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农妇[年代]+番外(80)

作者:九色锦/锦瑟未弦 阅读记录

高炉炼铁,老门山也是顺顺利利的过了关,其他生产队不知道被折磨的多惨。

天气不对头的时候,又丢失了罗科长的订单,大队长又安排将菜地大部分都给种了红薯跟玉米,干旱的时候,没有水,水稻产量低,红薯到底还不错。

至少别个生产队艰难度日的时候老门山大家有红薯又有陈粮撑着,也没哪个有饿到了。

去年开起大食堂,那么多猪都养下了,虽然搭不上县城肉联厂的关系没有好好脱手,但是,这反而是好事了,那么些腌肉熏肉,不管是自家吃还是转卖给了公社,这都比之前真的卖出去了要好。

听说,现在买猪肉都很难买的到了,隔壁县沙河镇的肉摊子前每天天没亮就排了老长的队,但是不一定买的到肉。

外头的纷纷扰扰直衬得老门山有如世外桃源一般美好。

朱娇娇家在周边的生产队没有亲戚,但是也听说了那些艰难。

受浮夸风的影响,有些不了解详情的城镇人家甚至都以为农村真的是满山遍野的粮食。

“这些好事情追根究底其实是来源于你。”朱立勤知道女儿老是担心自己引发坏事,“没有你咱们老门山这边就跟石棉大队,老田大队,青云大队一样了。”

朱娇娇这都是桥湾公社过得最惨的几个村子,因为不靠近桥湾公社镇上,没有分到罗科长的订单,周边又没有山脉,靠不上吃山,也没法吃水,过得确实是不好。

罗科长的订单是被优先分派但桥湾公社镇公所周围的几个生产大队去了,由于干旱,收益自然没法跟老门山的曾经相比较,但相比较而言,其他的生产大队更不好过。

朱娇娇接受了父亲的好意,没再老是想着自己会不会造孽,放了些心思在外头。

这天她注意到那堆青砖少了很多,差不多只剩下一个底子了。问了才知道,原来好些人不想赶夜路回家,都是住在老门山。

跟老门山沾亲带故的自然就住亲戚家,那些沾亲带故的就住了老门山在养殖场清理出来的屋子。

都是些眼里的有活的人,听说那些青砖都可以随便用,就在工具房和仓房搭起大通铺来了。

据看过的人说,每个屋子除了门口的位置,四周都沿墙边砌了大通铺,有手巧的还拿了木材做了柜子,间间屋子都住满了,挤是挤了点,反正是好好的住下了。

还有些人挤不进去的就相中了那些空着的猪圈,大队长也没有二话,大家想住的就住,大不了这些猪又赶回各家各户。

朱娇娇家还是接收了那批专家们住下了,住是住一起,但平时大家都是各自开火,借用了灶台而已。

之所以说老门山有如世外桃源也是朱娇娇从这几位专家身上看出来呢。

公社那边给几位专家还是分派了大米的,而且还不是一个人六两米,作为专家还有一些福利,七七八八的每个月约摸有二十八斤,大米是一个月发一次,平时还会送一些菜。

这几位专家的主食却并不是全部吃的白米饭,反而跟朱娇娇家换了红薯,一斤大米能换六七斤的红薯,这几位专家都是拿出来二十斤大米兑换成红薯,平时煮饭也都是红薯饭,七八分红薯一两分米饭。

朱娇娇家也是这样只放两三分米饭的主食,有时候是配红薯,有时候是配蘑菇,有时候还配些土豆玉米蘑菇萝卜之类的。

自从五/八年开春之后就没下过雨,年关前后甚至都没有下过雪,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井,早就没办法有收成了。

今年也是一样的没有雨,更为难的是水井的水位也下降了太多了,水田恐怕是没法种了。

因此这次搞双抢的时候老门山的水稻没敢种太多,只把产量高耐干旱的的红薯、土豆、玉米种了许多。

真正缺粮食的时候就顾不得米饭才是吃惯的主食了。

几位专家换来的这些红薯也并不都是给自己吃的,大多还是送回了家里。

朱立勤翁婿两个就好几次趁着夜里赶着牛车帮他们把粮食送回家里。

眼看着县城里个个都是饿得面黄肌瘦,朱娇娇家也给县城里几户关系还好的人家送了东西。

家里别的都不多,但红薯、蘑菇跟萝卜干是不少的,偶尔还能匀出来几块腊肉,或者几只肉鸽。

不管是朱立勤那几位知交,还是罗科长家里,都没有拒绝这些东西,有送上门的都接了。

罗科长家还经常会回给朱娇娇家一些在农村里不怎么好买的东西,朱立勤那几位知交能回的就少了,只能给钱,那边给钱了朱立勤也收,只下回多带一点过去,不过这些钱还是记的暗账。

所以哪怕朱家藏的粮食不少,还是慢慢的消耗了许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