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番外(279)

作者:橙汁感谢 阅读记录

如果本人没有能力,迟早会被刷下去。

“我其实也才到,这次的论文就选新阳元年吗?说实话,这个命题都要被说出花来了,很难再有新意。”

沈青云为自己的论文担忧,学生要学的知识太多,原本只需要上六年学就差不多能放出来工作,现在从年幼到毕业,需要整整十五年的时间。

沈青云从五岁踏入学习宫殿,一十岁了还没从这里走出来。

论文是最后一关,过了她就能踏入社会大学,继续学习了。

“新意不新意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

徐上卿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指着心说道:“只要咱们用心做了,导师们明白了,自然就够了。”

徐上卿对论文也很重视,不然她绝对不会起个大早跟沈青云过来。

不过徐上卿的想法一向比较真诚一些,总觉得只要用心努力做过,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沈青云跟着点点头,她当初选了这个课题,跟徐上卿一拍即合,当然心里是赞同徐上卿的想法的。

新元博物馆,全名新阳元年大庄博物馆,里面陈列的都是在新阳年间的东西。

现在的人都很喜欢说起新阳年间时,直接称呼新阳元年,大概是因为从那一年开始,大庄彻底腾飞,和同时期的其他封建国家比较起来,优秀的太突出了一点。

亿点。

新元博物馆已经不是她们第一次来了,每次来都有共同的景象,那就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在家家都能进行投影,不喜欢出门的人完全可以大门不出一门不迈就看遍全世界美景的现在,博物馆还能有这么多真人活动,完全是匪夷所思。

可见玉阳大帝和她的官员们对后世人的吸引能力。

绝对的顶流没跑了。

“最近我看小说的网站兴起了一股历史直播流,你看金榜前排的这些文,基本上都带了新阳两个字,要不就是玉阳大帝的名字,这流量,好到爆炸。”

每个作者写小说的水平各不相同,在水平相近的区间里,有人能成绩斐然,有人则默默无闻。

关键点就在于有没有把握住流量。

而在小说领域,尤其是历史小说的领域,大庄新阳年间这一段历史,绝对是最强大的招牌,只要蹭上一蹭,流量不请自来。

“那咱们的论文也得带上这个名字,后期论文要发布到内部论坛进行投票,希望同学们能多多投票给咱们,到时候选中咱们为第一,就能亲自去皇家博物馆看看了!”

沈氏随着时间的变迁,早已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但是当年神沈氏后人在战乱时,为了保住沈氏的历史,将沈氏大部分珍藏都收了起来。

后来国家内部稳定下来,那些珍宝就被放入皇家博物馆,这个皇家指的是昔日沈氏皇族。

因为珍宝数量太多,极为珍贵,所以这么多年来,皇家博物馆基本上都不对外开放,如果外面发生战乱,受到所有人保护的就是皇家博物馆。

迄今为止,千年光阴,只有各大高校的优秀学子才能进去,亲眼一睹旧物昔日风采。

沈青云闻言,有些激动的点点头,她之所以这么努力,为的也是一个进去看看的机会。

她姓沈,随母姓,祖上和皇族其实有沾,往上数个几十代,或许和玉阳大帝还有亲戚关系呢!

想想都令人激动。

沈青云看了眼光脑中的小说界面,绿油油的小说界面上的名字让她格外向往。

谁不想穿越到那个时间,去亲眼目睹一番玉阳大帝的风采,亲眼看看那些被史书称作传奇的女官们,是何等风姿。

可惜,生于后世,无法亲眼看看。

好在身为一个后世人,可以追寻历史的脚步,尽量从史书,从图画中,刻画出一个真实的她们。

她们纵然已经故去,灵魂依旧不朽。

站在《玉阳大帝草原出行图》前,沈青云和周遭的游客一样,将光脑调制摄影模式,尽量清晰的记录下这一切。

在这个时代,人的眼睛已经没有任何疾病,因为人眼可以和机械眼结合,成为世上最清晰的,足以记录一切的摄像头。

不过真想要达到最的程度,需要花费不少钱去改装,普通人的眼睛只要没有太大的问题,还是原装的。

最多戴个眼镜,能让图画更清晰一些。

不知道以前的古人有没有想过,未来是什么模样呢?而现在的样子,又是否符合古人的想象?

沈青云在各类文献,以及新阳年间留下的手稿里,苦苦搜寻着真相,最后她的目光定格在了,刚刚出土不久的文物,尚书令杨可卿墓中陪葬书简上。

准确来说是定格在它的虚拟投影介绍牌上,真正的物品并不在这边,一群人挤着围观呢,哪儿有她仔细停下观看的机会啊。

大庄的时候,人们已经能够使用纸张,很少再看见笨重的书简了,但是那时候的人们,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下葬的时候,很喜欢用书简陪葬。

经过特殊处理的书简,千年不朽,千年后再现世间,依旧是如当年被人放入墓穴时的模样。

“诸位面前的,是最近抢救性挖掘出的大庄新元年间,尚书令杨可卿亲自写下的书简。”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广播里详细讲解着,沈青云眼睛一亮,她和徐上卿对视一眼,同时意动。

刚挖掘出不久的书简,那不是现成的新鲜论文题材吗!

让我看看实物,让我看看上面究竟写了什么!

沈青云和徐上卿费尽力气挤进人群,她们大庄的人是真的多,遇到喜欢的东西,一个个都挤过来了。

把头发都挤乱了,两人才到前面,亲眼看见了那书简。

“在杨尚书令的墓中,书简一共有七十八卷,每一卷都是杨尚书令用刻刀亲自刻下的。”

不是写的,是亲自刻下来的文字!

天啊,那一定非常累,尚书令每天要干那么多事情,还有力气刻书简啊!

杨尚书令果然如同传闻中一般,看着是个文质彬彬的文官,实际上身上也有武艺傍身,不容小觑!

第148章

沈青云不由得想到了历史传闻。

说杨可卿年轻时曾与明王一同捉拿犯人,从二楼一跃而下,将逃窜的犯人牢牢控制住了。

之前还以为这是野史胡编乱造,但是看着眼前入木三分的百余斤书简,沈青云突然觉得,这事儿是真是假,或许可以论证一下。

原本沈青云觉得光看见这些书简,能论证杨可卿确实身怀武艺,就已经很不错了。

没想到内容给了她更大的惊喜。

书简上的文字并不是随意刻下的,而是杨可卿在老年时,回顾自己的一生,一笔一划刻下的自传!

自传啊!本人写的自传,即使可能有一些地方出于个人感情,不够公平公正,但内容放出去,也足以影响当前的历史研究方向了!

杨可卿刻下的文字是当时的繁体文字。

为了便于文字的传播和降低学习难度,后世不可避免的对一些文字进行了简化处理。

好在时隔千年的文字一脉相传,沈青云读着还算顺畅,没有太多不认识的字。

在杨可卿的笔下,所有人看见了一个更加生动的大庄新阳年间。

杨可卿开头写她的少女时期,这个没有太多赘言,只说那时浑噩不真,任人摆布。

大量的开头描述,都给了沈玉耀。

沈玉耀,看见杨可卿在开头称呼七公主,不少人就屏气凝神,不敢大声呼吸了。

好像动作稍微大一些,就会打扰到那个人。

那个镌刻入他们灵魂深处的名字,叫无数人敬仰的帝王。

“七公主为人聪慧,自小便与他人不同,性情活泼,与人为善,和她相处如沐春风,她是大庄最美的少女,温暖如同骄阳。”

杨可卿写过很多拗口的文章,她的文学造诣非常高,但是没有流传过一篇白话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