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飘香(306)

作者:司严 阅读记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经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在我的家乡,所有的村级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率先实现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基础目标;土地种植的各项补贴正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网络建设村村通已经达标。

然而,我在假期回乡考察调研时却发现了一些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甚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总书记为我们广大农民朋友描绘出来的宏伟蓝图可能会难以落地。

以我的家乡为例,现在农村的现状是青壮年劳动力90%以上都选择外出打工,家里的承包田全部由老人、妇女甚至是未成年的孩子来负责。土地耕种模式还是一成不变的老传统,就像我们家,自爷爷的父亲那代人开始一直到现在种植的全是玉米和大豆。当然现在的农民也知道科学种田的重要性,但也仅限于选种、换茬和小型机械化等。测土配方技术倒是成熟了,但因为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太少根本无法到位。虽说农业机械化正在不断普及,但由于地块分散,种植品种不集中,大型农机具根本派不上用场,只能采用一些小型的农机具来耕种。种植什么?种植多少面积都是农民自己说了算,一些地方的村委会也因此成了摆设。

种种原因给这里极其珍贵的黑土资源的利用率和收益率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考察中,我还发现,一些乡村的土地流失非常严重。本来需要植树种草的缓坡和低洼地块都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庄家。结果一遇到内捞严重的年份,不仅种植的庄家颗粒无收,因为没有了树木和草被护坡蓄水,许多地块被雨水冲刷的沟壑纵横,使本来能流出“油”的黑土层,不到几十年的功夫就被冲刷的只剩下薄薄的一层了,有的地方则露出了贫瘠的黄土。

要知道,像这样极其富庶的黑土层在具备成熟的条件下大概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按照当前农民对于土地的使用态度,那些失去的黑土层将永远地失去了。当我站在那些裸露在地表的黄土层上,看着上面还能依稀可见的零星黑土,我心如刀绞,这么宝贵稀缺的土地资源,我们为什么不加以珍惜保护和有效利用,却任由她无声地飘散。

据相关考证,水土流失是导致我国东北黑土层不断变薄的重要原因,再加上“重用地轻养地”成为当前农民使用土地的普遍现象。原来“插根筷子也发芽”的黑土地如今正发生改变。一些地区的黑土层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平均60至70厘米,下降到平均20至30厘米,并且还在继续退化。有专家说,如果任由水土流失继续发展下去,在现有237万公顷的坡耕地黑土层已经消失的情况下,50年后东北黑土地又将有94万公顷坡耕地的黑土层彻底丧失。富饶美丽的黑土地就像沙漠里的月牙湖一样弥足珍贵,然而她却受到如此不堪的利用和浪费,这难道不是对“天佑中华”的一种“亵渎”吗?!

什么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国家提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我的理解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提高土地种植的利用率和收益率,更重要的一步是,首先应该在保护我们稀有珍贵的土地资源下工夫。通过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将我们现有的土地资源很好地加以保护起来,做到永续利用,这样我们才有基础去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新乡村。

有专家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是根基,这是千真万确的。也有专家提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看东北,东北的农业发展看松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松江省处于东北平原的正中心松嫩平原上,这是我国黑土地带中黑土最集中,土壤最肥沃的地方。目前垦区的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但是在广大农民手里的土地仍属于分散种植,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丘陵坡地和低洼地等不利于机械化耕种的地块。所以,因地制宜发展土地耕种的立体化种植,什么样地块种什么,怎么种也属于农业现代化的范畴,这也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益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还有,以我们家乡为代表的广大农村之所以变成了“老人、妇女、儿童村”甚至是“空壳村”,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引领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专业人员、科技人员严重缺失。尤其是在乡村两级政府部门具有专业知识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干部凤毛麟角。想想看,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去推进落实,我们必将辜负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宏图伟业。

其次,就是当前农民兄弟们还是以传统的种植模式为主,对于黑土资源的经济品牌开发利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固定的现代化产业链条,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牌叫不响。我们的寒地黑土为什么是稀缺的珍贵的?她到底好在哪里?恐怕这些问题大多都在专家的文章里,至于像“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也长粮”,“富硒米,是好粮,吃了它,身体壮”这些通俗易懂的宣传语言或者是文学作品,大概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也很难看到。广大农民坐拥“千里沃野”和滋生万亿财富的“黑色聚宝盆”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难道不是农民兄弟的悲哀吗?

上一篇:眼前人是心上人 下一篇:余年知贪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