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性别战争(260)

作者:冯晨夏张凌歌 阅读记录

“医疗、医药、高新材料及新能源、粮食加工业,部分IT技术等等,还是不错的吧?”冯晨夏想了想目前集团的强项,“我们的优势在于,除了IT行业,其它专长之处,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也可以控制原料供应链,至少可以保证原材料的可替代性……像菊花5G制造公司那样被亚米国卡住脖子的事儿,在我们集团应该不会出现。”

“这方面你说的没错。”张全拿起筷子夹了几口小菜,“现在的情况是,目前我们无法建成这么庞大的体系。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后面的任务了,我们只能找一些关键的行业重点发展,且这些行业的原材料和关键技术不能被人左右……还有销售市场问题。如果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是不可替代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被赶超,则这个产业就是安全的。”

冯晨夏看了看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盘算着哪些领域集团必须进入,哪些目前应该布局,哪些可以外部采购——能源、材料、医疗行业的优势要再扩大;设备制造业和精密仪器设计制造,得准备人才了;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船舶制造业,关系到安全问题,也必须马上开始布局……什么也别说了,继续扫荡人才吧。

“知道要做什么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先确定发展路径。”张全看着聚精会神的冯晨夏,笑了笑,“我记得你本科副修经济学。那你应该知道1993年获得诺奖的道格拉斯·诺斯是怎么解释落后国家为什么走不出怪圈吧——某个经济体,一旦选择了一种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自我强化。换句话说,做了选择就是走上了不归路,惯性的力量让该选择越来越有黏性……想逃出来,就会有大动荡!”

张全赶紧扒了几口饭,然后她给冯晨夏讲了发生在20多年前的一场网上论战。

上世纪末,满是“三来一补”、“来料加工”工厂的深海,被冠上了“山寨之都”的称号。21世纪初,这个称号传遍华夏后,在《强国论坛》“深水区”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大讨论。

在那个年代,《强国论坛》可谓国内第一高端论坛,其“深水区”经常冒出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神,比如说网名“数学”的深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讲师陈必红。此公70年代在南海舰队服役5年,77年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陆续考上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和华清大学无线电系,1988年获得华清大学工学博士。可惜,陈必红做事儿有点魏晋风范,于人际关系一窍不通。他拿着80年代的博士学位,却在深海大学做了一辈子讲师,连个副教授都没有评上。

当初,张全就是追着“数学”的文章来到强国论坛的,没想到在2004年年底,赶上了这次网上大论战。

2004年12月18日至2005年2月21日,网名“chenjin”真名陈经的网友,和网名“愚蠢小猪”真名钟庆的网友,就经济发展路径展开了论战。

日后,陈经整理了他的20多万字回帖,出版了《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书,并提出了“发达国家粉碎机”概念。陈经认为,2001年9月华夏正式加入WTO,将加快华夏的经济发展速度,通过仿制、逆向工程和技术追赶,华夏将把大部分“高端产品”变成“低端白菜”,从而碾碎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二流发达国家——前些年华夏的发展,证明了陈经的判断非常准确。

而陈经的对手钟庆,是一名旅居东瀛的科研人员。他在2005年后的几年内,陆续出版了《刷盘子,还是读书?》、《大国兴衰之道——铁·制度·文化》以及《市场经济——大国衰落之路》等书。目前,他和陈经都是著名的民间经济观察者,而两人的论战,则引发了大家对路径选择的思考。

钟庆在他的第一本著作里提出一个问题:想要赚大钱,一个人应该选择读书,还是干脆打小工刷盘子?假设一个人在亚米国留学,TA有两个选择:打工赚钱,或者边读书边打工,打工的钱可以支付学费并维持简单生活即可。这个人应该怎么选择?如果选择在餐馆刷盘子打工,每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元无须打税的现金,当然,此人每天的打工时间肯定超过10小时,没有时间读书;如果TA选择边读书边打工,这段时间赚的钱肯定没有全职打工多,且投到教育上的费用不一定能带来回报。

钟庆认为,国家和个人也有相通之处。选择加工业、选择卖资源、选择赚快钱就是选择了“刷盘子”,刷盘子的诱惑是巨大的,且很快能看到效果。但是真的选择刷盘子,而不是读书(提升国民素质,搞高科技研发而不是仿制),即便GDP增长再快速,也不可能绕过“中等收入陷阱”——巴西、天竺、双头鹰等国,就是埋头刷盘子不读书的例子。

上一篇:我的恶魔王子 下一篇:檀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