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处问多情(202)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提前在上午更了,所以下午就不更了,某狼要挂了,呜呜呜……

105 立威满朝 督政行令

“把这些文书全部发还。”我指着一旁高高摞起的文书,看着埋首在文书里几乎见不着人的督政侍郎,轻描淡写的开口。

“可是……”忙乱的督政侍郎抬起头,“那些文书是还没有批阅的,您再给我一日时间,就快好了。”

“不用了。”我手指叩了叩桌面,“我有其他的事交代你办。”

他讷讷的站起身,恭恭敬敬的点头,“是,是。”

这督政侍郎赵默诚,是易清鸿私下提议,从户部调任过来的,本是一介毫不起眼的小官,却因为我的指明而颇受了几分关注。几日的观察后,我才肯定易清鸿的眼光的确独到。

他不擅言辞,也不懂巴结讨好,难怪在户部始终不得出头。但行事谨慎,任劳任怨,却是一名难得的下属人才。

不得不佩服易清鸿,如此不起眼的人物,也被他发掘出来了,知人善任之才,令人叹服。

“是!”他默默的抱起一大堆的文书,艰难的出了门。而我看着空荡荡的书桌,心里忽然有了轻松之感。

不过这轻松也不过保持了短暂的一日,第二日上朝之时,几名尚书竟然联手指责,快的让我几乎笑出了声。

“三位王爷,下官恳请撤换督政令。”当三王刚刚坐定,吏部尚书已第一个出声上奏,同声附和的还有户部、礼部。

上任数日,遭数名一品官员联合弹劾,也算是一桩笑谈。

看着面前齐刷刷的三人,易南天将错愕的眼神移到了我的脸上,眼露询问。

“发生了什么事?”易承烈眼神扫过三人,同样是不解。

三人互看一眼,吏部尚书沉声开口,“吏部文书报呈督政省,却被原封返回,若是督政令力有不逮大可言明,这来去间耽误的是朝廷的事,坏的是百姓的期待。”

帽子很大,我端坐着,不解释不辩驳,只继续等着。

户部尚书同样倾身回禀,“户部文书报呈后,同样也是未批一字而返,如此随意之态,当是小女儿的家家酒吗?”

易清鸿面沉似水,冷冷的哼了声,侧脸望我,在迎上他目光的瞬间,在那双清朗的眼瞳中看到一丝隐藏着的笑意。

这一声,仿佛给了三人不少助力,礼部尚书言辞更加锋利,“女子干政本就不可为,恳请三王再择良材,为朝效力。”

“恳请三王再择良材,为朝效力。”

三人同声,确有几分气势。

“督政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易南天的目光中有浓浓的询问,口气倒平和。

我欠了欠身,“就如三位尚书所言,我将他们递交的文书都退了回去。”

悉悉索索的议论声从人群中传来,说我儿戏有之,说我能力不足有之,说我女子乱政的也有。

“不过……”我摊开手中的卷宗,面向三位王爷,“杨雨既然受命于三位王爷,受封督政令,自认为应是处理三位王爷需要商议之事,做出公平的处置,其余琐碎之事一概不用过问,不知这认知可有错?”

“没错!”易南天开口,易承烈点头。

“那么……”我转身面对三位尚书,“自杨雨上任之后,三日内,收到礼部文书一百零五封,吏部文书一百四十封,户部文书三百二十封,而兵部呈来文书只有一封,刑部一封,工部五封。兵部文书是请调陪都两万兵马与元都交换,因涉及二位皇子殿下,所以呈报。刑部文书是因二皇子丢失圣旨,请报如何处罚。工部五封,分别是元都和陪都的工程修缮拨款,呈报原因如前。我想请问三位,你们呈报的文书中,有哪些是需要三王同议的?”

三人面面相觑,半晌,礼部尚书才讷讷的憋出一句,“‘塞宛族’族长不日抵、抵达陪都,这接待……”

“这件事上次不是议过了,由小女子接待吗?”我打断他的话,“其中的拨款和行程,我已做了批示,何来我处事拖沓之言?”

“这……”礼部尚书被我一言呛住,憋的脸红脖子粗。

“这一共五百多封文书中,地方官员调动任命五十五封,各地纳税入库两百封,增补文书职务十三封,祭祀用度分列表四十封,赏赐官员财帛三十四封,这些你们认为真的需要三王同议吗?”

朝堂之上一片静默,三个人低垂着头,再不敢出一声。

“这些文书我都看过了,确认不属于督政省的范围才下命全部发还各部,既然三位尚书有疑问,杨雨就向三位解释一下好了,不知我发还之举可有什么错误?”

吏部尚书犹有些不甘,“这些文书当年也是向先皇汇报的,官员调任,文书增补没有朝廷任命怎么行?我发去督政省也没有什么错。”

逍遥红尘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