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番外(234)

作者:橙汁感谢 阅读记录

玛莎并不知道这个回答会关乎她日后的命运,是与大多数草原少女一样,一生与牛羊为伴,还是走出另一条路,成为草原无数少女的榜样。

都在她一念之间。

玛莎不能明白这里面的意义,但是她知道,她的回答很重要。

于是她想了很多,甚至想着要不要回去问问睿智的祖母,希望祖母能用大智慧,引领她前行。

但是在夏长乐温柔包容的眼神下,她打消了询问他人的念头。

“好。”

她觉得这就是祖母说过的,有关活着和活的更好的选择。

祖母说过,她之所以会选择祖父,并不是因为纯粹的爱情,而是因为祖父家中牛羊最多,能养活她与她的孩子。

所以她选择了祖父,一个四十多岁,比祖母大二十一岁的男人。

王庭镇与周塞关相连,新镇与西南关相连,两处在草原南北两边的镇子,将成为草原上强有力的两颗心脏。

沈玉耀拿到石采文发来的草原发展报告,也是最近的互市建设折子的时候,已经入冬了。

北边的河水已经开始冻冰,大雪降下,冬州每天都有房屋倒塌,有人冻毙于风雪之中。

即便朝廷已经尽所能的去拯救那些人,但终究是时间太短,没有发展起来。

只要熬过这个冬天,沈玉耀的棉花就能大面积种开,提供给冬州足够过冬的保暖衣物被褥。

煤炭的开采技术也会提升,明年冬州不会再缺少燃料。

但这都是明年才能有的东西,现实不是游戏,氪金就能加速,一切基建都得一步步来,沈玉耀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那些人都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让无数人心痛不已,却没有办法。

秦淑君看出沈玉耀这几天心情格外低沉,便劝她。

“今年的损失比起往年已经降低了许多,之前朝中还有不少大臣,私下议论陛下,认为陛下之前种植棉花、从草原购买羊毛织毛衣之类的举动,不过是玩闹。而今冬日降临,一切已然分明,那些大臣都不再挑剔陛下,开始在外宣扬陛下有未卜先知,未雨绸缪之能。”

“听风就是雨,他们那么闲吗?”

沈玉耀并没有得到安慰,甚至认为大臣们实在是太闲得慌了。

如果不是闲得慌,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在私底下传小话呢?

秦淑君沉默了一下,她说这话的意思,可不是给大臣们打小报告啊,她就是想要借此安慰一下沈玉耀,让沈玉耀不要心情太差。

“朕知道你之心意,尽人事听天命,唯有如此罢了。”

沈玉耀笑了笑,没有在这上面解释太多。虽已经看过许多悲欢离合,却还是会因为万里之外没见过的人的死亡,而心怀感伤。

尤其是在明知他们有活下去的可能后。

沈玉耀没有再说,不是不愿谈及,而是这些话她说出来,没有人会明白。

在无数人眼中,沈玉耀这个皇帝,绝对是有史以来最为爱民的皇帝了。

就是政治风格太过粗暴,不免在读书人群体中,落个残暴的骂名。

不管是直接赐死天下之师前国相秦术,还是亲自下令将宗亲软禁,亦或者是逼死同胞兄长,这些事迹落在读书人眼中,可没有一件是仁德之君会做的。

“新港那边有消息了吗?”

沈玉耀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她只在乎自己画的大饼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的回来。

如果不能回来,她就要想办法弄第二张饼出来了。

“回陛下,南明港有人来报,新港出发的一艘货船曾经短暂停靠过,想来很快就能回新港了。”

秦淑君今天过来,就是要跟沈玉耀说这个好消息。

不过新港的消息重要程度是在冬州消息之后的,所以到现在她才跟沈玉耀说明。

“太好了!”

沈玉耀喜上眉梢,“很快是多久?”

“如无意外,南明港的人说,大抵月底就能到。”

那就是年前就能到了?

这可真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看来所有人都能过个丰足的好年了。

沈玉耀一想到船上金银珠宝,她就控制不住的想要马上看见船。

可惜还要等上十天,早知道今天就不问了,提早知道,反倒让人太过焦躁。

沈玉耀来来回回的走了两圈,才将心头的焦躁压下去,继续回去批改奏折。

草原那边的受灾情况比沈玉耀想象中要轻很多,相比于冬州,草原还是比较低纬度的,温度要高上不少。

虽然早晚温差大,导致不少过去的官员都病了,但好在随性的大夫医术精湛,全都是御医出身,加上互市物资充沛,及时用药,没有人出大问题。

“看来草原的潜力比想象中更大,就是粮食还不够,这高产的粮种,可太难寻了,还是要靠自己培育。”想从天上掉馅饼是不成的,明年必须将原本的农部从户部分出来,现在户部底下的分项太杂了。

干脆就把户部改成单纯的财政部,另立一部为科研部。

除了农学种子,还可以研究一些别的,有益于科学进步的东西。

沈玉耀将这件事记在心上,冬天没有什么大事,与其猫冬,不如干点儿活。

每天都忙得很脚不沾地的户部官员并不知道,他们现在满心尊崇的陛下,还想着给他们增加工作量呢。

不过如果科研部建成,户部变为财政部,那么户部的工作量能分出去不少,也算是变相的给他们减压了。

这就跟现代给学生作业减压一样。

明面上看,确实是少了。

至于户部以后因为仓库里的钱粮太多,数到手抽筋,不光没有减压,反倒更忙,那可不关沈玉耀的事儿。

她确实是减压了的。

在浩瀚的大海之上,一艘船在夜晚飘在大海中,海风疯狂的拍打着高帆,让船在海面上无序的飘着。

不过大方向是不变的,所以船长并不是很在乎此事。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海面,驱散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却也带来了更加危险的东西。

有船员在甲板上看到了远处有小船靠近。

他神情一肃,马上转身入船舱,厉声说道:“大人,咱们后头有小船!”

“是附近的海寇?”

“是!”

问话的人是船长,而船员则一直在看一旁闭目养神的女子。

女子手边立着半人高的长刀,长刀刃上仿佛有抹不去的血气,围绕在刀身,也围绕在女子身上。

只看一眼,就会被女子身上浓烈的杀气给刺的眼睛生疼,不自觉的低下头去。

这一路,并不太平。

前朝放弃了广阔的大海,无主之地,你不占自然有人来占。

之前大庄的商人都是靠钱买命,一路过关,他们已经摸索了一条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路。

丁家家中抄来了一条海路,从新港出发的船,就是走的这条海路,但是这条海路有了一些改变,再加上没有熟悉的人带路,他们一路也走了不少弯路。

有时候走弯路不要紧,只要再走回去就行了,有时候走了弯路,可能会直接进海寇的贼窝。

满载大庄货物的大船,想要安然无恙的离开,哪儿那么容易,于是冲突自然就爆发了。

邢三娘就是在这个时候冒头的。

起初一众船工船员都觉得让几个女子上船,根本就是有违祖制,一定会带来灾难。

没想到最后不光没有灾难,还带来了生的希望。

如果没有邢三娘的指挥,以及她手中的那把刀,他们早就死在路上了。

“大人,您看要怎么办?”

船长也不知道该怎么弄,他就是个开船的,以前还有些与人争斗的经验,但是那点儿经验放在穷凶极恶的海寇身上,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还是得仰仗邢三娘。

邢三娘闭目养神是因为昨天晚上她才打了半夜。

走的时候,这风还没有如此不听话,带着船乱飘,回去的时候就总是偏航,于是导致他们总会碰上走时没碰到过的新海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