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38)

从魏朝开始使用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道德﹑才能做为选官标准,让门阀子弟世代做官,完全垄断仕途。那时候真可谓是天下知世家,而不知皇家。

而到隋开始,皇帝开始加强皇权,提出了科举制,不计门第出身,只论才干。想法是很好的,只是提出过程中,门阀的反对可想而知,朝堂内斗不止。而不幸的隋又连历两代昏君,最后直接把江山送给大晋。

晋开国一百多年,一直是两者并用,三年一恩科,虽然中举之后官不大,但对于贫寒出身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不再像以前,种地的儿子永远只能种地,下等人只能是下等人,而现在是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九品中正制也有在用,只是最后议出来的人员名单必须皇帝钦点。而且在职位上也是慢慢的降低,只是即使如何,大晋从开国太祖开始,皇夫必是出身门阀世家。

想倒阀别说是当今正元皇帝,就是先皇帝太宗,也一样想,只是没有足够的资本。五大门阀中,谢氏己经末落,基本可以不计。但其他四家却是以沈为首,薛家为次,与皇权之争时时争斗着。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元皇帝能赢泰王继位,是因为沈氏的相助。也因这项大功,让沈氏在正元皇帝登基初期迅速发展起来,让正元皇帝阻止都有点来不及。

而且正元皇帝来说最麻烦的是,现任皇夫沈氏是极彪悍的男子,在与正元皇帝感情如此不合的情况下,她还能为正元皇帝生下三女。再看后宫其他嫔妃,正元皇帝专宠至深的德君,早亡病逝,凤棠更甚至于在德君还在世时,就只能抱于太夫抚养。

其他产下皇女的四君们,淑君原是只是一个尚宫,无权无势,唯一的秀王爷凤祎更是闲王一个,从来不敢插手政事。贵君谢氏所出梁王凤筠也是一个本份王爷,在礼部任了个闲职,比凤祎相比有点长进,但要说皇位,她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而且当年正元皇帝继位之后,填充后宫时,除了皇夫沈氏之外,还另纳了两个薛氏为君,是皇太夫的内侄。只是没几年,一个贬于冷宫,一个病故,从那之后薛家再无送人进后宫,据说是皇太夫不允。

“我身为太夫还保不住自己侄儿的命,罢了,罢了,斗不过就是斗不过,别送孩子来找死了。”

薛氏一族无皇女,这也是这些年薛氏不及沈氏的原因。也因为这个薛氏把目光放在凤棠身上,德君也是出身寒族,没有父族相扶的两姐妹本来也是没资格与凤祈一较高下的,只是凤棠的不世奇功让所有的人都震憾了。

正元皇帝过于暧昧不明的态度让薛家看到了重振的希望,只是薛家想的与正元皇帝想的实在相差很远。不过凤瞳一直认为现在的母上不可能判定不出,没有门阀的支持凤棠是绝对绝对不可能成为下任皇帝的。

“王爷,刚才知府来回,说本地一大富商特意备下了园子,想给王爷今晚落脚用。”苹果上前回话。

凤瞳停了一下笑道:“允了,就去那里。”

苹果倒是有几分犹豫,道:“王爷,商人之家……”

仕农工商,四个等级分的再清楚不过,商人之家,以王爷之尊,而且打着迎亲的旗号,有点不合适。

凤瞳笑道:“己入江南地界,南方有的是大富之家,去看看也不错。”商家巴结官家这是正理,而且能让知府过来传这话,相信这个大富也不是一般的富了。有机会看看这些富商,凤瞳不想放过这次机会。

第23章

历朝历代都是重农抑商,大晋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大晋对江南的开发,大批富裕商人涌现出来,尤其到后来河运,海运开通,政府对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支持,江南鱼米之乡之名日溢响亮。更甚至于有些官员甚至于放弃在中央当官,也要跑到这天高皇帝远的的温柔乡里当个土皇帝。

凤瞳出京时间不短,开始承认一句古语的重要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是两个月的行走,凤瞳就是大长见识。江南经济开发时间并不长,但是自古以来权利争斗中心都在北方,几乎没有经过大战争的洗礼,整个江南透着一份秀气与温婉。

“恭迎容亲王……”全族正装相迎,双膝跪地,额头抵于地,这就是商人与皇家的地位差距的体现。

苹果挑起马车门帘,樱桃扶着凤瞳从车上走下来,凤瞳定定扫一遍下面乌鸦鸦跪的一片人,缓声道:“起……”

凤瞳这一声响起,低下跪着的一片才慢慢起来,却仍然只是垂首站直。凤瞳轻笑道:“唠叨了。”

楚秋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