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番外(249)

作者:橙汁感谢 阅读记录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沈玉耀做大。

古往今来无不如此,君王强势而臣子弱小,但君王足够英明,百姓则可以安居乐业。

在沈珉玥命令谢家老老实实听从官府政令之后,不少人都停下了暗中动手脚的脚步,一个个乖得像是小猫咪。

沈玉耀对于群臣的识时务非常高兴,决定赏赐他们第一批皇庄培育出的棉花。

虽然这批棉花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批了,光靠皇庄那点儿产量,根本不可能在今年供给冬州足够多的御寒之物。

但皇室农庄上产出的东西,赐给臣下本来就不是为了让臣下用,它更多象征着一种简在帝心的荣誉。

沈玉耀非常喜欢这种赏赐方式,不用她多花钱,说出去还好听,群臣还非常的满意。

满意?

拿到棉花的大臣们十分感动的哭了,他们手里拎着个秀气漂亮的小篮子,里面摆放着寥寥几朵棉花,甚至还没有摘下来,直接剪了几朵塞进去。

陛下吝啬的都不愿意多给几朵,根据品级不同,棉花的数量也不同,没错,完全就是按照品级来的。

一品官才有九朵和小篮子,三品官有小篮子,三品以下,比如四品五品,他们的花直接用绸带扎了一下。

五品以下?五品以下被户部记了一笔政绩,没有棉花。

但是要让五品以上的官员选,他们宁愿要一笔政绩,也不想要这种棉花啊!

他们是自己没钱,买不到吗?

算了算了。

看着手里的小篮子,三品以上的官员突然心情好了一点,仔细看看小篮子还是挺好看的,摆着放花也不错。

虽然只是最简单的竹篮,但这是御赐,还是他们那位脾气阴晴不定,令人难以捉摸的“大庄神主”女帝所赐,说出去可太有面子了!

此事传出去后,无数人认为,花篮是陛下喜欢的东西,那一定是好物,于是在各种喜庆的日子里,必送的物品中,突然多了一个花篮。

御赐花篮这个典故,也在大庄流传开来,到了后世,更是用来比喻得到了上司的赏识等情况。

沈玉耀不过是一拍脑门想到到的省钱又有面子的赏赐,她自己都想不到,这样随手一做的事情,会对后世产生多大的影响。

就好像她不知道,这种情况以后会越来越多,因为她已经成为历史的奠基者之一,注定会万古流芳的人物。

朝廷大事处理完毕,沈玉耀也得了些闲工夫,她自己在皇宫里呆着有些无聊,干脆就点了几个亲近的人,一起到京城里逛一逛。

距离她上次在京城里逛街,已经过去太久太久了,久的如同上辈子的记忆。

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上辈子,准确来说是原主的记忆,沈玉耀本人穿越过来后,在京城里好好逛街的次数为零。

之前每次在京城里穿梭,都是有事在身,没工夫去欣赏这座城市的美好。

对比原主记忆里的画面,沈玉耀对现在京城的模样很好奇。

不过古代事物变化比较慢,距离沈玉耀穿越过来,也就不过两年时间门,两年眨眼便过,想来是没有太大改变的。

沈玉耀出宫前已经做好了看不到太多改变的心理准备,结果让她非常惊喜。

现在的京城,改变简直和以前称得上是天壤之别!

上次沈玉耀出宫还是跟沈珉玥一起,穿过大街去城外,看工业区。

那时候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能看见的东西都是古代平常的东西,比如马车、小推车之类的。

但是现在,沈玉耀看到了自行车!

身穿古装的行人,卖力蹬着脚踏,身后的车座上坐着女子或是孩童,又或者就是年轻的少年人骑着自行车嬉笑怒骂,结伴而行。

这样的画面,当真是新奇。

沈玉耀不禁多看了两眼,总有种时空在此处重叠的恍惚。

“七妹,咱们去那边吧,正好坐坐公交车。”

沈珉玥指着对面站着些许人的小亭子,那亭子就立在路边,不时有大车经过,停了下来。

然后人们拿着铜板依次上车坐好,还有往城外去的车,后面还会拉着个板车。

沈玉耀之前只是偶尔对京城的官员提了一嘴,没想到就有人已经安排了公交车。

当真是效率惊人。

第124章

路边有站台,站台不停有马车来回路过,现在大庄不缺马了,草场孕育了许多马儿。

军中不缺马,民间自然也不缺,更不要说拉车并不一定要马,可以用骡子或者驴,慢慢悠悠绕着京城走一圈,对这些牲畜来说没有任何难度。

京城的人太多,大多来自四面八方,不是每个人都有钱买代步工具的,这个时候公交车就很好用。

沈玉耀特意拉着沈珉玥体验了一下京城公交车,上面衣着华贵的人不止沈玉耀和沈珉玥两人。

然后她们就发现,当一辆车上衣着较好的人多了后,衣着较差的百姓,就会自动下车。

甚至明明车上还有空位,他们也会默默下车,不再往上走。

这副模样,实在是让人心里难受。

沈玉耀沉默的看着又一个走上来后,默默退下的贫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此物当真是稀奇,其实想想也不是多难得的东西,相差的不过是个新奇的点子。”

沈珉玥每天来来往往都是乘坐马车,根本没有机会在城中试试这个公交车,所以第一次坐的她,很是开心。

正如她所说,东西并不算非常难得。

后期服务于大众的便民设施,其实很多时候,在古代不是不能做到,只是在没有工业化体系的时候,这些东西的影响范围并不是非常大。

沈玉耀从后世而来,她差的并不是新奇的点子,而是一个能将她脑海中世界重新构建出来的工业体系。

工业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首先,沈玉耀需要一个足够支撑改革的强大的国家。

现在的大庄够强大吗?

沈玉耀的目光,透过马车上镶嵌的玻璃窗户,看着那些站在站台上,等待下一辆马车过来的百姓。

大马车上还有空位,但是那些衣着寒酸的百姓,在那些“富贵人”或明或暗的嫌弃目光中,兢兢战战的站在底下,等待下一辆车的到来。

大庄还不够强大。

沈玉耀几乎是瞬间得到了这个结论。

但大庄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改变到来的准备。

现在大庄已经有了御寒的衣物,有了足够的粮食,有了能大庇天下寒士的房屋,还有能够帮助百姓进行商业活动的,足够多的道路。

衣食住行上,方方面面,大庄已经摸到了一个封建王朝最巅峰的伟大盛世。

而沈玉耀要做的,就是推一把大庄,让它再往前跨越一步,进入下一个阶段!

回到皇宫后,沈玉耀马上召集了六部尚书以及她的几个心腹。

有的人远在外地不能赶回,错过了此次沈玉耀要讲的时候,好在沈玉耀不会让任何一个人逃离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没有人能轻松的躺赢到最后!

没有人!

所以沈玉耀特意安排了暗部的人去通知那些外地工作的属下,让暗部的人将她说的原话,一字不差的全部转述清楚。

“改革科举,让有识之士均能得到重用,不阻言路,所有人皆可为谏言忠臣。重视数理知识,塑造新的数理体系,以简单符号代替数理定律,发展科技,创新未来,实现工业化建造,全面提升大庄国民素质。”

石采文老老实实坐着,恭顺的听着女帝的命令,只是她的表情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逐渐变为凝重,最后她紧锁眉头,一脸不解。

等暗部的暗卫说完话,石采文疑惑的看向对面的杨可卿。

虽然杨可卿一脸严肃,好像全程都听懂了一样,但熟悉杨可卿的石采文还是一眼就看出她眼底的迷茫。

原来搞不懂的人不止她一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