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以瑾年(151)

作者:叔于 阅读记录

一连几日下了好几场大雨,好不容易天放了晴,在宫里闷了许久的叶容卿裹着大氅,揣着手炉,自己一个人在宫道上慢悠悠走着。

拐过夹道上枯败的树丛,瞧见前方亭子里有一抹玄色的身影,叶容卿原本平静的心一下子扑通狂跳,她犹豫再三还是走了上去。

王裕候立在亭外,微微垂首向叶容卿行了个礼,叶容卿客气了声便走了进去。而周围的声音完全没有打扰到亭子里的那人,他如同老僧入定一般,挺直地站在亭柱旁,很是出神地看着前方的湖面。

叶容卿放轻了脚步,在离他还有几步的距离停了下来,目光在他挺拔的背影上游离。她以为自己没有打扰到他,正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李洵时却回了头,见到是她,又将头转了过去。

叶容卿见他看到了自己,索性大大方方地走到李洵时身侧,一句话也没有说,只低头注视着水面荡漾开的波纹。只是这一次看到的水纹,与往常看的都不一样,她知道是自己的心境有了变化。

之后李洵时和她谈了会字画,竟发现叶容卿与自己一样,平日都爱临摹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字帖。叶容卿平日看起来淡泊从容,一聊起字帖却有说不完的话,她正说着自己有时也会临摹李洵时的字帖,面露小女儿的娇羞。李洵时一晃神,想起了当日孟长瑾在殿内点评他写下的一副字,嘴角不自觉地牵起一抹笑意,看得叶容卿呼吸一窒。

当年,年幼的叶容卿,就是在宴上瞧见了还是还未封王的李洵时,当时他正和几个兄弟们跟在先皇身后,眉目俊朗,英姿飒爽,将周围的琉璃灯的光芒都比了下去。就那一眼,她的眼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别人。

李洵时回到文德殿,王裕命人泡上新进贡的大红袍,转身回来时笑道:“陛下,奴才觉得这叶才人才思敏捷,与陛下更是知音,倒是与当年的容妃有得一比。”

王裕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都说是当年的容妃,言下之意就是现如今的容妃,已不如当年那么纯粹,或多或少有了些私心。

王裕以为李洵时今日与叶容卿聊了许久,就是想让叶容卿取代容妃,毕竟那日在文德殿容妃话语里对孟长瑾的针对,连他都听得出来,可李洵时却摇了摇头:“她这两年年为朕做的事不能抹掉,你这份心思趁早吞回肚子里。”

自从那日皇帝亲临礼部之后,大大小小的事曾同都会让孟长延一道处理。孟长延一直以来都对礼部尚书曾同很是敬佩,这段时日都跟在曾同身边行事,对曾同做事滴水不漏,细致入微更是佩服之至。

曾同有时会带着孟长延一道去垂拱殿面圣,一来二去,孟长延也对这一流程熟悉了。曾同有时自己忙不过来,便会派孟长延去垂拱殿复命。

原本因为孟长庆和孟长瑾的事,对皇帝带有偏见的孟长延,在几次下来,对皇帝有了新的认识。他自负有才,却远不如皇帝看事情周全,看着正上方运筹帷幄的帝王,他心里第一次生出敬意。

今日也是孟长延独自一人来垂拱殿向皇帝复命,他将事情一一述完,正恭谨地等着皇帝发话。

可过了许久,正上方端坐的那人没有半分要开口的意思,孟长延有些按耐不住,刚抬眼看过去,就撞上李洵时锋利的目光。

他心里一“咯噔”,回想着自己方才说的话里面似无不妥,可皇帝的眼神却让他感到害怕,踌躇间,那浑厚的声音响起:“孟长延,礼部如何?”

孟长延想也没想,立马答道:“回陛下,微臣不敢妄言。礼部尚书曾同大人让微臣敬佩,整个礼部在……”

李洵时没等他说完,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朕是问礼部,如何?”

这一次,孟长延在心里将皇帝的问题在心里转了几遍,才小心翼翼道:“微臣以为,礼部乃掌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部门,于朝廷而言不可或缺。”

“哦?”李洵时一笑,眼神中渗出不可抗拒的力量,“那朕再问你,你认为若你一直留在礼部能否施展你最初为官的抱负?”

孟长延哑言,他想起自己科举时写下的一篇《为官论》,那时还未入官场,少年志气方遒,满腔热血只为报国。虽如今留在礼部,是当初父亲的安排,可他有时想起仍会后悔万分,若是,若是自己当时去了吏部,甚至是兵部,是不是会大有不同。

可他还是道:“微臣入职时日尚浅,礼部诸事繁杂但也细微,仍许多事有待学习,微臣……”

李洵时又打断了他:“朕想听,你内心的想法。”

孟长延猛地抬起头,想要坚定的说,那就是他的想法,可话至嘴边却变成了:“微臣认为,不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