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记事之碎魂卷(19)

她在位后,招揽了很多休国人为臣,并派遣各族年轻贵族去休国游历学习,将休国诸多学术译成各族语言,教诲族人,同时在各地设置学堂,免费教习。她成立了自己的军队,仿照休国的国家机构构建集权的统治,削弱长老会地位,修建河道,栈道,打通商道,开垦荒地,学习休国人大片种植农作物,居然让她开发出了令世人惊叹的粮食基地,

同时深受休悠二国连连征战之苦的百姓纷纷逃到和平开明的昫国,安居乐业,让昫国的人口一下暴增过一百万,原本的蛮荒之地进入文明。

休悠战争二十年后,昫国奚秋忆称帝,不再对休国称臣,当时休国正和悠国酣战,为了牵制悠国,休国承认了昫国独立国的地位。

从此,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

悠国成立之初,李辕曦为了笼络军心,迅速向四周扩大版图来支持前线战役,他颁布法令按军功来分封诸侯,赐给他们土地和居民。那时大大小小的诸侯有一百多个。

白石订盟后,动荡的局势渐渐稳定,而大小诸侯之间明争暗斗风起云涌,诸侯国之间一片腥风血雨。悠元帝对这些争斗的态度一直很冷淡,基本上是不理会。

悠元帝之子李云了即位,比起善战的先帝,身体孱弱的悠文帝李云了有着惊人的口才和耐心,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他首先是暗中默许大的诸侯国吞并中小诸侯国,不到六年,大部分的中小诸侯消失。

另外一些中小诸侯国向皇室求救,李云了在无处可走的诸侯面前显示皇室仁慈,颁布法令宣称他们可以得到国家终身的供养,并保障他们家族的安全。条件是他们必须放弃当初的封地并自请降为庶民,搬到京城居住,世世代代不能回到他们的封地,实际上是把他们关在京城这个巨大的牢笼里养着,待时机成熟后找借口除掉而已。

悠文帝十八年,一百多个诸侯变成了八个大诸侯国,李云了在仲秋之夜大宴八位诸侯,席间向八人展示四个大铜鼎,这四个铜鼎是统一六合的休元帝姬云秧开国大典时所用之物,它们在典礼结束之后被送往休国国土东南西北四个地方埋葬,象征着休国江山如铜鼎般固若金汤,永世长存,所以民间有传言得铜鼎者得天下的说法。

李云了不知是如何寻得此物,他席间向八人敬酒,并称要将四鼎赠予他们,以报诸侯国对皇室的忠心,对于铜鼎的归属,八人都志在必得,各不相让,李云了则在一旁煽风点火,让他们的争吵更加白热化。

悠国法令,诸侯王进入皇宫可以佩剑,八王早就互相存有敌意,在争执中有四王拔出佩剑,当场动起手来,李云了装做吓的心疾复发,自己回到后宫避开争斗。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不欢而散,四位动手的诸侯都受伤,还有一位倒霉的诸侯在混战中被误伤,当然对于误伤,他坚决认为是有人故意。八人都暗下决心铲除异己,得到铜鼎。

悠文帝二十五年,八王混战后,只剩下五王,分别盘踞悠国十三州中的五洲,分别是封地虞州的项王,封地漠州的殷王,封地馨州的景王,封地甫州的穆王,和地处东海群岛统称的浮州安王。

悠文帝二十八年,浮州安王举家出海游玩,先遇暴风雨,后遭到海盗袭击,再也没有看见船回来,只留下一个私生的女儿,悠文帝为安抚先帝功臣,将安王唯一的女儿封为公主,并赐婚给自己的侄儿,其实安王后代改姓李,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悠文帝三十五年,甫州穆王叛乱,李云了令馨州景王和虞州项王平定了穆王的叛军,据野史传说是朝廷故意捏造证据,逼的穆王不得不反。景王和项王按照事先和李云了达成的协议瓜分了穆王的封地,甫州地名不变,北部归景王所有,项王得到了最富庶的中南部,由于该地区有越水河贯穿南北,故更名为越州。

悠文帝三十五年,李云了积劳成疾,加上身体天生孱弱,在朝堂之上咳血而亡。李云了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将一百多个诸侯国削减为四个,其中悠王还是李家子孙,稳定了悠国的政局,如果他还能再活十年,其他三王也难保封地;,

李云了去世后,五王夺嗣之乱开始,悠国二十年换了六个皇帝,朝廷无力关心诸侯国,而三个诸侯国经历李云了的反复无常,深知目前只要朝廷发兵,单独的诸侯国必败无疑,所以三国暗自定下盟约,不再互相讨伐,乘着夺嗣之乱修养生息。

悠国皇室虽然仍然忌惮诸侯国,但毕竟没有了像李云了那样有手腕的君主,而三个诸侯国为自保而团结一致,所以悠国一百年来都没有内战。

上一篇:今萍嵋 下一篇:了不起的唐伯爵

暮兰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