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之燃冰(353)

作者:望楼兰 阅读记录

是个人都不会再板起面孔。

林队很是受用的扬起了脸。

恰巧,冰馆内的镜头切到了这一幕。

解说员点了林队的名字。

林英,中国花滑队双人滑选手,是中国花滑拓荒者的得意弟子。

曾在成绩最辉煌时因伤退役。

但一直在基层为国家队培养新人。

在几十年前,没有互联网,又极度小众的花滑人,能坚持到现在的十分稀罕。

掌声雷动,好几对运动员过来拥抱杨心悦和凌骄阳。

凌骄阳很适应的与所来之人一一拥抱。

杨心悦在高大的对手面前,站得笔直,面带几分拘谨的面对来抱之人。

第一个。紧张啊。

第两个。全都虎背熊腰的。

第三个。他们有没有那么可怕啊。

……

抱过了一轮后,杨心悦的脑袋开始发晕。

凌骄阳冲她笑:“不适应吗?”

“还行,”杨心悦:“凌哥,你说得对,成为强者,我曾经偶像会主动来拥抱我。”

“还差一个吧。”凌骄阳说这话时,微微带着不爽。

杨心悦没有听出他的言外之意,反而握紧拳头为自己打气:“我一定让我偶像,主动抱我,熊抱那种。”

凌骄阳斜了斜眼尾,视线略向看台处遥遥眺望。

他就不告诉她,羽生结弦其实一直都在……

花滑短节目的排名争夺战完成,只是双人滑金牌竞争的开始。

真正的重场戏在后面。

自由滑。

6分零2秒。

超时罚分的最严格竞赛单元。

是决定花滑奖牌归属的最后一次机会。

同样,对花滑运动员历时四年训练的一次检阅。

各国的参赛选手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有了短节目的热身之后,紧张的情绪多少排解了不少。

作为短节目排名前三的组合,成为了得奖的最热门人选。

冰馆里。

观众席上,内眼可见的亚洲人与欧美人形成了不同方阵的上空,弥漫着不同文化滋养出的不同表现。

由于最后竞争双人滑的各国队员,只有两对亚洲选手都来自中国,虽说不是主场作战,可是日本观众都无一例外的希望的中国队的选手能拿冰奖牌。

连再场讲说,都满怀期待的进行的现场转播。

“杨心悦和凌骄阳,这对刚刚出现不久双人滑组合,成为对抗大洋彼岸的勇士。”

中国的观众虽不多,但整整齐齐坐在了一起,因为坐位上悬挂着国旗,火红一片。

正应了那句,万里江山异域红。

冰馆开赛前安排了歌舞表演。

韩国,练习生多如过江之鲫。

但能在冰上表演的练习生却屈指可数。

十几人的组合在上面载歌载舞,让不少年轻人都彭拜了一把。

冰馆一侧,厚重的布帘,隔出的地方,却与冰面上如火如荼的表演形成鲜明对比。

运动员的休息区,很安静。

偶有人走动,那也是运动员在某个无人的地方做着最后的热身训练。

杨心悦猛的睁开眼睛,才意识到自己已身处赛场,而不是在运动员村。

当看到眼前明晃晃的针杆在晃动,看到几张熟悉的脸,钟教练、药教练、林队时,她缓了一口气。

没有凌骄阳,那就证明不是做梦了。

眼珠一转,她惊得坐起,因为她看到赛场上她最不想见到的人——队医。

只要他出现,不是见血,就是扎针。

队医,五十来岁,此时正指捏三寸长银针,在她的眼睛前比划。

她抬起眼皮:“能不扎吗?”

队医:“不扎可以。”

她如释重负的笑了笑。

“那就不用上场了。”

啥?

不上冰?

这事整得。

杨心悦郁闷的坐了回去:“扎吧扎吧,把我扎成个天线宝宝都成。”

队医手起针落,真的把杨心悦扎出了豪猪的模样。

他停下手中的飞针,把钟教练叫去了一边,说:“有湿寒之气郁结在脑子里,可能得放点血。”

钟教练皱眉:“这个会影响她的平衡力、跳跃吗?”

队医:“她年轻,应该不会影响太大。”

钟教练:“你能确认?”

队医沉吟半会:“做为医生,我只能说通常不会,但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钟教练:“万一不行,有补教的方法吗?”

队医又想了想:“等会比赛,是她气血运行最快的时候,如果不扎她也能比赛,只是可能会有短暂的极痛感,扎了话,痛感会减轻很多,但是……经络总会有点小问题。”

钟教练:“绝不能影响她退役后的生活。”

队医:“花滑运动员二十几岁退役很正常,影响有限。”

思量过后,钟教练把教练组的人都叫了过去。

上一篇:记忆走丢了我 下一篇:暗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