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性别战争(218)

作者:冯晨夏张凌歌 阅读记录

“据说,您女儿也是人造子宫培育出来的?您觉得她们和传统孕育的孩子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没有不同。不仅我的两个女儿是人造子宫培育的,实际上98%的新华集团员工的孩子,都是人造子宫医院培育出来的。这些孩子,全部都很聪明、健康,而且没有什么遗传病。”

“新华集团员工都用人造子宫培育自己的孩子,看来人造子宫确实很安全。”主持人转向镜头,总结了一句,然后接着问张凌歌,“请问您是怎么平衡家庭和事业的?”

“这是女性嘉宾专属问题吗?”张凌歌不满地反问主持人,“不过,虽然这个问题充满了性别歧视味道,我还是打算回答一下,因为我想给其她女性竖立一个新标杆——明确地说吧,我不爱做家务事,我也不认为做家务是女性的义务。我的业余时间应该花在看书做科研上,花在逛街看展览上,而不是洗碗拖地做饭上,我为我自己的懒惰而骄傲。

“新华集团在国内建造的人造子宫医院和人造器官移植医院,将花很多资金建造非常棒的食堂。这两年我就会回国,回国后,我不会做饭,我男朋友也要开展他的事业,不会花很多时间在做饭上。所以一日三餐,我和我的家人都会在食堂或者其它餐馆解决……至于其它家务活,我不认为家里每天都得擦洗清洁,哪儿来那么多脏东西?每周,我或者我男朋友会花上一小时洗衣干衣,在洗衣机干衣机运作时,用扫地机器人或者自己动手,把家里扫扫就好了。这样每个月我只需要做2个小时的家务活儿,剩下的时间,我宁可上网扯淡,也不会做什么劳什子家务活……”

“呃……”主持人想了想,觉得最好不要批判张凌歌的家务劳动观念,就转移了话题,“您女儿已经3岁多了,为什么您和您男朋友还没有结婚呢?”

“这是我的私事,我没有义务向其它人交待。”

……

张凌歌和嘉宾们怼人怼到爆的态度,在网上引起了轰动。这么叛逆的科学家,才是真女神啊——赵尔然帮张凌歌新建的微博,粉丝激增,短短几十分钟,粉丝已经超过了9000万。

第79章 2026

张凌歌得诺奖,随便炒作一下就行了吗?NO,NO!这些荣誉都要化成实际收益才行。

当然,张凌歌太忙,这样的小事还是让别人干吧。于是这些天,张全、陈匀、冯晨夏、曹欣、赵尔然等人,忙着联系国内机构,给张凌歌争实利。

院士什么的,就别想了——华夏最年轻的院士,一个是1995年当选院士的支志明,他是目前当选时最年轻的男院士;一个是支志明的博士生任咏华,她是目前当选时最年轻的女院士,师徒两人当选院士时都是38岁……以这个架势看,只有26岁的张凌歌太年轻了,至少在10年内,院士什么的,根本不用想。

另外,屠奶奶到现在还不是华夏科学院院士呢,张凌歌当选的可能性更不大。屠奶奶没有当选院士,和她的研究是在那个敏感年代完成的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某些人眼里,张凌歌也够敏感的,一来因为她的女权斗士形象,二来,张凌歌是个不太爱发论文的家伙,不管是为了保护技术,还是因为偷懒,只发了几篇论文的她,在只看paper和引用数量的评选人眼里,怕是不太够格,即便她的每篇论文都非常有分量。

“华科院的‘百人计划’、教育部的‘长江学者’、科技部的‘首席科学家’还有‘千人计划’……这么多称号,我眼都看花了。”曹欣看着国内发过来的资料,对站在门口的冯晨夏抱怨道,“这些人搞得这么复杂,为毛哦?”

冯晨夏走进曹欣办公室,敲了敲她的桌子,“别想那么多。这些头衔,过几年我们也许就不想要了……所以要先看看我们自己的需求。”

曹欣接过冯晨夏的资料,打开一看,里面写着基本要求:首先是人才培养资历。张凌歌必须有权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所以得有相应的头衔和资源;其次是项目资金方面,最好能够掌握研发计划的决策权,即便集团自己有资金,最好也能得到一些国家支持。因为项目资金不仅仅意味着钱,它还代表着人才和资源的配置权;最后是各省的人才计划,可能的话,必须争取所有开设人造子宫医院和人造器官移植医院所在省份的支持。

“这么说,‘千人计划’和‘973首席科学家’头衔是必须得到的,这也是我们的最低要求。”曹欣想了想,“张凌歌没有国内医师证,不过她现在不需要考这个,免得堕了身价……9月份张凌歌获得第二次拉斯克医学奖后,和谐医学院就有意特聘张凌歌为教授,但有个要求,就是希望张凌歌能够全职全时地在和谐医学院及和谐医院工作。”

上一篇:我的恶魔王子 下一篇:檀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