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性别战争(210)

作者:冯晨夏张凌歌 阅读记录

“不奇怪,这样的饥荒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雷振宇坐到杜敏娟对面的沙发上,拿起一包薯片边吃边说,“实际上,人类社会一直在和饥荒作战,战斗了几千年,直到现在才看到曙光——要知道,只有工业化才能彻底解决农业问题。

“农业增产的要点无非是土、肥、种、水,以及种植技术。没有工业化,哪儿来的化肥?大牲畜粪便和绿肥,效力不高。而现代农业,三成以上的增产,靠的是化肥。华夏能吃饱饭,也和上世纪70年代引进的13套大型化肥生产装置有关;再说说塑料大棚吧,没有石油化工业的发展,怎么可能有大棚;至于种子,更是和工业化有关,华夏的育种,不是单枪匹马完成的,而是集团作战的成就,所以我们不仅有袁隆平,还有李振声、李登海……简单地说吧,工业化国家不一定可以解决口粮问题,这个和土地多寡有关;但是农业国肯定无法解决粮食问题,农业国必然会出现饥荒。”

“你知道的还挺多的。”杜敏娟敬佩地看着雷振宇,“不过,为什么我以前没有听说过阿费力加洲有饥荒……我还以为那边插根筷子就能活呢。”

“阿费力加确实有非常肥沃的土地,但那里也有世界上最贫瘠的土地……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利比亚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实际上,这片土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太差,工业化程度太低,根本不足以养活那么多人。但是上世纪80年代中到2000年初,全球气温小幅上升,降雨量增多,缓解了这块大陆的干旱,结果阿费力加洲的人口一下子暴增到13、14亿!”雷振宇详细地对杜敏娟科普起来,“要知道在相对寒冷期,干旱就是阿费力加洲的主题曲。上世纪80年代初,阿费力加洲有34个国家遭遇大旱,河流干涸、田地龟裂、黄沙弥漫、牲畜倒毙……其中有24个国家发生了饥荒。单是1983年,这块大陆就有1600多万人死于饥饿或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1984年的死亡数字接近2000万。”

“这次气候变化比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更甚,那岂不是死亡人数会更多?”

“是啊,我估计最少三分之一,说不定有一半人,会死于直接或间接的粮食短缺……这就是几亿人啊!那里的生产水平太低下了,而且,8成人的主粮是有毒作物木薯……”

杜敏娟点点头没有接话茬。她今天其实并不打算聊阿费力加洲的大饥荒,而是想和雷振宇聊聊未来的专业方向选择。

现在脑库的不少成员已经转变了研究方向。新华集团刚开始招聘脑库成员时,秉着“捞进筐里都是菜”的原则,看着稍微顺眼一点的,全部都招来了。但在做具体分析时,成员专业面太窄的问题就暴露了。太窄的研究方向,加上人手不足,因此最后成果留下了很多空白,而这些空白,只能靠冯晨夏的博识和张全的经验来弥补。

了解了脑库的工作性质后,雷振宇就把自己的研究范畴,从历史,扩大到经济史、社会学等领域,现在她已经俨然成为了一个杂家,她和学经济学的沈柏资在脑库中的发言权也越来越重。而学全新世古气候研究的杜敏娟,和学天文气候学的王晔,由于学的专业太窄,现在能够插话的机会非常少。王晔就曾抱怨说,现在的她就像个“壁花”,除了凑人头外,在脑库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王晔现在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和事业受阻也有关系。

得知杜敏娟为这事儿烦恼,雷振宇哈哈大笑,“上次脑库会议,张总说的‘技术大停滞’,你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

杜敏娟摇摇头。

“张总说是因为基础科学,比如物理什么的,没有新的突破,才造成了技术大停滞。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基础科学这么些年都没有进步?”

“没有想过……”和侃侃而谈的雷振宇相比,杜敏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她觉得很是羞愧。

“17世纪末18世纪初,可以出现牛顿这样在很多领域大放光彩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但是现在不可能了——因为科技大爆炸后,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精力在这么多领域有所建树。学习既有知识,占据了一个人最黄金的时光。等你掌握基础知识,有资格进入研究领域时,已经26、7岁了;好不容易攀到了该领域的顶端,回头一看,已经40好几甚至50出头了。所以从单个领域来说,即便专业越分越细,知识量依然非常大,出成果还是很困难;从整个科学体系来说,越来越细的专业,是不是需要有人去统筹这些科学家啊?但是统筹他们,需要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所以,技术就停滞了。”

上一篇:我的恶魔王子 下一篇:檀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