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探幽录(825)

武三思指着阿弦道:“你太放肆了!”

正在争执,武后忽地说道:“够了。”

满殿噤声。

武后看着手中的《大宝箴》,又看看跪在地上的蓝名焕:“‘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蓝名焕抬头。

武后微微一笑:“那爱卿可记得,当你奉上这篇《大宝箴》之时,朕召你到御前,跟你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她竟然自称“朕”……

惊雷在头顶连环炸响一样。

武三思悚然惊心,连武承嗣也惊得后退,几乎忘了去想武后问出这句话的用意。

狄仁杰跟阿弦却很快明白了武后的用心。

——怪不得武后想要“眼见为实”。

张蕴古被杀是631年之事,此事是太宗平生憾事,但以太宗的性情自不会昭告天下似的嚷嚷出去,只怕私底下……会对最亲近的人提起一二。

而武后毕竟曾做过太宗的才人,如今她敢这样问,只怕就是因知道了此中的一点详细,所以才会出言考问。

就算蓝名焕是被人“唆使”或者别有用心,事先打听到大理寺的路径以及赵彦宅子等,但是这一点机密,他却无论如何探听不到。

所以如果这一刻蓝名焕答不出,他的命运就会在此刻注定。

同时……只怕狄仁杰跟阿弦也会被牵连。

---

蓝名焕抬头看着武后——奇怪的是,此刻在蓝大人的眼前,所坐着的并不是一个美貌绝伦的皇后,而是……当初那个威武圣明的太宗陛下。

写《大宝箴》的时候,本半是规劝,半是讽谏。其中“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更是无人敢说的惊世骇俗“狂语”。

谁知太宗的心胸竟如此广阔仁德,而那一次的召见,正是张蕴古毕生之中,最值得回味跟荣耀的时刻。

所以,他怎会不记得太宗对他所说的第一句话?

蓝名焕的脸上浮现一种难以形容的奇异笑意。

“——你好大的胆子!”蓝名焕望着武后,如此这般徐徐说道:“不怕朕砍你的头吗?”

武三思跟武承嗣几乎往后跌倒。

连阿弦跟狄仁杰也忍不住肝颤。

牛公公连出声喝止都忘了。

所有人之中,只有武后稳坐依然,眼底闪烁着叫人无法琢磨的笃然笑意。

第229章 你我之间

当初太宗枉杀了张蕴古, 此后每每想起, 着实后悔。

有一次, 太宗回忆往事,心潮澎湃,曾对当时的才人武媚说起此事。

太宗叹息:“朕还清楚的记得, 在召见他的时候, 朕故意恐吓他……”

虽惊艳于《大宝箴》的文字, 却要考验臣子的胆量,或许也有玩闹之心在内。

当时太宗把《大宝箴》丢到张蕴古身前, 佯怒喝道:

——“你好大的胆子, 不怕朕砍你的头吗?”

可是谁能想到, 此后居然……真的砍了他的头。

真正是世事难料。

---

蓝名焕的一句回答, 给了武后一个满意的答复。

在武三思跳起来指天骂地之前,武后道:“好了,都不必再说了, 我心里已经有数。”

手指轻轻地在《大宝箴》上掠过, 那一行行珠玑文字也在指尖流转。

——大明无偏照, 至公无私亲。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如衡如石,不定物以数,物之悬者,轻重自见;如水如镜,不示物以形,物之鉴者, 妍蚩自露。

——四时不言而代序,万物无为而受成。岂知帝有其力,而天下和平。吾王拨乱,戡以智力;人惧其威,未怀其德。

这世间如此诡奇莫测,而又这样顺理成章,那些看似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却又丝丝入扣,起承转合,天衣无缝,令人惊叹。

目光在“人惧其威,未怀其德”八字上停驻片刻,武后道:“错杀张蕴古,乃是太宗陛下平生至为悔恨之时,如今蓝名焕亦身染狂疾,我又怎能再明知故犯降罪于一名病者。着令户部郎中蓝名焕无罪开释,官复原职。”

底下蓝名焕仰头呆呆地看着武后,终于双手朝上,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大礼:“吾皇圣明。”

武后挑眉,凝视底下众人一笑。

而蓝名焕俯身磕头,身子却猛地抽搐,往前扑倒,动也不动。

狄仁杰靠得近,跟阿弦两人忙抢上前,将蓝名焕扶起来。

很快探了探他的鼻息脉搏,狄仁杰松了口气:“蓝大人无碍,只是昏迷而已。”

武后点头:“着人送回府中好生休息,”又回首对牛公公道:“吩咐御医院,派两名最好的御医前去为爱卿调治。”

这个结果突如其来,却甚是圆满。

狄仁杰跟阿弦目光相对,都看出对方眼中的喜悦之意,两人朝上道:“娘娘圣明。”

上一篇:你别太宠我 下一篇:许你赖上我

八月薇妮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