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885)

作者: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还是严宫令把敬妃的意图瞧得明明白白,出面转圜:“娘娘不能

阻止圣德太后教诫贤嫔,不过今日召见顾宜人又与贤嫔相关,不如便请敬妃稍候一阵儿,待娘娘说完了话,再领贤嫔前往慈宁宫聆听教诫。”

敬妃也见好就收:“还望娘娘能够恩准。”

张太后若固执己见不肯留敬妃在场,敬妃虽说也只能在殿外等候,但有权立即迫使贤嫔前往慈宁宫,这就相当于“人质互换”,但张太后今日召见春归可与上回目的大不一样,没必要闹得剑拔弩张,便是让敬妃在旁耳闻着实也无关要紧。

她难道当着敬妃还有什么话不敢说了?敬妃无非就是皇上的姬妾,她可是皇上的生母!

“赐座。”张太后到底是把敬妃瞪了一眼,冰凉的目光又转向春归:“顾宜人也坐吧。”

敬妃显然如释重负,春归却是平平静静告座。

“我今日召请顾宜人入宫,是为做媒的。”

一听圣慈太后这话,春归的神情就更加平静了:既是单召了她入宫,且还有贤嫔在侧,这媒约大抵就在成国公府和太师府之间了,看来贤嫔采取的还是旧套路,计划着由她激怒寿康宫,张太后恼怒之余施以责罚,以为如此就能扳回一局?

成国公府当然不存在认真想和太师府联姻的愿望,两家之间隔着朱夫人这桩旧案,兰庭哪里会和成国公府化干戈为玉帛?且成国公自然也难放下当年赵太师不依不饶,导致贤嫔从贵妃之位贬降为选侍,大大影响了成国公府这多年来扩张人势的计划,仇隙太深,没有和解的可能。

也唯有圣慈太后才有这般天真的想法。

春归不急着言语,很乖顺地聆听圣慈太后的“美意佳愿”。

“太师府兰字辈子弟赵二郎君兰台,与成国公府万七娘年岁相仿,老身以为可为姻缘。”

这根本不是做媒,这是勿庸质疑的拉郎配。

“娘娘美意,太师府理当领受,但妾身不敢相瞒娘娘,妾身二叔已经与祁州岑门闺秀互换名帖论定姻缘。”春归起身禀道。

敬妃连忙帮腔:“此事连皇上都已耳闻,还特意召见了赵修撰询问,皇上也赞这门姻缘极佳。”

贤嫔又怎能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叹了一声:“妾身就说太师府的子弟德才兼优,又是出身名门,京畿多少书香世家都望着能与太师府联姻?这样紧赶着,到底还是晚了一步。不过赵二郎虽说已与岑姑娘定亲,太师府三郎的婚事应当还没有这么快落定吧?虽说三郎是庶出,我家七娘为嫡女,然家父也早说了择婿当以才品为重,三郎乃赵知州的次子,想必也是幼承庭训,与七娘并不至于不相般配。”

圣慈太后颔首:“成国公府的嫡女婚配太师府的庶子,论来是有些委屈了万家的七姑娘,但只要皇上赐予赵三郎荫职,少年才俊与高门闺秀也不失一桩佳话,顾宜人觉得如何?”

“三叔的姻缘,妾身不敢自专,还望娘娘允准妾身回府后商量外子,先寄书汾阳告知高堂二老。”春归当然不会拿兰楼不愿过早婚配的由头推脱,在张太后面前,最妥当的方

式是采用拖字诀。

“顾宜人这样说就是婉拒娘娘的美意了。”贤嫔自然也不会让春归的“奸计”得逞:“谁不知道赵迳勿乃轩翥堂家主,太师府二郎的婚事便是顾宜人决断,俨然已可行使一家主母之权?娘娘,妾身就说成国公府虽与太师府有化干戈为玉帛之意,但太师府仍然衔恨……”

张太后胸中的怒气就被这话煽着了:“朱夫人的旧案,确然是贤嫔之错,不过贤嫔早已受到了责罚,赵兰庭身为臣子怎能因为私恨罔顾忠义?老身便跟顾氏你直说了,依据君国礼法,无嫡立长,齐王乃诸皇子之长,当为储君方才符合长幼有序之礼,太师府倘若只以私恨私交为重扰乱礼法朝纲,可是不臣大逆之罪!”

联姻什么的原本就是个说法,张太后的意图是逼迫太师府必须辅从齐王。

“妾身谨遵娘娘慈训,必将娘娘慈训一字不漏告诫外子。”

“那么顾宜人便是答应万、赵二门联姻之事了?”贤嫔步步紧逼。

“非妾身婉拒太后美意,只是上有高堂,妾身即便身为赵门主妇又岂敢擅专?”

“你这仍是在花言巧语……”

“贤嫔,顾宜人言之有理,贤嫔却一直不依不饶,意图激怒圣慈娘娘逼迫顾宜人逾礼行事,看来皇上训斥贤嫔之言,贤嫔是一字都不曾入耳了?”敬妃再度剑指贤嫔。

竟然想拿弘复帝作为威胁?!贤嫔大怒。

但这威胁对张太后还真管用。

说起来她这太后大可以赐婚,但却没有逼着顾氏这么个子媳一定逾礼行事的道理,顾氏答应把她的教诫代转赵兰庭那就必定不敢隐瞒了,赵兰庭难道还敢不遵寿康宫的懿旨?只要慑服赵兰庭,不再进谗言弃长立幼,储位非周王争据就合了她老人家的心意,揪着顾氏这么个小妇人为难逼迫有何必要?

上一篇:嫌妻 下一篇:贵妇小日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