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性别战争(216)

作者:冯晨夏张凌歌 阅读记录

“出什么事了吗?”张凌歌快速浏览了一遍未接来电,大部分是国内电话,亚米国的电话中,除了新华集团的几个头头外,就是几个(202)495开头的电话了。张凌歌选了一个(202)495的号码回拨过去,自动语音告诉她,这是华夏驻亚米国大使馆的座机。

张凌歌全身一凛——刚来亚米国时,出于安全考虑,她就在华夏驻新乡的总领事馆网站上备注了自己的电话和住址,搬到潘州匹市后,她还特意上网站修改了自己的地址。现在华夏大使馆给自己打电话,难道是有什么突发情况吗?亚米国也要上演撤侨大剧?

张凌歌马上给冯晨夏打了个电话,边拨号,边在心里盘算着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撤离亚米国。

“你说的事我最近也在考虑。”听完张凌歌的担忧后,冯晨夏笑着回道,“由于缺乏财政支持,‘乙巳新政’被迫终止,现在亚米国的排外意识重新抬头,人数较少的亚裔特别是华裔,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我现在正在考虑是否需要建立非常规撤离渠道,还让Goldstein参议员等政界人物随时留意政策动向,IT部门也在监控政府和民间的反应……不得不小心啊,我不能让你变成第二个钱学森,被关进亚米国监狱——你现在可是敏感人物,刚刚获得了今年的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你说什么?”张凌歌正忧虑重重呢,完全没有听明白冯晨夏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得诺奖了!”冯晨夏大笑道,“看看你的手机上是不是有很多未接来电?国内大台给你打了十几个电话未接,就打到我这边了。他们说想在这几天做个互动专访节目,问你有没有时间参与。”

“我应该接受吗?”

“当然。这对集团,对你自己,都是非常好的宣传机会。”

“那……我要向他们要采访提纲吗?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

“不需要。我认为,你现在就必须树立一个直来直往、有啥说啥的人设……现在是你声望的最高点,也是民众对你最宽容的时候。与其藏着掖着,摆出一副完美人设,还不如把你的优缺点都展露出来,不给他们私下编排的机会……反正你只有26岁,即便说了什么出格的话,也会被原谅的。”

这是建国后本土科学家摘得的第二枚诺奖科学类奖项,张凌歌也成为有史以来生理学或医学奖最年轻获奖者——作为一个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考第一的学生,张凌歌的背景简单,没有什么复杂历史加成,其获奖可以简单地解读为深海的骄傲、华清大学的骄傲、和谐医学院的骄傲,以及改开的骄傲,因此即便冯晨夏的团队已经放弃炒作,国内的宣传媒体依然轰轰烈烈地开动起来。

大台的速度真的蛮快的。张凌歌和他们联系后,大台马上安排主持人、摄像师等人进驻潘州匹市,然后在张凌歌的客厅安置好设备,10月7日一大早,就开始了和国内互动的采访节目。

快一个月了,小家伙的幼儿园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新找的幼儿园还在排位,所以她们只能暂时在家里混着。这天,特意请了一天假的张凌歌早早起床,和卫强一起安顿好小家伙,然后叫Jannike盯着让她们别太闹腾。全部弄好后,张凌歌和卫强就坐在厅上,任由化妆师折腾。

“必须化妆吗?”卫强照了一下镜子,看见自己描得黑黑的眉毛和涂得红红的嘴唇,觉得太滑稽了。

“要化妆的……不化妆的话,上镜时脸色不好,显得不精神。”化妆师半蹲着身子,仔细打量着张凌歌的发型,然后转身问发型师,“这个发型会不会太老成了?”

“老成点好,配上白大褂,看上去多少有点权威感。”张凌歌的娃娃脸让发型师很无语,他正准备让张凌歌戴上平光黑框眼镜,就听见导演大叫着,“各就各位。马上会给我们这边一个镜头,倒计时开始……”发型师和化妆师赶紧离开镜头,只留下一脸尬笑的张凌歌、卫强,和春风满面的主持人。

这里作为“分会场”,其实蛮无聊的,大部分时间,镜头前的三个人只能看着有画面无声音的屏幕发呆。而此时,主会场已经热闹非凡了。

主会场请来的嘉宾,有张全、陈匀,张凌歌小学、中学的班主任和老师,深海中学校长赵成栋、203室在国内的室友何荟和萨蒙蒙、华清大学领导们,包括生命科学院的韩丽和周济申等,还有和谐医学院的钟教授,和前副院长、现任和谐医学院院长杨教授。

“您是说,您女儿的班主任说了句‘男生有后劲儿,女生上了中学数学就不行了’,您就掀了桌子?”主场男主持人不解地问,“您会不会太冲动了?实际上,现在数学家里男性确实占了绝对多数,男性就是比女性更擅长逻辑思维。”

上一篇:我的恶魔王子 下一篇:檀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