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番外(19)

作者:橙汁感谢 阅读记录

这个门槛可以将大部分百姓拒之门外了。

沈玉耀让竹香掏银子的时候,心里感慨这位范员外可真是个赚钱鬼才。

没想到进来就看到一个穿着浅青色长衫的胖子,满头大汗的站在剑拔弩张的两拨人跟前,低三下四的劝说两边消消气。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没想到过来就能看戏了。”

秦淑君闻言,不赞同的冲沈玉耀摇摇头,别人在吵架,怎么能这么高兴的在一旁看热闹呢?

就算真要看热闹,也得收敛着些啊,如此兴奋,生怕旁人看不出来你唯恐天下不乱不成?

沈玉耀回以灿烂笑容,眼中吃瓜的快乐丝毫不减,她就是喜欢吃瓜的混乱乐子人啊,谁也不能剥夺她吃瓜的快乐!

范府正在上演一场龙争虎斗。

沈玉耀找了个吃瓜好位置,路上还从其他人口中得知,站在场中闹矛盾的是户部尚书杨成业之女与刑部尚书石炳生之女。

得知范家猫有吉祥寓意,中秋节刚过,她们都想过来抱养一只,让自己能得个好兆头,等到过年的时候,猫儿也大了,到时候抱着猫儿去跟小姐妹们在一起呆着说说话,何等悠闲自在啊!

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在朝堂上政见相左,平日里矛盾不断,这样的风气也感染了小辈们。

所以杨可卿与石采文在范府一碰面就开始阴阳怪气,互相看不顺眼。

杨可卿看上了一只通体雪白的幼猫,石采文也看上了,两不相让,沈玉耀和秦淑君到的时候,两人僵持不下,抱着白猫的范家仆人缩着脖子,一声不吭。

京城的贵家小姐气势吓人,身后带着的家丁个个身强体壮,这要是在范家打起来,绝对善了不得,范员外闻讯立马赶来,急忙劝架。

可是他说的话作用微乎其微。

不过见周遭人越围越多,两人也不想再吵下去,平白给人增添谈资。

只见身材更为高挑的杨可卿扬了扬头,用讥讽的语气说道:“真是出身小门小户,连一只好看些的猫儿都没见过,青叶回来吧,这只猫,便送给她,范员外还请再抱只猫来,小些也无妨,我杨家有的是粮食去养这贪嘴的猫。”

户部尚书杨成业掌管户部,说白了就是管钱的,家里自然不缺钱。

这不是说杨成业贪墨,而是杨家和郑家一样,自前朝便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这种家族出身的官员,家里最多的就是钱了。

刑部尚书石炳生与杨成业不同,石家是自石炳生之父开始发家,而石炳生的父亲当年也不过是一个员外郎,连官场都没完全进去,石家的富贵全来自于石炳生。

论富贵底蕴,石采文完全比不上杨可卿,杨可卿说这番话,是在用家世踩石采文。

石采文听了怒从中来,气的不行,她转身叮嘱身后跟着的丫鬟好生抱着猫,看好她的猫,随后上前两步,扬手就往杨可卿脸上招呼。

“啪!”

一声脆响过后,少女不敢相信的瞪大眼睛,随后毫不吃亏的打了过去,两边闹哄哄的,彻底打成一团。

站在人群外的沈玉耀目瞪口呆,秦淑君也是一脸不敢相信。

“嫂、嫂嫂,咱们京城的大家小姐,都这么彪悍的吗?”

看着人群中心打的难舍难分的两个大小姐,沈玉耀完全不能理解。

按照古言小说或者电视剧的流程,这两人不应该阴阳怪气的互相刺几句,心里脆弱的那一方可能会被气哭,然后不欢而散吗?

怎么说打就打起来了!

秦淑君有些震惊,但接受能力比沈玉耀高很多,“听闻杨尚书和石尚书在朝堂上也曾因意见相左打过架,没想到他们的女儿尽得他们真传啊。”

什么东西?上朝的时候打架吗?

沈玉耀发现大庄的朝堂和她想象中的朝堂好像不太一样,难不成这就是传说中的,武德充沛?

沈玉耀握了握拳头,心里松口气,还好她力大如牛,以后要是跟人打起来,绝对不可能输!

第17章

两人打起来的时候,范府很热闹,等打了一会儿后,范府就没有几个人了。

那些个认出打架的两位的身份之人,发现自己惹不起杨家石家后就赶紧跑了,剩下的要不就是不明所以只看热闹的围观群众,要不就是如沈玉耀秦淑君一样,压根就不怕杨石两家的人。

最后还是范员外派出府上大部分家丁,一边挨打一边劝架,才将两边给分开的。

杨可卿与石采文分开的时候,细心梳好的头发都成了鸟窝,珠翠玉簪掉落一地,碎的碎裂的裂,衣衫也有些歪斜,好在两边都往脸上招呼,并没有人无耻的去扒衣服。

虽然打脸打的鼻青脸肿也不是很好看。

杨可卿摸了摸自己挨了一拳的右脸颊,肿的高高的,碰一下疼得她龇牙咧嘴,气的她火不打一处来。

“石采文!你、你这个粗鄙不堪的丫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市井小民都知道的道理,你这个官家出身的大小姐,竟然不懂得?”

石采文两眼乌黑,眼前冒金星,人脑子都不是很清醒,但还能怼人。

“难道你就懂得了?你看看我的脸,不是你杨大小姐的拳头吗?”

“那是你该打,今日我明明没有招惹你,你何故上前讨打!既然你想挨揍,我自然不可能叫你失望。”

“哼,我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少一副无辜姿态,我堂妹的婚事,就是因为你才毁掉的!”

“胡说八道,我都不知道你堂妹是谁!”

杨可卿气的不行,她一把甩开搀扶着自己的丫鬟,勉强站直身体,优雅的震了震衣衫,又按了按自己炸开的头发,即使还有些狼狈,也能看出她出身不凡。

“石采文,今日我奉劝你一句,不要太相信你身边的人。被愤怒蒙蔽之人,是这天下最愚蠢之人。”杨可卿想起前几日的一件事,突然就明白了石采文为什么会找她闲事。

前几日,户部尚书杨成业与刑部尚书石炳生在朝堂上再一次吵起来,起因是杨成业的同窗好友涉嫌一个贪污腐败案,被人告到京城,其后经由大理寺查办,确定此人真有贪污受贿之举。

事情被定下后,文书递交刑部,石炳生认为此事人证物证确凿,虽罪人一直说自己是冤枉的,但罪人无法提供任何证据,以洗清冤屈,此事无须再查,定罪便是。

而杨成业则十分信任旧友,认为此事定有隐情,他想要找石炳生说情,先不要将此人定罪的文书呈交朝廷,再让大理寺查查。

被石炳生认为此举是有意庇护罪犯,断然拒绝。

后来听说大理寺那边对那人用了重刑,那人受不住,改口承认了所有罪名。

杨成业听闻此事后大怒,在朝堂上怒骂石炳生为酷吏,重刑拷打忠良,冤枉好人,是国之蠹虫。

而石炳生则认为杨成业徇私枉法,为了救旧友将朝廷法度视作无物,此举甚为猖狂,不罚不足以平人心。

两人在朝堂上大吵一架,最后还是皇帝劝架,才算是歇了。

可这份仇就记了下来,今日在石采文和杨可卿身上又爆发了矛盾。

杨可卿认为石采文和她父亲一样,被身边的人蒙蔽,根本看不清真相。

而石采文闻言则是不屑一笑,直接怒怼回去,“杨可卿,真正被愤怒蒙蔽之人是你,你自诩世家出身,贵族之后,可这天下没谁是玉做的身子,大家都是肉|体凡胎,人有七情六欲,不可能立地成圣!”

所以一个人年轻时是好人,不代表他以后还是,杨成业盲目相信自己的朋友,那就是认为他的朋友一辈子都是高风亮节的人。

高风亮节的人,死都不可能改口,为自己披上骂名,既然那人受不住刑改了,在石炳生眼中,就是真的犯了错,不可能是假的了。

他相信大理寺的调查结果,认为是杨成业胡搅蛮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