营运总监关羽

并列在CEO 刘备之下,这口子如果发作起来,可要若不少麻烦。刘老大前半生征程经历了

种种的不如意,屡失机遇和地盘,仔细一瞧,这都跟张飞爱耍脾气使性子有多多少少的关系,

列举一二。

讨伐黄巾时,B3(Behead3 砍头三人组)碰巧搭救了落难的董卓,后来见董卓非但了无

谢意,还显得很傲慢,张老三火爆脾气就上来了。刘老大和他想法不一致,但考虑到B3 要

共进退,就摆手撤了。

在占据平原小县后,县城虽小,也暂可遮风避雨。这时上面派工作组下来搞调研,当工

作人员筹办调研经费时,张飞这次又没按住脾气,把人家痛打了一顿,于是一伙人成了在逃

犯。

刘老大从救徐州到得徐州,又到接纳吕布,这期间张飞经常哪壶不开提那壶,说了很多

不得体的话:比如吕布与刘备称兄道弟时,张飞大怒,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个三姓家奴算

什么东西,随后欲与之单挑。让老大很尴尬。

因为酗酒缺乏自控丢了徐州后,张飞并没有接受教训,又乔装大盗半路行抢,被人找上

门来,丢脸的还了人家失物,人家还是不依不饶,定要讨个说法,最后连小沛都住不下去了,

只好到曹操那里避难。

在京剧中,李逵和张飞的冲动被引用为大黑脸经典教学片断,并据此诞生两出著名的折

子戏《李逵下山》与《黄鹤楼》,及至《洪羊洞》那就更厉害了,完全是两个红+黄的悲剧,

这三出戏都将红色的冲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黄鹤楼》:刘备借荆州不还,周瑜设宴黄鹤楼招刘备赴宴,欲劫刘备逼交荆州。

刘备恐中计,欲辞而不去,诸葛却力劝过江以敦睦谊,并遣赵云保护。张飞见约定时间刘备

尚未还巢,遂与诸葛翻脸。

京剧《李逵下山》:李逵误认宋江掳掠民女,当发现自己一向敬仰的宋江有违道德伦理,

于是怒从胆边生,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最后才发现自己错怪了宋江,从此以后更是死心

塌地起来。

京剧《洪羊洞》:北宋杨继业遗骨藏于洪羊洞,杨继业托梦六郎杨延昭取回。杨命孟良

前往,焦赞因未命同去,私自暗随孟良。孟良至洞,正欲取骨,觉后有人声,疑是敌将,黑

暗中急以大斧砍之,焦赞死。后孟良觉察,将尸身抬出于月光中细看,焦赞也。孟良悲痛引

咎,誓不独生,孟良自刎。

张飞这种人物类型,在很多古典小说里都可以看到,每一部演义小说里似乎都塑造了这

么一种形象,胆大、勇武、性格耿直豪爽,脾气暴躁,有勇无谋,忠心耿耿的英雄,这已经

成了古典小说里的概念化人物。除了上面提到的张飞、李逵、孟良、焦赞都是这种大黑脸,

就是现代的一些小说也脱不出这个框子,好比《铁道游击队》里的鲁汉、《洪湖赤卫队》里

的刘闯、《杜鹃山》里的雷刚、《林海雪原》里的李勇奇、《李自成》里的郝摇旗都属于此

类性格的范畴。

由此可见,虽然历代的编剧们并不知道性格色彩是什么东东,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确是真理。大概在长期文学创作中,他们已得出这样的规律,只不过,不如性格色彩的“容

易冲动的红色”这样一句话更加浓缩和概括。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

对红蓝黄绿的性格分析有强烈的排斥,其实最心底的想法无外乎是,人性复杂怎可一言以蔽

之,以作家的职业最喜个性独特,怎能容忍整齐划一?因此总要将李逵和张飞的差异用笔墨

大肆伺候一般,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张飞在三国志中义释严颜和智破张郃,乃名垂千古的

名将,张翼德的上将之姿与声望绝对不是仅仅靠万人敌的武勇来殿立的,李逵焉能相提并

论?”以此结论证明张飞与李逵的性格却有不同,从而反证性格色彩的肤浅。只是,这位仁

兄并不知晓,性格色彩之奥妙在于洞察人类的共性与挖掘基本规律,而非个体的探究,否则

你怎不将那李逵与关羽做个比较,为何要从张飞与李逵中寻出些不同。张飞和李逵这种人物

乐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