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接流水(出书版)(202)

他望向殿内一侧挂着的那幅清娘少女时的画像,画中之人,向他笑着,南英,我们的儿子―――璟琰,还活着,他在等你这个父亲去把他接回来呢。

皇帝沉默良久,忽然厉声问道:“这些事,都是你一人所为,除了这金锁,你还有何证据,证明你说的那人就是璟琰?”

慕王妃凄然一笑:“皇上,只要你见到他,你就会相信,他是你的儿子。他与你当年,长得一模一样,不需要任何证据的。而且,他的右掌,和清姐一样,是断纹之掌。”

她顿了顿道:“还有,当年救活璟琰的那个容州大夫,姓郭,他也有幸逃脱了当年容州的三日屠城,辗转来到这京城,后因医术精湛,又入了太医院,正是现在太医院的医正郭慕陶。为了救璟琰,他耗费了一年的心血,曾对我说过,璟琰是他花费心力最多的一个病人。皇上可传他问话,他虽不知我和璟琰的真实身份,但应还记得当年之事。”

皇帝身形微晃,猛然步至慕王妃面前,滔天的气势压得慕王妃险些站立不稳,他紧盯着慕王妃怯弱的面容,缓缓道:“璟琰,朕的儿子,现在何处?!”

六七、风雨

慕王妃低眉顺目,退后两步,垂头不语。

皇帝盯着她看了片刻,冷哼一声:“你是想要挟朕吗?!”

“臣妇不敢。”慕王妃话虽轻柔,却极坚定。

皇帝拂袖转身,背对慕王妃,冷声道:“什么条件,你说吧。”

慕王妃面色渐转苍白,咳嗽数声,双眸却忽然迸发出异样的神采,她抬起头直视着皇帝的身影:“臣妇斗胆,想请皇上放了琮儿、容儿、孔瑄及玄亦大师等人,并下诏,只要您在位一日,便不得撤藩。”

殿外透进的阳光在这瞬间似暗了一暗,皇帝袖中双拳紧捏,冷声道:“就凭着你这么空口一说,和一个朕根本未曾见过的人,你以为,朕会答应你吗?”

慕王妃此时已完全镇定下来,双颊透出一种病态的潮红,微笑道:“皇上,要不要接回璟琰,答不答应臣妇的请求,您自有圣断。但对臣妇而言,总是要救回这些人,才能够将璟琰交出来的。臣妇既然来到京城,自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这世上,只有臣妇一人才知道璟琰的下落。臣妇只有一个儿子,皇上若是不答应,臣妇与儿子死在一起便是了。”

正泰殿内一片死般的寂静,皇帝紧握着手中的长命金锁,望着清娘的画像,良久,方缓缓道:“朕可以答应你的条件,只要你将璟琰的下落告诉朕。但朝中现在局势复杂,朕得拖上一段时日,安抚各方势力后,再放了这些人。”

慕王妃微微一笑:“那臣妇就等上一段时日,皇上什么时候下诏放人了,臣妇就什么时候带着璟琰来见他的父皇。现在,就请皇上恩准我去见见容儿和我的儿子吧。”

皇帝面上闪过一丝恼怒,思忖片刻,道:“你既说世上只有你一人才知璟琰下落,朕可不能轻易放你自由。你若是死了或逃了,朕岂不是永远都找不到璟琰。从现在起,你住在宫中,由密慎司的人贴身保护。”

慕王妃身子一颤,她也听过,密慎司是东朝最神秘的一个机构,只奉皇帝诏命行事,执行皇室最隐密的任务,同时暗中监察百官,其成员武功高强,行事狠辣,纵是以自己丈夫那等能耐,讲起密慎司来仍是惧畏三分。

她垂下头去:“皇上如此安排,臣妇也无话可说,但既是住在宫中,求皇上允臣妇去见见容儿。”

皇帝望着慕王妃身影退出大殿,在几名密慎司暗使的护送下往嘉福宫方向而去,扬声道:“来人。”

“奴才在。”刘内侍从殿外躬身进来。

“速传太医院医正郭慕陶。”

简璟辰离开正泰殿,缓步往正华门走去,不时回头看看正泰殿紧闭的殿门,心中不停思忖:景琰是何人?为何父皇听到这个名字会如此失态?慕王妃此时上京,并以此消息来见父皇,难道―――他再回头看了看远处的正泰殿,遥见刘内侍青衣皂帽的身影立于殿外一角,略略放下心来。他知刘内侍虽是阉人,外表胆小怕事,似对皇帝忠心耿耿,却实是深藏不露。此人由当年庄国皇宫的一名小太监成为今日东朝的总管太监,实有过人之处,他选择为自己效力,应是在为其日后有个安稳的退路而早做筹谋。

简璟辰回转头,却见允王迎面而来,似笑非笑:“四弟,这么舍不得那正泰殿啊,一步三回头的。”

简璟辰嘴角微扬:“三哥也挺惦记着这正泰殿的嘛,这不正要去吗?”

允王扬了扬手中的国书,微笑道:“我是给父皇送这突厥国新王的国书的。四弟你也知,三哥我分管礼部事宜,这国书―――”

箫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