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番外(128)

作者:橙汁感谢 阅读记录

轮到沈玉耀,谁帮她动手?皇帝为了名声甚至能容忍敬王有二心,他能帮沈玉耀下手才怪呢!

“玉阳,每一个皇室成员都对那个位子虎视眈眈,你如果不能压下他们,日后势必要因此受苦遭罪。可你是公主,你的身份就注定了没有一个皇室的男子,会站在你这边,帮你做事。”

曲贵妃看的明明白白,她太清楚了。

曾经她也想过上战场,做一个女将军,而不是留在家中入宫为妃,可没有一个曲家的男子同意,他们用要保护她为理由,让她安安心心的在京城“享福”。

她保护家人的权力,因为她是个女子,而被剥夺,在那些人口中,她还是在享福!

她在后宫这些年,争权夺利,夺取皇帝的喜爱,从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族的需要,如果皇帝对她感情不深,又怎么能相信曲家没有二心?

甚至为了让皇帝不过分忌惮曲川,她到现在也未曾松口继任皇后之位。

这些付出,通通是逼不得已下的最优选。

曲家不会否认她的付出,但只允许她在一个领域付出,不许逾越半步。

曲贵妃觉得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她曾经反抗过,所以知道那种压力有多么巨大,她不想让她的女儿重蹈覆辙。

“可是母妃,若是不去努力一下,怎么知道真的做不到?父皇想要一个好名声,就不能留给后人一个不合格的继承人。女儿上朝这些日子,不是没有人说三道四,可他们至今不也习惯了吗?规矩从来不是古而有之,规矩是人立的,只要我立下新的规矩,自然会有一条新的路等我。”

沈玉耀不惧怕敌人太多。

她只怕自己服软,屈服于这个完全不符合她设想的世界。

她会谨记自己的来处,知道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她绝不会是随波逐流的那一个,她会是掀起时代巨浪的风。

沈玉耀的心很坚定,曲贵妃看她那坚持的模样,就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母妃太懦弱,不能帮你什么,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就放手去做吧。”曲贵妃最后还是松了口。

她的手放在经书上,轻轻划过,本来她将经书送给太后,不过是想要让太后心情好一些,别成天憋着不见人,让外人揣度皇帝不孝。

这个目的纯粹是为了哄皇帝,皇帝知道她为他做的事,会记在心里,放在心上,能加深一下感情。

可现在,曲贵妃想她或许可以做更多。

“你知道你皇祖母曾经有一个儿子吗?”

曲贵妃嘴上说帮不了沈玉耀什么,实际上马上开始为沈玉耀筹划,并且跟沈玉耀商量起此事。

沈玉耀当然知道,她还让人去查呢。

不过表面上她故作无知的摇摇头,“从未听说过,是父皇的兄弟吗?那不是全都去世了。”

“算是兄弟,但是同母异父,乃是你皇祖母与先头那个男人生下的独子,本来要被郑家杀了斩草除根的,后来你皇祖母亲自将那孩子送入佛寺,剃发出家,斩断尘缘,我记得他的佛号是叫普乐?”

时间有些久远,曲贵妃都忘了,说起来有些不太确定。

“还有这么一遭,不过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孩子都快五十岁了吧。”沈玉耀伸出五根手指。

“差不多,他是你皇祖母的一块心病,也是你父皇的心病,你皇祖母一直觉得亏欠那个孩子,因此怨恨郑家和先帝,待你父皇降生后,就一直不苟言笑,独来独往。这些年来,也就你还算入你皇祖母的眼,估计是因为你和她大儿子很像。”

都是出生后被迫离开了生母,只是沈玉耀更幸运一些,最后还能回到生母的身边。

沈玉耀这才明白了为什么皇太后对她会是例外。

“这么多年过去,难道皇祖母还想与孩子相认?”

在得知皇太后一次次念叨普乐的时候,沈玉耀就在想,她是不是想她大儿子了。

“不光她想见一见她的大儿子,你父皇也很想见见他,从小没有娘疼爱的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你父皇将幼年所欠缺的东西,加倍补偿到自己孩子身上,可孩子不能惯着,你瞧瞧太子、你三哥,这两个被你父皇疼宠长大的孩子都变成什么样了。”

曲贵妃说完,非常欣慰的摸了摸沈玉耀的头,“不过人最后变成什么样,和父亲的关系也不大,同样是娇宠长大,我的玉阳就很好。”

以前曲贵妃不会直接说这种话,可见沈清瑾真把她气够呛,将沈清瑾长歪的所有原因都归结于皇帝了。

沈玉耀想想原主的行事风格,对曲贵妃的话不置可否。

“母妃,话题偏了。”

“哦对,说远了。反正现在太后和陛下都很想见见普乐,你若是能帮他们找到普乐,圆他们的愿望,或许他们就会圆一圆你的愿望,至少太后会站在你这边。”

如果不知道普深和预言的事情,沈玉耀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将人找出来后认亲。

反正普乐又不可能影响沈氏的江山,皇太后也不可能愚蠢的去扶持和先帝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上位。

皇帝又不是吃素的。

但是现在沈玉耀查到了一点儿不一样的,她觉得那个普深若是和普乐有关系,普乐对大庄的态度就不一定是友好。

好吧,应该说一定是敌对的。

掺和进皇权的纷争后,又果断抽身离开,怎么看都不像是爱慕荣华,既然不是想要世俗的好处,那必然就有其他目的。

让两个王爷起异心,势必会引起争乱不休,一旦内室操戈,沈氏的江山就不一定能那么安稳了。

“好,女儿会尽力去找一找普乐何在。”

“你皇祖母之前嫁的那户人家姓江,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江。不过现在京城的江家算是当初那个江家的分支,没想到才不过四五十年,分支就代替嫡系起来了。”

大族的兴衰,就是那么无法预测,当初江家被郑家和先帝疯狂针对,若不是弃了主家,现在朝堂上可能都没有江家存在了。

“那江家祖上是何地?”沈玉耀对江家,最熟悉的就是大江夫人和小江夫人,还有大理寺卿江朱韬。

其余不太清楚。

“左州,随兴县。”曲贵妃说了个地方。

沈玉耀觉得有些耳熟,这个地方不就是左州那个殉职的县令所在之地吗?

“随兴县县令于靖,乃是江朱韬的弟子。他当年可是榜眼,吏部尚书是郑家一派,动了些手脚,将他外放到底下做县官了,本来去年期满,做的好就可以调回京城的。”

时也命也,于靖最后死在了恩师家乡的大水之中,再也不可能回京了。

第66章

曲贵妃这样说,沈玉耀无法控制的想到了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比如于靖真的是死于殉职,而非他人之手吗?

不过这种想法也只是跑偏了一瞬,随后沈玉耀便回归了正常思维,反正不管真相是什么,历史书上记载于靖是随兴县的县令,死于救灾,这就是最后世人得知的真相。

其余都不过是野史传闻,信不得真。

“这就难办了,随兴县被大水冲刷的一干二净,想要查到四五十年前的线索,太难了。”

那时天下大乱,先帝还未曾创建庄国,天下各方纷争不断,随兴县虽有大族江氏坐镇,依旧免不了被战火侵染。

可能那个时候活着的人,都寻不见几个了,谈何去搜寻几十年前的过往。

“大理寺卿江朱韬的父亲还在随兴族地内生活,他一定知道什么。”

江朱韬之父与皇太后前一个夫婿乃是堂兄弟,当年江家被郑家打压的厉害,突逢大难,江氏不可能没有人去查明真相,就糊里糊涂的挨人家的打。

沈玉耀点点头,她明白了,只是江朱韬的父亲也曾是一地名士,纵然此刻在家中种地,身份也不是真正的乡野村夫,想要见他一面,打探消息,于三去显然是不合适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