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灯(11)

作者:在逃白桃 阅读记录

“你太正直了。”

闻斯峘:“…………”

无法反驳,难道说自己不够正直?

“说得好像创业是歪门邪道似的。”他笑。

宁好却没有笑:“自己做生意的话,坑蒙拐骗至少沾一样吧,那些吃喝嫖赌来者不拒的反而如鱼得水。”

闻斯峘半开玩笑地拍着胸口:“幸亏认识你的时候我不是个体户,这第一印象可不得了。”

走到出口处能看见室外的地方,雨还在下,于是掉头。

闻斯峘又说:“不过,即使我出去创业也不会单干,肯定需要先组个团队。”

“找些擅长坑蒙拐骗的朋友合作吗?”话接得飞快。

他笑出声:“这么说也不是不行。”

“投资人呢?做科技方面的创新投入不小,得先有投资人买单……”宁好见他迟迟没有插入话题,便索性道出自己的担忧,“不会是你爸爸投资吧?”

“不,不是他。我爸爸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不会贸然出手。”

他只说不是他爸爸,却又不透露是谁。

宁好故意沉默,这安静的几秒让人感觉有点别扭。

他于是补充:“还没有敲定的投资人,广撒网,都见见,要能聊到一起。”

听上去就不靠谱,宁好想。

她知道身边大多数富二代,第一桶金都是靠父母或者世交的长辈投资。“天使投资”叫得玄乎,哪有比亲生父母更近的天使?退而求其次,是父母交换来的资源。如果这些关系都不能用上,指望素昧平生的贵人,不是天方夜谭吗?

但是宁好就怕他用上他父亲的关系,一直绕着圈说话,她也累了,干脆言明顾虑:“那就好。创业总有波折,起起落落都是常态,我只担心短期不见成效影响你爸爸对你的印象,到时候容易受到事业家庭双重压力。”

他终于品出她言外之意,原来是担心他拖后腿?

宁好前一阵刚和他提过想跳槽去云上,他竟忘了这层。

也对,夫妻首先是经济共同体。

他不禁自嘲,有时候他的思路还不及她理性。

“你放心,我这事八字没一撇,不会在你换工作时做很大变动。”

宁好前面的话其实本没有私心,只是他从小不在父亲身边长大,对闻家昌来说像陌生人,比陌生人更多一重审视。

他这么一说,她醒悟过来,应该有私心的。

闻斯峘不是定量,而是个变量,他要是与他父亲交恶,她也会一并失去闻家昌的信任,再谈不上在云上公司里实施计划。

幸而他是个有分寸的人,

只是太有分寸,让她感到时常有机锋对决。

两个人都有所保留,却又都想隔山打牛,彼此提防,又彼此猜度。

相亲认识,闪婚之后,

速成了一个结果,心存隔阂,要走完跳过的路会更难。

.

从小到大,宁好和李承逸打交道都直来直去,以为多心无用,百转千回到他跟前他也看不懂。

李承逸其实有心计,她只是后来才知道。

有了心理预设之后再看他的言行,并不见得掩盖得有多高明,水面下的真实用意也并不难猜。

周末,李承逸果然说话算话又回了江城,到宁好父母家蹭饭。

以前就养成习惯,宁好父母待他像半个儿子,没升级为女婿,现在成了挺尴尬的半个儿子。

李承逸胜在脸皮厚,只要他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混完饭吃,他还主动洗碗,吓得阿姨把碗碟团团护好,呼着“少爷”“祖宗”把他送出厨房。

李承逸看见宁好立在面朝花园的落地玻璃门前,咂咂嘴跑过去,一手撑住铝合金门框,半个身躯的阴影落在她身上,把人罩得严严实实。

“怎么不出去?”

“这个季节有蚊子了。”宁好向上瞥他一眼,想走开,被他没轻没重地拽住。

“你猜我这次回来是为了什么?”

反正脚趾头也能猜到不是因为我,宁好心里吐槽。

他踌躇满志,自问自答:“去你们海源学习。周一我要去溪台路那边。离你很近吧?据说坐坐就去工地转,估计肯定是你的工地。”

宁好对他来不来转无所谓,只对别的感兴趣,“这交流学习谁组织的?”

“爸爸找吴总对接的。”

吴长胜,就是接任华东区总经理那位,看来这么短短的时间,闻家昌也有本事和新大哥打成一片,难怪不念长远了。

“那不错呀,不过……”宁好笑盈盈的,伸手把他折进羊绒衫的衬衫领子轻轻拨出来,他顺着她修长的手看一眼。

“我们在项目上就装作不熟吧。”

“啊?”李承逸讶异地把视线移回她脸上,“为什么?”

没等宁好回答,他先绷起脸:“嫌我拿不出手?哼!这次回来前我爸说了,让我把明州大大小小的项目收收尾,十月回江城主持投标,一年半载不会再走了。”

放在以前,宁好会跟着一惊一乍,哄他逗他,理智帮他分析。

现在可不会被他的语气表情骗了,他没有半分生气,真实意图分明是炫耀。

炫耀他得了承诺,即将回来接班。

宁好一双笑眼深深地仰望,贴近他,声音放低,宛如共享秘密似的:“开一瓶好点的红酒庆祝?”

他忽感暧昧,目光还定定的,手不自觉抬起去扶她的肩,却落空了,

她已经转身往酒柜去。

有点遗憾,不过没关系,

他温柔地舒出一口气,

还是宁好善解人意,什么都向着他,什么也不图他。

第8章

大型房企之间常有交流学习,有些是中高层之间互通有无,凭私人关系去对方项目上“取经”;有些是高层之间联络好,以公开的形式参观浏览。

其他保密性很强的行业也许难以理解,就不怕被人攫取了商业机密?

侧面反应,项目上看不出有技术含量的事。

地产业的上层建筑是金融,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靠融资靠人脉靠招商靠整合资源,唯独不靠埋头搞土建。

土建总不缺人,但是又少不了这些人。

管理水平有差异,工期可能就相差好几个月,资金链流传势态也便有了差异。

在工地上走马观花,对工程经理和项目经理的管理只像盲人摸象,凭借粗粗浏览不太可能学到精髓,来参观的人也志不在此,就像李承逸——

此番他来海源的目的,闻家昌早交代过:“看看哪些人能用,建立联系挖过来,你自己去挖来的容易跟你一条心。”

闻家昌还叮嘱:“管培生不用看,都想往上走,你挖不动。重点看外聘的,能干活的就这些,钱给够就能挖的也是这些。”

“往上走”就是以高管为目标,权力的魅力总是大于金钱,不到斗争失败不会轻易转舵去私企。

云上作为私企,近几年在江城发展势头强劲,每年稳做300亿项目,和海源这样资本雄厚的老牌企业还不能比,但也算上了桌入了资本牌局。

闻家昌是与吴长胜的私人关系打好招呼让李承逸去学习考察的,指令往下传达,分公司也可以理解为公对公,江城分公司的余经理很重视,亲自带着李承逸去几个工地上转。

这几个工地经过挑选,对外当然要展示最漂亮的。

如李承逸所料,他被带到了解放东路项目点。

可是出乎他意料,项目点接待的人却不是宁好。

余经理给他介绍为首那个戴红色安全帽的:“这是孙国栋,江陵区这几个地块现在是他负责。”

孙国栋身高一米七出头,身材只算微胖,但是肚子尤为突出,皮肤格外白皙,像个汤圆。笑起来眯眯眼,点头哈腰,双手伸出来:“叫我小孙就行啦。”

态度让人觉得挺舒服。

李承逸与他轻轻握一把就松开,心里还在琢磨,这个点没有宁好就很奇怪。

上一篇:毒唯 下一篇:智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