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皇妃(229)

刘邦轻轻颌首表示赞同。

近侍再次奏报,说上将军周勃有要事禀报。

张良蹙了蹙眉,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刘邦见张良欲言又止,知道他心有顾忌,“樊哙心无大恶,但却不明大义。而周勃,明大义,知大礼,只是人太重感情,自古以来忠义不能两全,他在难为自己,也在为难朕啊。”

张良低眉顺目道:“皇上圣明。”

刘邦并没有从张良的嘴里听到想听的话,轻叹一声吩咐近侍通传三位大臣。

三人行过君臣之礼,周勃率先开口:“皇上,臣已调查清楚,围困皇宫的百姓系吕夫人之父吕公一手策划。臣认为,无论事前吕夫人和齐王是否知情,他们都应该对这件事负责。因为臣认为,吕公代表的是他们母子的利益,蛊惑百姓围困皇宫,无论涉及谁,都是重罪啊。”

韩信神情漠然,盯着身前三尺处,不发表意见,只是静静地听。

樊哙赞同周勃的观点,“自古以来,稳定都是国之根本。这次事件,皇上应当慎重处理。”

刘邦看向张良,“你心中可有良策?”

张良抬头道:“两位将军所说有理,自古以来稳定都是根本,吕公罪不可赦,但吕夫人一向温良贤淑,对齐王也教导有方,不应受到波及。”

樊哙眼一瞪,“此话差矣,吕公之所以蛊惑百姓叛乱,本来是为了逼迫皇上立齐王为太子。皇上登基未满两年,齐王和吕夫人就这样急不可耐,其心可诛啊。”

刘邦脸色骤变,樊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并未说错。这一次是蛊惑百姓围困皇宫,下一次是什么?刘肥虽被封为齐王,可还未前往封地。如果真到了封地,手里握有地方兵权,下一次会是什么事?叛乱?想到这里,他心里一激灵,惊出一身冷汗。

周勃见刘邦神色震动,知道他听进了樊哙的话。忽然,前尘往事涌上心头,不由得心里一软,他道出心里真正想说的话:“皇上子息单薄,这一次若不从重处理,一旦助长齐王的气焰,无论是对二皇子和代王的安全,还是对江山的稳定,都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刘邦心中震动,自这件事发生,他一直考虑的是江山稳定。经周勃一提醒,他意识到皇子的安全更为重要,后继无人的最终结果实乃改朝换代啊!他望向张良,却发现一头虚汗的张良身子轻轻颤抖,心里又是一惊,“你怎么了?”

张良请罪,“臣旧病又发,身子已经不支。”

刘邦离开王座,准备亲自扶张良前去太医院,张良跪谢拒绝:“皇上,万万不可,还是政事要紧。”

近侍上前搀扶起张良,张良迈着虚浮的步子,边向殿门方向走去边深深地看了周勃一眼,双唇微动,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周勃从张良的唇形分辨出几个字“功高震主,自求多福”,目送张良离开,他一咬牙跪在地上,“臣愚昧,只懂得行军打仗,不懂得玩弄权术。可是,军事上的相互制约用到朝堂上,臣认为,目前唯一能制约齐王的人就是二皇子。”

刘邦听出了周勃的言外之意,声音一寒,厉声质问:“怎么样制约?”

周勃心里一颤,却没有丝毫犹豫,坦然直言道:“汉军里拥护海遥夫人的将士并不少。”

这是刘邦最忌惮海遥的地方,听周勃再度提起,他气极反笑,冷冷的目光扫过殿中三人,“确实不少。”

敏锐地捕捉到刘邦眼里一闪而逝的杀机,韩信不在乎地微抿嘴角,淡漠的目光直直地盯着刘邦,“皇上,臣找到了三位良人被杀当日东城门当值的侍卫。臣认为,皇上亲耳听过侍卫的证词后再决定怎样处理吕夫人,会更为妥当。”

周勃心里一紧,这才是韩信执意跟着进宫面圣的目的。

红楠三人被杀的那天,朝云宫当值的宫人、宫婢众口一词,都说没有亲眼见到夫人和皇子出宫门。而皇城的四个城门中,南、北、西三个方向也没有见到夫人和皇子的马车出入,只是东城门当值的侍卫却无故失踪。

周勃和樊哙对视一眼,他们隐约猜出,百姓围困皇宫这件事没有他们想得那么简单,也许,这只是韩信营救海遥计划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吕臣还是他们,都在无意之中充当了韩信的棋子。

刘邦冷冷的目光越过韩信,落在殿门方向,“这件事朕已全权交给张良,你就不要再插手了。朕今日有些累,你们回去吧。”

樊哙心头虽疑云密布,但也清楚地知道韩信此举是为了营救海遥,他不愿意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以他对刘邦的了解,今日过后,刘邦不会再一齐召见他们三人。而他明白,只有他们三个人一齐向刘邦施压,刘邦才会妥协。

玉朵朵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