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番外(164)

作者:橙汁感谢 阅读记录

但六公主沈珉玥凭什么?

凭她母妃会抱皇后大腿,还是凭她成日里跟在太女身后,给太女拍马屁啊?

其余姐妹自然十分不忿,只是有的公主只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不想出头。

有的则直接找上门。

虽然姐姐们说话阴阳怪气的,明显是在阴阳她,但沈珉玥并不觉得如何生气。

甚至还在想,要不要拉着姐姐们一起去干活。

但是想想她们大多已经成亲,这里头掺杂的家族太多了,恐怕真将权力放到她们手中,她们不一定能守住。

但是一些简单的活儿,还是能让她们干的。

有俗语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她们姐妹一家,理应互帮互助啊!

沈珉玥立刻扬起开心的笑容,对上本意是来找她麻烦的姐姐们,被沈珉玥这样笑,气势汹汹的三姐妹对视一眼,突然有点儿想退了。

她们今天来的时机是不是不太对?

沈珉玥表示,没有,可真是太对了,她正愁筹划女子学堂的事情没帮手呢!公主们虽然性格上各有千秋,但是学识绝对都差不了。

在宫中长大的公主,文韬武略不说样样精通,那也比一般女子要强,教育资源就不一样。

给公主们上课的,都是一代名儒,只要公主们愿意,什么老师都能请入宫来。

皇帝在这上面对皇子公主们是没的说。

只是他精力有限,没什么功夫盯着孩子们,比较放羊式教育,所以长大的孩子吧,能不被泼天富贵迷花眼,已经算不错了。

一开始女子学堂里头找不到合适的老师。

现在公主们就可以去做老师,不需要教导太深奥的学识,真正深奥的课,可以和国子监那边的夫子商量。

在学堂里头当老师,既可以让公主们有事情干,又不会让公主们接触真正的权力。

至于怕公主们将人教歪,那倒不必多想。

女子学堂的学生不是孩童,如果她们连这点儿是非都无法明辨,那以后入朝为官,岂不是别人说什么,她们就跟着什么跑了吗?

这种无法自控,无坚定之心的人,沈玉耀也不敢吸纳入东宫。

东宫里的人,将是她未来最倚重的一批人。

女子学堂的消息一传开,各方消息一大堆。

不管普通的学子们和百姓如何议论,高官家中的姑娘们,反应不一。

有人很快就下定决心,自觉才学过人,要跟她人比上一比,必定要在东宫争得一席之位,亦要拼上一拼,不枉此生。

有人则犹犹豫豫,方寸大乱。

还有不愿意做出改变,想要嫁人生子,过平平淡淡的日子的。

众生相出,各不相同。

而在这些姑娘中,有一人站在了选择的交叉口。

她之前选择了一条路,其实选了之后,她就有些后悔,只是落子无悔,她无法再改变什么。

本以为这一生都要困于后宅,什么都做不了,没想到还有一个新的选择。

这一次,她要好好问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是成亲嫁人,还是走入东宫,从此抛弃自小被教导的一切,不再循规蹈矩的生活。

元清影看着婚书,一夜未眠。

婚期定在了三月末。

如果她被女子学堂录取,那她身上的婚约就会被废掉或者推迟。

被选上入东宫,婚约必定会被废,她今年十六,总不能让对方等上十来年。

没有被选上,就是推迟。

只是到底有些对不起那位丁原,但让她为了一时的心软,放弃自己的未来,她又没有那样深的感情。

她不想再错过一次。

所以就让她做一次恶人,好在她冬日一场大病,拖延了婚期。

至于她体弱多病,这么多年了,她一直只是病着,又没有死,有什么不能试试的?

元清影不是个例,更多名门贵女将名帖送入宫中,阵仗比当年给太子选妃时还轰动。

沈珉玥摩拳擦掌想要一展拳脚,每天忙的脚不沾地,当初被她拉走的几个公主,也是为了此事来回奔波。

她们忙的团团转,沈玉耀也没闲着。

她的事情又杂又多,一边要安排冬州春种一事,一边还要安排工部的人,去天下搜集改良过的农具,然后从中选出适合各地的,到底下去推广。

百姓以低价购买农具,以户为单位,买得起就买,买不起不许强卖。

顺便,废除朝廷给百姓的低息贷款。

这一点,是沈玉耀成为太女后,动手做的第一个重大改革。

也是皇帝给她的指点。

给百姓低息贷款,让百姓可以在缺少粮种的时候,续上一季粮食,等收获后,再还给朝廷十分低的利息,本来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于国于民都有利。

但是政策在制定之初无不是为国为民,可当政策落到底下时,无不是压榨百姓。

地主豪商利用此政策钻空子,命令底下佃农去借,而佃农借来的贷,自然要他们去还。

佃农本来就是租赁的地,交完租子只剩下微薄的粮食可以度日,还要背上朝廷的利息,简直喘不过气。

普通的百姓更不要说,明明是自愿的贷,却被人强压着去贷,家中田地少,人口少的,直接被这贷弄得家破人亡也不少。

现在这事儿还没有扩大,等扩大到几乎所有高层都卷入其中,那就不好办了。

只是地方豪绅与地方的小官,朝廷还能动手。

“在你皇祖父那时,天下百废待兴,百姓手里实在是没有粮种,因此才定下此政,可是时间长了,不变则生变,现在此政已经无用,甚至成了祸国之端。玉阳,古言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你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但你还是需要低头去看看,那些最普通的人。”

得知沈玉耀寻找为冬州百姓御寒的“云花”,又找到了良种,让冬州百姓种植,皇帝都很欣慰。

沈玉耀治理国家的路子很不一样,寻常人君,就好像是修补之人,哪里有了窟窿,就找来材料,修修补补,只要还能用,就会一直用下去。

求得是一种安稳。

但是沈玉耀不同,遇到困难,她的第一反应是她要解决它。

就好像看到窟窿,先是让人修补,随后又开始思考,为什么这里会出现窟窿,她要怎么解决这里出现窟窿这件事。

这个想法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会让人变得很累。

同时也会让人变得很飘。

必须先解决眼下的困难,再去思考困难为何出现,眼下的困难还没有解决,岂能先行一步到前头?

沈玉耀知道是她太过跃进的步伐,让皇帝觉得不妥了,她必须承认,她急了。

她很想一蹴而就,想要将自己看到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却不明白,这世上从来没有任何事情,是能一蹴而就的。

大多数事情,是一点点发生改变,从来不是人改变了人间,而是时间改变了人。

沈玉耀听了皇帝的话后,压下了她之前的躁动。

“父皇,女儿是不是做错了?之前秦国相私下同女儿说,朝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忙过。”

连秦国相都开口了,可见沈玉耀下派下去的任务到底有多多了。

皇帝笑着摇摇头,“没事,也该让他们这些老家伙动动筋骨了,年轻人都比较活泼。”

“女儿知道了,多谢父皇教诲。”

沈玉耀意识到了她的浮躁,她尽量让自己静下心,不再想着那些零零碎碎的未来畅想。

皇帝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头,他没有说的是,他很乐意看女儿还需要他的样子。

而且他的太女,并没有任何错处,她是性子急了一些,太想让这个国家变好,总比那些想着办法满足自我享乐的人,要强上太多。

“听说你最近在宫里行走,都不骑马乘轿了,改骑什么,自行车了?”

皇帝见不得宝贝女儿心情低落,说起了一些趣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