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出书版)(39)

“妈妈,讲故事呀!”

“先刷牙、洗脸、洗屁屁、洗脚,洗完了给你讲故事。”

“好,讲几个?”

“一个。”

“不好!山(三)个!”

“两个!”妈妈一锤定音。

“好!”咚咚欢乐了,“讲哪个呀?妈妈。”

妈妈指书架,“去挑两本你喜欢的书。”

“我不知道挑哪个。”

妈妈狞笑,“不知道就不讲了,你自己想听故事,当然要挑两本你想听的。”

咚咚踌躇地站在书架前,想了想,要求:“妈妈我想听下面的,下面的都好久没听过了。”

妈妈走过来,帮咚咚从压在下面的一堆绘本里抽出两本,“这两本可以吗?”

“好!”咚咚响亮地回答,喜滋滋地把书放到床边,溜达进了洗手间,准备洗漱。

每晚都是这样——洗漱完毕,上床,讲故事,两个故事讲完,守信重诺的咚姑娘翻身睡去,不会耍赖皮,也不会出尔反尔,因为她知道,两个就是两个,只要妈妈承诺了就一定会做到,但妈妈没有承诺的,就算哭死也别指望她妥协。

这是我们彼此的信任,是从小到大,妈妈盯着咚咚的眼睛说了很多遍“妈妈说到做到,妈妈从来不赖账”并付诸行动后,所建立起来的信任感。

“妈妈从来不赖账”这句话,在我们家,比“我发誓”更好用。因为这是经时间证明的确可以被信任的人所说出的值得信任的话,是即便有时候咚咚忘记了,妈妈也会履行的诺言,更是妈妈对自己的约束——因为这份信任源自得之不易的日积月累,所以妈妈一定一定不能亲手毁了它。

这是我们的有言在先,这是我们的各退一步,更重要的,这是我们的相互信任,如春芽破土,温润生长。

故事四: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

《庄子·齐物论》里讲过这么个故事:宋国有个养猴子的人,他很爱那些猴子,宁愿减少自家的口粮也要喂饱猴子。但是有一天家里的食物不够吃了,他想要减少猴子们的食物,又怕猴子们生气不答应,便先问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猴子们一听果然很生气,都跳了起来。于是他又说:“那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够吗?”猴子们闻言很满意,便都乖乖地趴下了。

当然,小朋友不是猴子,可有趣的是,生活中,我总是忍不住想起这个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的故事。

比如早晨,咚咚上幼儿园前,各种推诿扯皮:“我不去幼儿园了,我要在家!”

“那你今天不想坐小汽车了吗?”

“不想!”

“电动车呢?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可以兜风。”

“不要!”

“啊,亲爱的,不去上幼儿园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你的工作,就像妈妈也要上班,这是妈妈的工作一样。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上班,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也每天都上班,很辛苦的。叮叮还小,想去上幼儿园人家也不让去啊!不过你可以选择今天坐小汽车还是电动车去上幼儿园。”

“都不要!”

哟呵!还挺有气节的——我心里暗忖,继续谈判:“那你就没法选择晚上去游乐场玩还是去上手工课了,我觉得你可以选一个,我早点来幼儿园接你就好啦,我们一起去游乐场玩,或者去手工课上做点纸黏土什么的……你想想今天是要做草莓、梨子还是椰子树?”

咚咚纠结地想了想,“椰子树吧,做个椰子树给姥姥。”

“好,出发!”我拿过帽子扣在她脑袋上,“赶紧的,快去快回,早点出门上幼儿园,晚上我就能早点去接你,我们去上纸黏土的手工课,给姥姥做棵椰子树放办公桌上。”

“大家都说,这是谁做的这么漂亮呀!”跟着我下楼的咚姑娘已经开始展望自己的作品出炉后所收到的来自社会各界的赞扬了……默……这么自恋不随我吧……

总之,后来,咚咚的生活中就有很多的“A选项和B选项,请选一个”这种抉择了。不是判断题,无关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是在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可以自行选择A或B的实现方式。若实在犯倔,那就在对C或D的选择中绕个弯实现A或B的最终目的。

渐渐习惯的咚咚、越来越懂事的咚咚,对很多个选择题,甘之如饴。

尽管她偶尔也会揭竿起义,但总有很多方法用来转移咆哮小老虎的注意力,以及有了弟弟后,那只温柔的兔子会一迭声地喊“姐姐”,母爱泛滥的咚咚忙着安抚弟弟,起义没等镇压就被招安了。

而我,我是选择题的发起人,也是所有那些童趣答案的旁观者。

看热闹的时候,我常想,再没有哪种职业,会比“母亲”更有趣。

叶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