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她总沉迷于事业+番外(330)

作者:軒十一 阅读记录

这种人断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就胡乱攀咬。

如此也可放心了。

“只可惜,”宗胥端着茶,抬眸幽幽看向桃源镇的方向,“拜师大典,我也没能过去亲眼去见见。”

无欢没应声,只把那将近半人高的奏折又往他家殿下面前挪了挪。

宗胥:“······”

**

在宗胥刚刚冒出去桃源镇的念头就被无欢用一大摞奏折给压下去的时候,桃源镇中的第二场考核,也拉开了帷幕。

第二批的十个人,已经被带到桃源镇里。

等待他们的,是又一场别开生面的考核题目。

这一次,拜师后未曾归家还留在桃源镇里的钟启晨他们,这回也默默成了自家先生的帮手。

坑一坑未来的师弟们,不要太顺手。

第181章 人和信都到了【二更】

五位久负盛名的先生一起收徒,在自己人看来平平静静,但其实大雍的各大书院都在密切关注着。

等到舒一池,牧云开和何曦真纷纷返家报喜,其他人的报喜书信也陆续送到家里,各大书院也跟着沸腾了。

无数本来将信将疑的学子纷纷奔走相告,有自认学识不差的,已经自发去找先生帮忙写推介信了。

当然,这推介信也不是谁来找都给写的,各大学院中负责书写推介信的大多都是那五位先生中其中一个的弟子,写推介信之前,他们自己已经先给找过来的学子考核过一番,考核过了的,才会写上这一封相当于半只脚迈入最高学府的推介信。

但无疑这几人的通过考核成功拜师给了后来的学子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上钦州,燕都,何府。

刚回家的何曦真这会已经受到了不亚于众星捧月的待遇。

何父何母看着站在面前一身青袍丰神俊朗的儿子,连说了数个好字。

等到下午,得知何家何曦真拜了五位先生为师,过来何府拜访的人已经是不计其数。

全都是家中也有学子的人家。

过来拜访的目的一是恭喜,等恭喜过后,话里话外就是拐着弯打听何曦真是怎么通过那五位先生的考核了。

谁不想自家孩子也跟何曦真一样。

只要能拜那五位先生为师,就已经算是光宗耀祖了。

对于这个,何家众人还真的不知道。

送走了连绵不绝的来客,何家二叔也看向大侄子,“曦真,你堂弟他也去找他先生写推介信去了,自家人也不能说?”

面对一众亲友殷切的目光,何曦真依旧是坚定摇了摇头,“二叔,这是先生们定下的规定,决不能透露这场考核中的细节。侄儿只能跟堂弟说一句,只要品性上佳,先生们的考核其实一点都不苛刻。就像这次,我们这一批一共十个人,只淘汰了一个。”

何家二叔琢磨着‘品性上佳’这四个字,一时间只觉得太过笼统,但见何曦真一脸‘我真不能再说了’的表情,只好把继续询问的念头给压了下去。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了舒一池和牧云开的家里。

大雍推崇文人,但能被大雍一众文人雅士所推崇的,也仅有那么寥寥几人。

现在那么寥寥几人聚在一起还公开表示要收徒了,现在又有了确切的收徒消息,可不就另文人雅士们趋之若鹜了么。

先生只有五位,大雍的学子们却是多不胜数,谁不想成为五位先生徒弟中的其中一个。

又送走一波前来讨教通过考核办法的亲戚,舒一池已经暗暗有些后悔亲自回家报喜了。

牧云开那里同样有这么个想法。

**

越州,涿亭郡,钟家村。

钟家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不过作为大雍肥料的率先受益村,之后又有了种植棉花的途径,钟家村的百姓们不说家家已经富裕起来,但也能维持着吃饱穿暖,家中还能留下一些余财。

有了余财,百姓们自然是想着能够去送自家的孩子去私塾念书。若是有念书的天赋自然是好,保不齐以后参加科举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天赋不好也能识上几个字,总会有用。

钟家村里,若论谁最有念书的天赋,首推的便是钟老二家的钟启晨。

钟启晨原名并不钟启晨,而是叫钟二柱。因着在读私塾的时候就被私塾里的先生发现了他念书上天赋,他的私塾先生便给他改了名字,让他试着去考越州书院。

那一年他十二岁。

这个年纪考越州书院有些早了,其实就连私塾先生对于钟启晨能不能靠上都觉得玄乎,但钟启晨自己却是一个极有信心的孩子。

他坚定自己能考上,之后越州书院那一届的录取学子中,还真有他的名字。

去了越州书院不说,现在更是拿着一封推介信去京城参加陆琴风那几位先生的考核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