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性别战争(18)

作者:冯晨夏张凌歌 阅读记录

冯晨夏从深海小学、深海中学一路走来,一直颇受同学爱戴。但是即便这样,在小学三年级后,她就发现自己无论做得多好,都无法赢得大部分男生的支持。等到上了初中、高中,男同学的支持率减少得更明显,最高不过六成,大部分情况下低于五成,呈现出年龄越来越长,男生支持率越来越低的情况。而女生对冯晨夏的支持率,基本保持在八成以上甚至九成以上。

她的“迎合型人格障碍”,和试图赢取男生支持,有一定(不小)的关系。有一段时间,她甚至因此差点抑郁了。

现在,法学院6成以上的女生比例,和直选班长机制,让冯晨夏觉得仕途有望。

在冯晨夏看来,赢得女生的青睐,最粗暴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个“温暖的中性人”。

恰好,冯晨夏的身高、形象和处事风格,都颇为中性。更重要的是,即便在其“迎合型人格障碍”最严重的时候,她也基本做到了示好而不讨好,待人处事尽量公平。

作为一个“上位者”,需要有所谓分寸感。而分寸感,在很多时候体现在距离上——热情而不交心;关注每个人但不狎昵;不透露也不谈及个人隐私;努力解决同学需求但同时懂得什么问题需要上达、什么问题需要规避,再挂上热情但暗透着一丝距离的笑容,会让每个女生都觉得冯晨夏平易近人(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此人地位其实是高人一等的),不搞小团体,是团队的最佳领导人选。当然,若隐若现的距离感,也是她为什么没有亲密朋友,甚至也没有闺蜜的原因。

冯晨夏还知道,这个年龄的女生,大部分希望吸引到异性的注意力,对所谓的“情敌”,即便只是想象中的“情敌”,也有很大的敌意。尤其是那些热衷于“宫斗文”及“宫斗片”的女生。因此女性领导者,最好不要吃窝边草。好在这对冯晨夏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法学院的男生,冯晨夏都见过,没有一个看得上的。她也没有兴趣去培养所谓的“潜力股”——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培养自己呢。所以她肯定不会和本院任何一个男性,包括同学、学长、学弟和老师,搞出“桃色事件”。对于某些痴迷于“宫斗”的女同学,消除了这个敏感点的冯晨夏,至少不会是她们的死敌。

有了头几天的友好打基础,加上对二班三班同学表达了善意,冯晨夏的民意基础更坚固了。让她最开心的是,这次收获的善意,不是以小恩小惠收买到的。

用钱买善意是以前的冯晨夏经常做的事。为了让冯晨夏能受老师和同学的青睐,辜焕沁还专门给她准备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以便她买小礼物送人。

而这次,她除了几片不值钱的卫生巾外,什么“血”都没有出。这是个好兆头,冯晨夏想,升米恩斗米仇的事,自己也遇到过不止一次了,以利合,必将以利分。何况,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不仅八面玲珑没有政治前途,靠金钱收买人心,也是没有政治前途的。

当然,冯晨夏明白,光靠这些还不能展现完美的“领袖范儿”,还得表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同时靠目标(理想)来凝聚人心,并娴熟地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现“共情效应”。

冯晨夏听过一个理论:如果你想追一个人,最好邀请对方一起体验某种激动人心的冒险活动,比如坐过山车或者蹦极。人脑有时候非常“傻”,不能分辨此时的心动过速是冒险造成的,还是对面那个人造成的,TA会以为自己是为对方而心动,于是之后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现在新生们身处“准军营”,班级之间和连队之间的明争暗斗非常激烈。不管是站军姿、打军体拳、吼军歌,还是最后的队列汇演,都是激发大家肾上腺素的好机会。

于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冯晨夏,轻而易举地调动了本班同学的激情,还调动了所有法学院学生的争强好胜心。在最后一天法学院以连为方队进行队列汇演时,被冯晨夏连着打了好几天“鸡血”的新生们,那叫一个精神抖擞、口号铿锵、步履矫健、英姿飒爽!

下午的闭营仪式暨文艺汇演上,冯晨夏又出了一个风头。文艺汇演接近尾声时,气氛没有那么严肃了,法学院新生和她们的教官们,就开始大声喊着“冯晨夏,来一个。冯晨夏,来一个!”其他学院的学生也起哄让冯晨夏表演一个节目。冯晨夏也不扭捏,大大方方地站出来,拿着自己特地准备的陶笛,先吹了一首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乐声宁静、纯粹,但哀而不伤。看到前排女生眼里带着湿意的小星星,冯晨夏暗笑了一下,又吹了一首《军港之夜》。李教官激动得手掌都拍红了,他一边鼓掌,一边左顾右盼,毫不掩饰其与有荣焉的兴奋。

上一篇:我的恶魔王子 下一篇:檀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