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处问多情(102)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无暇去多想其他。脑海中仿佛空白,什么也想不起了。

易承烈饱含深意的望了眼晏清鸿,“晏相,您见过公主,为何公主与您夫人如此相像你竟然未对妻子说过?这么好玩的事都不拿出来谈论下吗?”

“公主万金之躯,清鸿如何得见真容?”晏清鸿冷冷的望着他,放在我腰间的手,力量渐紧:“如今觐见过公主,晏某夫妇先行告退。”

“等等啊。”易承烈喊着,“承烈明日即将归返‘梁墨’,只怕再见晏相亦是困难,这‘红云’的人文风情还未了解透哩。”

不等晏清鸿开口,他踏前一步,咄咄逼人之势随着冲口而出的话语喷薄:“‘并蒂花开,天下大乱’。这本是百年前的传说,但是承烈到了京师之后,忽然听到传闻说,就在十六年前,朝中钦天监李晋李大人在十月初六也曾向在东都的皇家递交过一份奏折,同样是这八字。成亲之时,易承烈得知恒昌公主的生辰也是十月初六,倒觉得巧了,不知道晏夫人是何日生辰呢?”

晏清鸿扶着我,冷凝的面容又恢复了一贯的温文尔雅,“皇子殿下喜爱‘红云’风俗固然是好事,若是太执着于坊间传闻,只怕就容易误信谣言。这市井中本就添油加醋的多,真实史实少。至于内子生辰,这是闺阁私密,皇子殿下僭越了。”

易承烈的眼神落在我的脸上,鹰隼般犀利:“钦天监司职国运天象,但凡与皇家国运无关的事一律不用上表,我只是好奇,那年十月,皇家惟有恒昌公主降世,为何钦天监需上奏‘并蒂花开’的表呢?”

他说的都是宫闱朝堂中的秘事,言之凿凿,确不象随口捏造之语。

我靠着晏清鸿,只觉掌心中汗涔涔的,随着易承烈一句句抖落的话,全身更加冰冷。

此刻我,心头疑虑一件事,一件我不敢猜测,却不得不猜测的事。

遥想数月前,哥哥在房内被逼起誓,咒尽父母之时。我隐隐知道了自己或许不是爹娘亲生,却是不愿深究追问,因为于我而言,我就是风家的女儿,承袭了风家的宠爱,就定为风家尽孝。

‘并蒂花开,天下大乱。’

那个疯子的张狂的样子再一次浮现在眼前,十六年前,他真的上过一份这样的奏表吗?

十月初六,恒昌公主的生辰……

“李晋李大人早就疯了。”晏清鸿淡淡的说了声,“当年是否有这份奏表,清鸿亦是不知,若是往年国书中有记载,清鸿会记得去查查。不过皇子殿下对疯子的话太过上心,他日莫要叫人嘲笑了去。”

“我记得晏夫人似乎也是今年及笄呢。”易承烈根本没有松口的意思,“这么算来,晏夫人也是十六年前在东都诞下的吧?”

他的声音很大,我们四人站在廊前,四方的回廊没有其他的遮掩,我与恒昌公主的容颜,还有晏清鸿与易承烈的争执,早已是尽入百官贵妇耳目中。

“不是!”这一声,比易承烈刻意放大嗓音更加的沉厚,也更加让人听的清楚。月白的人影忽然出现,站在我的左手边,与晏清鸿一起,将我护在了中间。

“先慈在京师诞下舍妹,由翊扬亲手护送三日方到东都。因此先慈与二弟才误了避难时机,未能及时逃脱兵乱。这是朝中人尽皆知的事情,更是翊扬心头之痛,今日虽是皇子宴宾喜日,却也不适合拿先慈及翊扬之痛开玩笑。”哥哥半步踏前,冷哼连连,“皇子殿下,适可而止!”

如果说易承烈刚才的话让大家有所猜测的话,那么哥哥突然的厉色则顿时让人醒了神,虽顾及两国皇家颜面未曾口出讥讽,倒也是脸露不愉快。

“兄长息怒。”我轻轻拽了拽哥哥的衣角,“皇子殿下只是关心我‘红云’国运,只怕未存坏心,不可伤了和气。”

我与哥哥飞快的交换了个眼神,在他的眼中望见一丝无奈,一丝愁。

我缓缓轻言:“皇子殿下,家兄十六年前独自守护凝卿到东都这确是满朝文武都知道的事,您若非要好奇凝卿生辰,凝卿唯有不顾礼德,告知您便是了。凝卿十月初一生辰,不知您是否还有疑虑?至于凝卿与公主之间……”

我正想开口说不过是巧合,手掌忽被晏清鸿握住。

片刻凝停,耳畔声音已起,“风府先夫人乃当今皇后娘娘胞妹,当年便十分相似,易皇子打探了这些许私密之事,竟连这个也未探出?”

一瞬间,窃笑声四起,至后来更是渐渐变大,随即成为哄堂大笑。易承烈的脸色铁青难看,咬牙不语。

晏清鸿握着我的手,唇角浮着淡淡的微笑,忽然朝着东厢的门倒身跪了下去:“清鸿不情之请,内子幼年丧慈,望皇后娘娘多疼爱照拂些。”

逍遥红尘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