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番外(136)

作者:橙汁感谢 阅读记录

沈玉耀只想说这个世界是真的容不下至诚至善之人,石晓晓就是知道石采文在意什么,才会利用这个弱点,说服石采文替她保守秘密。

自从敬王身死之后,沈玉耀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听到关于柳暗花的消息了,没想到在京城里还有这么一条被她忽略了的情报。

主要是因为石晓晓从左州过来后,基本上没有动过手,每一次动手都是借刀杀人,总有一个人替她顶罪。

稍微出格一点的事情,就是在重阳宴上毒杀杨栋,最后还有敬王帮她扫干净尾巴。

这才能一路顺风顺水的走到现在。

“你既然已经想好要替石家保守这个秘密,何必来同我说呢?你应该知道,我绝对不会允许柳暗花的拥有者,活在京城。”

沈清瑾能留一条命,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像敬王一样,暗中售卖柳暗花。

否则即便是有曲贵妃的面子在,沈玉耀依旧会下手。

就好像皇帝想留自己弟弟一命,沈玉耀也没有心慈手软一样。

“是因为石晓晓她又动用了柳暗花。”石采文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脸上带着一些羞愧,她本以为石晓晓经过上次一事已经吃到了教训,毕竟当初是她哭着求她,不要说出此事。

可没想到,石晓晓用那东西害过人,知道那东西有多可怕后,又想用它害人。

“她想用柳暗花对付刘莹儿?”

从石采文之前的话里,沈玉耀已经察觉到石晓晓对刘莹儿的敌意。

石采文缓缓摇头,她犹豫了一下,最后说道:“她想要用那个东西控制申王。”

对付一个女人有什么用?石晓晓深知男人的劣根性,她母亲在她父亲身上受到的教训已经够多了,色衰而爱驰,刘莹儿不过是沈清瑾一时的心动。

真的想要坐稳王妃之位,就应该让沈清瑾永远不能离开她。

沈玉耀闻言大吃一惊,石晓晓是有点儿胆大包天在身上的,对皇嗣下手,当年敬王不敢干的事情,她敢干啊。

“她已经动手了?”

石采文连忙摇头,“只是有了这个想法,被我叫住了,敬王死后京城就找不到柳暗花了,她只有手上几瓣,都在我手里。”

石采文深知劝得了一时劝不了一世,既然石晓晓已经开了口,那她就是起了大逆不道的心思。

有这份心思在,即便没有柳暗花,石晓晓也会找到别的办法,控制住沈清瑾。

石采文就是担心石晓晓什么时候给石家惹祸,她才会那么担惊受怕,甚至晚上都睡不着。

石采文也不是什么任人□□的小猫咪,她是有心计手段,会动脑子的人,可这样的人依旧会被家族所拖累,被同族的帽子给压制住。

好在她知道寻求外援,自己搞不定,就趁此机会说给沈玉耀听。

“你也说了,她一时半会儿是拿不到柳暗花的,只要不是柳暗花这种致人上瘾的阴损之物,其余东西,申王没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你不用着急。”

而且事情既然已经走了明面,沈玉耀就会帮石采文处理好,这事儿不会牵扯到石家,毕竟她还要用石采文干活儿呢。

石采文得了沈玉耀的承诺,心里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起身向沈玉耀行礼道谢,“多谢太女。”

“臣下既有烦忧,理应由君主解决,不必言谢,倒是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太女尽管吩咐。”

今日既然是沈玉耀主动召石采文入宫,石采文就知道肯定是有事情。

其实这真的是赶巧了,若是沈玉耀今日不召石采文,石采文还真不一定会将秘密说出来。

不能怪石采文有所隐瞒,身为臣子,石采文肯定不愿意惹祸上身,这就和在职场中,一般小员工不会没事儿将听到的八卦,得知的消息,全都告诉高层领导一样。

当天,石采文从宫中领了差事,回到石府后就收拾行李,同父母说了一声,启程回左州江家老宅去了,临走之前还特意跑去江朱韬府上,同江朱韬说了下这件事。

江朱韬没有多想,只以为侄女是想见见外祖父外祖母了,还拨了几个手底下的护卫给石采文,护佑她在路上的安全。

现在大庄虽说已经平定了乱局,三十年稳固朝政,但底下还是有许多流寇,若是出门不多带点儿人,肯定会被那群要钱不要命的家伙给盯上。

石采文又不精武艺,出门在外十分危险。

石采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非常理直气壮的收下了舅舅的人,并且还多要了几个,她也挺惜命的。

而且去左州的话,不知道能不能拐弯再去别处看看,比如在西北方的明州,去合川瞅一瞅。

自打杨可卿离开,京城真是无趣多了。

沈玉耀将左州的事情派下后,便起身去找皇帝,商议新港的事情,造船厂进度堪忧,她必须去看看是什么问题。

虽然她不是专业的,但她可以解决除了技术之外的任何问题。

这也是目前绊住她的事情之一,比起西北的棉花与高产水稻等等,沈玉耀更馋海外的土豆红薯玉米,出船是她目前最急迫的事情。

倒是皇帝,对沈玉耀的焦急有些疑惑。“前朝什么底子都没有留下,咱们想要建造船只,那只能从最简单的一块木板开始摸索,即便是沿海有能出海的船,有会造船的工匠,那也得慢慢来啊。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皇帝对造船厂的速度还挺满意的,之前他听工部侍郎来报,说已经造出了一个框架了,只要框架定好,其余地方肯定很快就能补全。

航海啊,皇帝其实也有点儿激动,他这一生中,还没有接触过如此未知的事情。

别看当初他被沈玉耀的大饼给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实际上他心里明白,饼是画出来的,能不能真的出现,什么时候能吃到肚子里,那都是未知。

探索如此未知之事,必须有一定的耐心。

沈玉耀缺乏耐心,她急切的想要派人出海,因为她知道海上风波不定,出海也需要特定的时间,况且第一次出海,还要探索路线,运气不好人回不来,运气极好的情况下,一两年能初见成效。

这些年海上有海商前来大庄,路线早就已经摸透了,若是顺着那条已知的路去跑,应该没什么困难。

但已知商路是用来赚钱的,沈玉耀需要的是能找到新良种的航线!

寻找航线那就更玄学了,不是谁都能一艘船,跑地球一圈还活着回去的。

“父皇,女儿急在新港落成,却迟迟无法投入使用,建造新港的时候,国库紧张,那可是从冬州赈灾的钱里省下来的一笔,还要西北互市赚的那些钱,可都投进去了。若是迟迟没有回报,蔡尚书可能又要来找父皇了。”

当初沈玉耀在朝堂上提出的意见,有的被接纳,有的没有,最后执行的时候,还是看的皇帝意思。

皇帝完全就是将西北互市赚来的钱,都投到造船和船厂了,冬州赈灾的钱则是抄家得来的那一部分赃款。

赃款是坐吃山空,只出不进,总有用完的一天。

等没了,蔡有志肯定能做出来找皇帝哭穷这种事情!

皇帝承认,自己被威胁到了,他迟早有一天要换了蔡有志!

“好不容易打消你去左州的念头,现在又要跑去造船厂看,你可真是一时片刻都闲不下来。”皇帝想想自己,每天都在勤勤恳恳的处理政务,很久很久没有出去看一眼了。等沈玉耀成为皇帝,估计也会如此。

不如趁着沈玉耀还能出去,放她去转转,看看沈氏的江山。

“父皇是同意了?”沈玉耀感觉到皇帝已经松口了。

自从她当上太女后,皇帝对她是愈发的宽容,几乎她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有条件要上,没条件皇帝给她创造条件,也让她上!

沈玉耀可算知道太子是怎么变成那副模样的,没点儿定力,在皇帝这种纵容下,人真的很容易行差走错,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