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间(16)

“你说什么是你的事,我做什么是我的事”,这话是那些不在乎他人评价的人发明的。如果你的很多快乐源于他人的认可,这话只能作为你修炼心境的一种激励。

常被愤怒侵蚀者,充满无力感。故此,喜欢发火的人其实内心虚弱,我就是这样没用的人。当易怒者修炼时,会有两个瓶颈:其一,多数易怒与情绪化相关,要常问自己,这样的情绪会影响我要的结果吗?其二,也有人发怒是为了引起对方重视,但你要小心自己在生气时信口所说的话,因为恶语一句六月寒。

控制怒火,不是让你憋气,不是让你从0默数到100,不是让你在台前放块“制怒”的石牌,而是当你愤怒时,永远让你思考:“你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永远让你评估:发怒是否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不要搞到最后,自己掏心掏肺,肝胆俱焚,别人还会觉得你毫无修养。这买卖不划算。

一个人成长中若长期被压制被压迫被压抑,那么,被极端封杀的情绪,就会以各种极端的方式释放。

冲动的前奏是情绪化,情绪化的本质是你无力控制情绪从而任凭情绪控制你。有的人发泄情绪存有目的性,希望通过发怒让对方就范或产生恐惧,我常用这样的方式。现在发现这样的方式有两大恶果:第一,对方会产生免疫力,对结果毫无作用;第二,你自己的心脏会越来越糟,而当你生病时,没人会怜悯你。

有人常与你吵架,其实他内心有两种诉求:发泄与求胜。1.如果他和你吵架,你总是既不妥协,也不搭理他,让他压根无处使力,气泄不出去,久之,他就没有和你对话的欲望;2.如果每次和你吵架,都是你赢,他从来没有感觉过胜利的味道,久之,他也没有和你对话的欲望。

1.收放自如——可以控制情绪和平衡情绪的高手;2.可放不可收——多数人都处于这个阶段,发作一流,但控制和消化不行;3.可收不可放——如果你有情绪时,无法合理释放,最有可能你是备受压抑的红色性格;4.不可收亦不可放——无法控制情绪,也无法合理地释放情绪,看来你问题大了。

第20章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你予人信任人予你信任则喜人负你信任则哀

信任是个很要命的东西,尤其是你素昧平生或与你毫不相熟的人,在众人都不相信,包括你自己可能都不相信自己时,就愿意赋予你这个叫“信任”的东西,真要命,这会让你肝脑涂地。所以,现在,别人信任我,让我害怕,我说你还是别信了,因为你信了我,我要回报你命,压力太大,信任真他妈的要命。

我们担心着了别人的道,陷入说不清的冤,被虚假蒙蔽,被恩将仇报。我们不敢付出信任,是因为我们曾因信任付出代价,我们听说信任会付出代价,我们不敢相信陌生人,我们要相互提防……正因如此,信任才是那样弥足珍贵。无需原因,纯粹的信任,才那么动人。

你予人信任,人予你信任则喜,人负你信任则哀。

信任律一:先付出信任的一方,的确要承担风险,但也可能因感动被信任的一方得到意想不到的丰厚回报。

信任律二:当你信任别人,而别人践踏了你的信任时,你会受伤,你便不敢轻易再对他信任,你的懊恼是因为自己眼光不准、遇人不淑,但你的痛苦却在于你不信任又别无选择。

信任律三:当发现自己给予的巨大信任被辜负时,如果失望,说明已准备放弃;如果很愤怒,说明仍不准备放弃,但充满无力感。

信任律四:信任一旦被破坏,继续信任就很难,总会打些折扣,要想回到从前,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在这个时期里,曾经辜负信任的人总会很愤怒,我已经改了,不会再破坏信任了,为什么你还是不信任?他们并不明白信任是一瞬间的决定,但重新信任却是一个漫长的验证过程。

信任律五:你的信任被辜负后,不敢再付出过去同等程度的信任,且疑神疑鬼。当对方愤怒时,你心想:“如你一直让我信任,我怎会做那些你认为不信任你的事?信任应该经得起考验,总要有人来检查是否仍值得信任。”可惜在不知不觉中,你已完成了从信任者到怀疑者的转变,只是你以为自己还是那个信任者。

信任律六:信任者被伤害后要么选择放弃,要么选择感化,如果不能继续给予同样乃至更大的信任,辜负信任者总会认为你肯定忘记不了过去的事儿,一旦风吹草动,必有怀疑。所以,既然不管你怎么做也达不到过去的状态,还不如不做。

第21章 人性复杂总有规律

好人被好人 伤害的几率 大于 好人被坏人 伤害的几率

当你在努力做好事时,你最大的痛苦和愤怒不是来自坏人的打击,而是来自一些善良的人的评价,因为坏人越阻止你,越会激发你无限的良知和勇气,但你想去帮助的好人对你的歪曲,可能会让你伤心和绝望。

好人被好人伤害的几率大于好人被坏人伤害的几率。伤害好人的好人,经常是因为发现自己做不到那个好人做的好事,从而怀疑那个好人的动机,这就是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未必自己是小人,只是自己不愿不是君子,或者说容不得那些感觉和自己差不多或不如自己的人成为君子而自己似乎还不是。

几乎没人承认自己人品不好,但每个人几乎都认为自己见过人品不好的人。那么,这些人到哪儿去了?我们很少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品德”的定义完全不同!有人觉得常迟到是无信小人,绝不可交,但迟到者认为这不过是生活小节;有人觉得善良就是心慈手软,得饶人处且饶人,而有人认为这是最臭的滥好人……

耶稣回到家乡宣讲,人们惊讶:“他不就是木匠的儿子吗?他娘不就是玛利亚吗?他的妹妹不就住我们这吗?他怎么鸟枪换炮了呢?”于是人们厌弃他。《路加福音》对此早有评论:“先知在自己的家乡是从不受人欢迎的。”一个相同环境里成长的认识的人,却比自己优秀,人们不能容忍这个事实,因为会觉得自己被贬低。

能承认你不喜欢的人或者你的敌人的才华有过人之处,并且仍然愿意从中学习和吸取于你有用之处,这是你的一种牛逼。可惜的是,有时你会忽略真相,特别认可一个人的全部,仅仅只是因为他和你的关系好。

如果一个人一直演的是正派角色,大众会以为他就是正派;如果一个人一直演的是反派角色,大众会以为他就是反派。大众凭的是感觉,并非逻辑。

动物本能包括直觉和野性。直觉,知识的丰富和思想的发达多会抑制它的发展;野性在名权利派不上啥用的环境下,能释放无与伦比的能量,但可惜你这一路不断被教化唯有人是最高级的,你的原始生命力已渐趋萎缩。在一群又一群的人类包围中,保持动物本能不是一门学问,其本身就是一种本能。

理性,指不被情感和情绪所影响,很难被训练;理智,指做事时的分析、逻辑与条理,容易被训练。世间不少感性者受职业熏陶训练后总以理性自居,盖因潜意识觉得理性较感性高级,理性者不冲动,成功人士传记中做大事者多理性。很遗憾有这种误读。因情感的原动力是一切动力的核心,而两性动力是情感动力中的动力。

一天早晨醒来,突然,你找不到你要什么,你开始怀疑你正要的是否你真想要的,你开始惶恐沮丧。书里说的是,这时你在床上注视着天花板,神经发作,无名的力量推动着你,做了一个决定——此刻开始,你要改变你的生活,于是你打点行囊,变卖家产,行走江湖。可惜,多数人,只是想想,然后继续现在的生活。

乐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