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番外(161)

作者:橙汁感谢 阅读记录

答案是没有,石采文依旧还想去看书,但此刻对她来说,有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东西,那就是望远镜和显微镜。

她熟读圣贤名篇,刚刚其他人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均是摸不着头脑,但她却隐隐有些感知。

“太女,敢问那显微镜与望远镜,是何人所制?”

石采文迫切的想要追寻一个答案,想要知道自己所想的道理究竟是不是正确的。

沈玉耀倒是没想到石采文会对这件事感兴趣,甚至还主动去找制作之人。

毕竟石采文一直以来只对武学和没看过的书比较感兴趣。

石采文想要找到幕后之人,却不知真正的幕后之人就在她面前,偏偏沈玉耀还不能承认。

因为沈玉耀所知道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现代已有基础之人,那种跨度,就好像沈玉耀对一加一等于几这道题时一样。

如果只是让她拿出一个答案,她可以轻松的告诉别人,一加一等于二,可让她去解释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那就太难了。

如果她没有将高数全都还给学校,她或许还能说上两句,很遗憾的是,没有如果。

“无名氏,我是从古人留下的书籍中找到了一些零碎的图纸,勉勉强强的拼凑完整后还原了一下。”

石采文失望的点点头,原稿肯定不能要,现在望远镜和显微镜显然都是大庄的机密,随便要图纸,万一有差池,她可担不起责任。

“你如果对此有兴趣,可以去京郊的琉璃厂,那边有不少人在研究此物,也可以入女子学堂教书育人。”

“教书?不,不行,臣女才疏学浅,怎能教书?若有幸能到太女所创学堂读上两年书,便已经是荣幸了。”

石采文自恃自身有几分才华,但她可不敢将自己和那些能为人师表的夫子相提并论。

她一没功名,二没才名,在京城名声还不太好,大多数人都将她视作无谋废物武者,但凡她爹不是石炳生,指不定有多少难听的流言蜚语攻击她。

就像当初杨家一落千丈后的杨可卿。

想起杨可卿,石采文心底一动,“太女,杨、杨氏女可会来读女子学堂?她学识过人,曾是京城之首。”

因为当初刘莹儿是顶替杨可卿的身份嫁入申王府,所以在宫里,石采文甚至不能直接说出杨可卿的名字。

算算时间,距离杨可卿离京已经有一段日子了。

杨可卿在西北那边办的还不错,不光帮她售出了大量琉璃,甚至还说服了合川县县令,划了一块地出来盖建新的琉璃厂。

一旦那边的琉璃厂落地,往西北互市卖的琉璃能赚更多的钱。

沈玉耀总体来说,还是对杨可卿很满意的。

只是申王还活着呢,不光他活着,刘莹儿也活着,京城里杨家宗族的人也还在。

如果没有个名头,就直接将人从合川调遣入京,沈玉耀倒是无所谓,她就是不想让那些人找杨可卿的麻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若是杨可卿老是要去抵抗那些人的骚扰,或许就没有办法投入百分百的精力为她做事。

说白了,杨可卿没有在沈玉耀这边展现出非她不可的能力,沈玉耀目前并不愿意帮杨可卿摆平一切。

况且申王可是她亲哥!要让她解决申王,必须加钱!

“你已经在宫中读书多日,现在若是杨可卿回来与你比一比,她可不一定还是京城之首了。”

沈珉玥看出沈玉耀的沉默是拒绝,开口打了个圆场,“今日太女刚提出要建女子学堂,从筹备到开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许这段时间里会有什么变故。就算一切按部就班的走,杨可卿也会有回京城的那一日,你不必着急。”

石采文会顾及四周,不喊杨可卿的名字,沈珉玥可没那么多讲究,她就直接说又如何?

现在她对自己的地位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自然不会像以前那样,将自己缩起来当个小透明,她肯定要稳固好自己在沈玉耀身边的位子。

石采文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低头称是。

“我这人向来赏罚分明,她若有功,很快就会回来,你比我们更了解她,对她有点儿信心。”

沈玉耀在想,她要怎么处理申王府的事情,如果杨可卿真的因功回京,那杨可卿必定是她日后的肱股之臣,她可不能让有才能的手下,为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分心。

话说回来,这段时间怎么一直没有听说有关申王府的消息呢?

沈玉耀皱了下眉,事出反常必有妖,总觉得沈清瑾在憋什么坏。

石采文已经得到了自己想问之事的答案,行了一个礼后退下了。

“看她去的方向,还是藏书阁,石采文是真的很爱读书啊,真不错。”沈珉玥望着石采文的背影,突发感慨,“女子学堂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你此前没有同我提过。”

“其实不是最近的想法,是一直都想如此,朝堂上只有你我二人,太过势单力薄。”

“啊?”

沈珉玥没明白,什么叫只有她们,“你我是公主,背后乃是沈氏皇族,谁能让你我受委屈?”

沈玉耀沉默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想让秦淑君入朝堂,我也想让石采文入朝堂,她们都有极强的能力,与我还相熟。”

“那提拔她们便是,哦!我懂了,你的意思是,没有女子科举。”

虽说现在大庄还有举荐制度,但举荐入朝的官员,往往是世家大族,而且那些能被举荐官员顶替的职位,都是芝麻小官。

朝廷真正能接触中心的位置,其上官员无不是科举出身,全是经过刀山火海,过五关斩六将,才走到现在的。

他们吃了那么多的苦,自然不会愿意让那些蒙祖先荫庇之人,挤占他们的位置。

“让女子也参加科举,何其困难。”沈珉玥心知,没有人会愿意将此事分天下女子一杯羹的。

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沈玉耀之前也在苦思此事,好在后来有人给了她一个解决的办法。

“从东宫出来的官员,与举荐官员不同,这是秦淑君给我的办法。”

“皇嫂?皇嫂如此了解官场?”

沈珉玥想想印象中那个温柔贤惠的太子良娣,总觉得有点儿对不上号。

如此另辟蹊径的法子,自然不会是没有上过一□□的秦淑君提的,但最后是她将法子交给沈玉耀,那这功劳,就得记在秦淑君头上。

“或许是有高人指点,六姐,你帮我拟一份折子,明日在早朝上直接奏请此事,与大臣们商量一番,走走明路。虽说是我提出的法子,但这建学堂的一应物资人手钱粮,可不能我出。”

沈玉耀无意让那些女子成为她的私产,必须让所有官员都意识到,那些女子日后入朝,和他们一样,是通过考核,入朝为官。

先这样做,等以后生活水平提高了,能普及教育的时候,就能让开放更多选择的机会给她们。

有她在一天,必不会让人才白白流逝。

沈珉玥领了任务就回去干了,沈玉耀回头看看最后一件没有献上去的大件,眼睛一转,有了新的安排。

她本以为今日应该没别的事了,没想到到了傍晚,一封从西北互市传来的信,让她高兴的差点儿没蹦起来。

尤其是随信附赠的,名为“云花”的白色花朵,让沈玉耀是爱不释手。

有了这个东西,今年冬天,冬州百姓可算是真的有救了!

第82章

沈玉耀深呼吸好几口,才平静了心情,让自己仔细思考起现在找到棉花这件事。

首先,她只记得棉花最好是在五一前后种,但是大庄都是按照农历来计时,所以五一前后,大概在四月份左右。

现在才三月初,如果紧锣密鼓的张罗起来,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必须马上将杨可卿叫到京城!

不,不行,杨可卿来了,谁都不清楚棉花那边要怎么接洽,得找个人去那边接手棉花种植的问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