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番外(241)

作者:橙汁感谢 阅读记录

灵验她就信,不灵验她就不信,不能因为神仙,扰乱她原本的人生轨迹。

任何事情都需要适可而止,过度便会不美,沈玉耀希望佛国那些人能想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他们不明白,那就用手中的刀剑,教会他们!

沈玉耀要对佛国动手的消息,很快就传出宫去。

有人振奋不已,在茶楼酒肆痛斥佛国将柳暗花带入中原,图谋不轨,有人则忧心忡忡,觉得沈玉耀上位之后,边关已经有了一场大型战事。

再来一场,对国库的压力很重。

而且连续两次,那是穷兵黩武,乃是不祥之兆啊!

两种思想在民间开始争斗,惧怕战事的人,想要打仗的人与作壁上观者各执一词,热闹极了。

第117章

关于沈玉耀要向佛国开战的消息,反应最大的并不是民间关心政事的百姓,也不是即将要领兵出征的将领,而是身在后宫的太皇太后。

这位太皇太后在沈玉耀登基后,一直表现的非常安分,她的丈夫、儿子,同时代的人,几乎都死了,她在这个世界上活的很孤独。

唯一的依托,就是她曾经的儿子,那个同样是从她肚子里出生的孩子,她曾经寄予厚望的孩子。

那个孩子在佛国。

太皇太后知道这件事,佛国距离大庄有一段距离,而且两国之间向来安然无事,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都没有什么往来。

所以太皇太后以为,这辈子她可能都不会再听到有关普乐的消息了。

但是她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会在自己的孙女口中听到有关佛国的事情。

命将军领兵攻打佛国,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太皇太后从前朝的战火中一路走来,国破家亡的痛苦一直深深烙印在她的灵魂之中,让她难以挣脱。

她当初之所以会嫁给庄高祖,就是因为她不想要再起战事,想要天下尽快太平。

不然她大可自尽,逼迫郑家,让郑家和高祖皇帝的名声遗臭万年,而不是默默承受了一切。

高祖皇帝与郑家联手,才能更快的平定天下,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所以她无法理解沈玉耀主动燃起战火的决定,在皇太后莅临紫微宫后,这位德高望重的太皇太后也来了紫微宫。

沈玉耀前脚送走亲娘,后脚迎入亲奶奶,她是真没想到,亲人们是如此的“善解人意”。

天下子民的议论声飘不到宫闱之中,她的亲人也要想尽办法让她感受一下,这个命令带来的矛盾纷扰。

“孙女见过太皇太后。”

面对太皇太后,沈玉耀即便身为女帝,还是要乖乖行礼,只不过以前是要行大礼,现在只需微微行礼即可。

“免礼,皇帝近些日子操劳政事,都累瘦了,快喝口参汤,歇歇吧。”

太皇太后明明是为了佛国而来,但是先用糖衣炮弹来攻打沈玉耀,并不提有关佛国之事。

她就好像天下间无数慈善的奶奶,对孙女满腔疼爱之心。

沈玉耀很是感动的接过了熬的满是药香的药膳汤,虽然那东西看着色香味俱全,但是她实在是有点儿吃不下去。

刚刚她才吃了曲太后送来的吃食,巧合的是,曲太后送的也是汤。

这要是一个人送干的,一个人送汤,她还能喝下汤去溜溜缝,现在真是一口都吃不下去,感觉张嘴就能从喉咙眼吐出来。

沈玉耀在满足太皇太后和放过自己的选项中,选择了后者,她将汤端起来又放下,抬头问太皇太后,“皇祖母此次前来,可是因为佛国之事?”

太皇太后还不是很习惯沈玉耀言简意赅的行事风格,这和她儿子沈崇的风格实在是很不一样。

她愣了一下,随后点点头,“皇帝看来已经知晓了。”

“是,皇祖母,佛国胆敢往中原送柳暗花,就应该早有承担今日灾祸的准备,无论是谁来劝,进攻之事,都绝无转圜余地,君王一言九鼎,还请皇祖母莫要为难孙女。”

沈玉耀给的答案非常的决绝,似乎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留给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什么时候被人如此直接的拒绝过?

她当即脸色就不太好了。

那个在沈玉耀没有登基之前,将沈玉耀视如珍宝的人,似乎已经死在了沈玉耀成为皇帝的那一天。

她本来就是寄情于沈玉耀,因为沈玉耀从小就被迫离开母亲,和她的大儿子很像,所以她格外偏疼沈玉耀几分。

但是后来的沈玉耀,上有父母疼爱,下有姊妹相互扶持,甚至还以公主之身,得了帝皇之位,过的比太皇太后的大儿子要强太多了。

于是太皇太后对沈玉耀的态度就淡了下来,因为她觉得沈玉耀不够像她儿子了。

生活在后宫可悲的女人,都喜欢将感情寄托在不相关的人身上,尤其是郑家的女子。

郑皇后如此,太皇太后亦是如此。

沈玉耀真不明白,她难道天生就是替身命,不会再郑皇后与太皇太后眼中,她脸上就写着“替身”两个字吧?

不然这两人为什么先后都将她视为替身呢?

“皇帝,这场仗一定要打吗?皇帝可知,那佛国可不是犹如一盘散沙的草原,佛国的僧人,既是僧人,也是士兵,他们都对佛国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仰,他们悍不畏死,若是想要将佛国灭除,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自高祖皇帝建国至今,不过三十三年,三十余载,一大半的时间,大庄在西北边关与那些蛮荒之族斗争不休,耗费无数金银钱财,粮食人命,才换来两三年的太平日子。”

“现在,皇帝又要再起战事,须知穷兵黩武,非仁德之君所为!难道皇帝就不怕史官之笔,人言可畏吗?难道皇帝就不怕,那些人议论皇帝是跟脚不稳吗?”

太皇太后的劝说十分坚定,似乎全都是为大庄考虑,没有丝毫自己的私心一样。

真是听着好生大义凛然。

但是沈玉耀只觉得好笑。

“皇祖母,朕乃是先帝选定的太女,名正言顺继承皇位之人,不管朕是仁君,还是暴君,这位置来的都光明正大,史书之上,无人能置喙。”

沈玉耀将太皇太后没有说明的东西补全了,那就是太皇太后认为她是个暴君,以及太皇太后认为她如果一意孤行,会被史官后人质疑是得位不正,才如此急功好利。

沈玉耀的底气很足,先帝这点做的很好,沈崇知道公主继位本就是千古未有之事,而他想要沈玉耀的位置更稳一些,必须占上大义的名头。

位置名正言顺,非太女继位莫属。

太皇太后再想挑三拣四,面对沈玉耀的这段话,她都无话可说。

沈玉耀的理由实在是太过充足。

“尔杀叔伯,难道能在历史上留下仁德之名吗?”

太皇太后被沈玉耀顶撞之后,气的脑子发昏,直接问出这个问题。

问完她就愣了,这话天下人说得,她说不得。

若是被传出去,沈玉耀的名声就算是彻底坏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她真实杀害亲人的记载。

叔伯,说的并不只是一个普乐,还有之前的敬王。

“太皇太后,您年纪大了,大抵是得了些老病,竟开始说些胡言乱语,青兰,搀扶太皇太后回去,让太皇太后好生休养身子,莫要到处乱走。”

沈玉耀直接命令青兰,是因为今天太皇太后没有带着青珍,青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能常伴太皇太后身边。青兰很听青珍的话,更听沈玉耀的话,毕竟如果没有沈玉耀,就没有今日的她。

太皇太后还想说话,青兰直接上前,搀住太皇太后的胳膊,行礼道:“谨遵陛下旨意,太皇太后,奴婢这就去唤太医,为太皇太后诊治身体。”

太皇太后被一个奴婢逼迫,气得脸都青了,但是她身体是真好,一把年纪上这么大火,愣是神情清明,身体笔直站着,没有一丝要倒下的模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