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门(2)

作者:翰林风流王 阅读记录

还没等我走开,便听有人唤道:“喲,是崔家的大小姐么?”我怔了怔,循声望去,是卖栗子的李福,他和人家起了纠纷,还是请我父亲出面调停的,于是便要冲他笑一笑,谁知又听李福说道:“大小姐打庙里放出来,要家去了?”

这话落在我耳朵里,便很有打趣我的意思了,于是我登时将脸一拉,就要反驳,谁知他往热乎乎的栗子堆里一伸手,捧出一大把糖炒栗子来放进荷叶里包好,跑出来往我怀里一塞,憨憨笑道:“大小姐,尝尝吧!”

我看着那一包栗子发怔,随即说道:“我没带钱,这次不要你的!”说着,拎起来就要还给李福。

李福却说道:“我跟您要钱,说出去,别人还不得笑话死我?大小姐,您瞧得起我李福就尝尝。好歹说起来,也是崔大官人的街坊不是?”

原来是看着我父亲的面子。

我便有些不好意思,可见他说得实在,又不好意思再推拒,待要再说些什么,李福却已经挠着头发跑回柜台里去了。

我便抱了那一包栗子,信步往前逛去。

也不知走到了哪一处,水草长得比别处都丰腴一些,一回头,才发现已经远了有人家的地方,还有一条河流从我脚下缓缓流过。不由得叹息我自己发怔的功夫,居然能跑出这么远。

也没想到等会怎么回去,只是想着既然来了,便越兴往前走走,就算是见见世面也好。

如此想着,便沿着河岸往前走。

近岸处的许多荷花都已经凋谢了,远一点的地方还有几朵,孤伶伶地浮在水面上,实在是已经到了秋天的光景了。一点点的荷花香伴着水汽传来,不过是有聊胜于无。

忽然听得一阵悠悠扬扬的声音,我后来学了琵琶和琴筝,才知道这就是丝竹管弦的声音,然而当初我镇日的都在尼姑庵里,除了木鱼声,其余的一点也不懂。

只觉得十分的悦耳可听。

在这声音之下,隐约还有唱歌的声音,只是听不清楚,便循声往前又走了许多,这才听出是十几个女孩子一起唱歌的声音,用的都是吴侬软语。尽管我家里有两个吴地的帮佣阿妈,可我并不经常和她们玩笑,所以这样听来,并不能明白。只觉得情思缠绵,一时乱了心绪。

出神之间,想起每每到了chūn天,就连庵中那般无趣的地方,老树也会生出嫩芽,渐渐的繁荣昌盛起来,到了夏天,便是碧绿的茵茵一片了,那时节的庵中景色,倒是可以和这一临水处的秋色媲美了。

我顺着一条羊肠的石子小路走到几座连绵在一起的西湖假山石后,那唱歌的声音便越发近了,一时恍若在耳畔一般,便从假山石后探出脑袋,但见得十几个小姑娘,都穿着一色的蓝底荷花色长裙,梳着双环髻,正跟着一个女子学唱戏文。

那女子约二十岁左右,绾着凌虚髻子,髻子上簪一根衔珠垂丝的海棠金步摇,步摇下方还有一朵绢纱的牡丹花,连她的裙子,亦是艳丽的胭脂色。

这样明媚的装扮,莫说我在尼姑庵中了,就是到了家里,也难得见我的堂姐堂妹,并婶娘嫂子,如此打扮。更别提她的眉毛描得极长,连眼角都带着一股的妩媚风流,举手投足间,和我见过的闺秀,都是很不一样的。

那时我不过十三岁,并没有分别是非的能力,只能凭着直觉,揣摩美丑罢了。

我只觉得她极美。

不由地想看得更清楚些,便卷起裤脚往假石山上爬,爬到半截,猛地一低头,却看见两个少年正背对着我,倚在假山石上,脚边放着一壶酒和两个杯子,手中各自执了一卷书,不知是在看书还是在看人。

后来我想,若是没有那一天的那一眼,是否我的人生又将是另一番的光景?

然而人生总是由无数的机缘组成的,也就是佛经上的因果轮回,所有的一切由天注定,谁也逃脱不了。

我在机缘之下,看清了离我较近的那个少年的面容。他大约与我一般的大,十三四岁,微微低垂着头,束着的发髻垂了下来,遮住了他半边的脸庞,却仍能看清他微微有些婴儿肉的脸颊,和一双温暖如同三chūn暖阳的眸子。

那双眸子正脉脉然的望着那十几个女孩中的一个,我知道,是那个簪着粉色木槿花的小姑娘,一双圆溜溜水灵灵的杏仁眼睛,勾画了两弯新月眉,在那十几个女孩中,是生得最漂亮的一个。

她有一种我缺乏的诱惑和俏皮,那种俏皮,使我油然多了一点自卑。

我记得那天他手中的书上题着一首诗,如是说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chūn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