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寒枝+番外(236)

作者:玄时蘩 阅读记录

在琵琶与洞箫间杂的声乐中,曲目开始,御诗班随着乐律开始献唱,声音洪亮,气势雄浑。“渭水”一段的演奏开始便直入一种深幽无物的意境中。只见六十四位少年,带着深黑色德冠,身着紫袴褶舞服,长袖能舞,手中执拂,屡屡而舞,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在兹”一段,那明丽、清澈、灵动又坚定的乐曲,配上十三四岁少年那种独有的懵懂和勇气,世民仿佛穿越其中看到了当时还在庆善宫中的自己,从此以后,便从渭水之滨到君临天下,豪情、壮志、智慧、胸怀和功成,交替上演。他眼见那种年少而勇敢,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舞场之间游荡着,在音律之间飞扬,好像眼见那长长的来路如一幅缓慢展开的画卷。有他珍惜的过往,珍惜的人,和向往而回不去的年少。

突然之间,一阵琵琶的扫弦,又来到了“八荒”。这是他熟悉的舞阵,选取了破阵乐中精华的来往、鱼贯等阵形,但是用上旋律明快而丰富的胡乐,相互之间,姿态英武而华美,也令他大为惊喜。

直到秋声与功成,天下秋色与世间繁华尽在眼中,他的功业并非天外之物,无人理解,而是天下人心,如汩汩暖流,流过四方,春秋四季,生生不息,流在这盛世中每个人的心里。曲目往还数遍,细腻婉转,雍容华贵,其乐融融,足以带给所有宾客以快乐。世民看后大喜,钦赐《功成庆善乐》更名为《九功舞》,厚赏太常寺与宜咏坊,并将《九功舞》定为国之燕乐,而节庆之时宴饮表演。

世民赞许的眼光令盈盈欣喜,也令她激动。她露出发自内心,最畅快和惬意的笑容,她和陛下的目光相遇,似乎尽诉情肠,她感到了一种使命完成一般的轻松与自在。

魏征也在一旁捋着胡须,微微点头,默然不语,想是能够感受到这部用心之作是多么的难得。

盈盈想到吕才说的,《九功舞》中有她的影子,那是她日复一日对世民的陪伴和理解,是一种通透但却静默的旁观,也是一种智慧和等候。如果说《破阵乐》时她不得不抹去自己,而在《九功舞》中,她却等到了,等到了为自己和世民的那段记忆,那段只有他们两人的回忆所写作,所留下痕迹的机会和可能。她完美地将自己融了进去,成为那一段小小旋律之中的音符,等待着她的知音。

她长长地舒了口气,体会到那种拼命之后的极致的感觉,令她无憾了。

第135章 珞儿

銮驾回到长安。《九功舞》又在时下的宴会场合之中演过几次。若是外邦首领、使节朝觐,宴会规模盛大,宾客繁多,便会交替上演《九功舞》,经过几番打磨也更加的精致、完美,这是能让内外宾客都喜欢的舞曲。《柘枝舞》、《子夜歌》也时有上演,看世民宴请群臣的兴致如何。两段歌舞大曲落定,盈盈的宜咏坊名声大噪,又回到日常教习和排演之中。

当年在《柘枝舞》中与素夕共跳双人舞,扮演汉伎的女子名唤珞儿。她家中贫穷,自幼便入了乐籍。她与白明达同乡,一直深受明达照顾。明达喜欢珞儿,很想求娶她。明达虽是乐工,但也颇有一番男子气度。

珞儿心中也有明达,但她深知乐籍人的苦楚,身份低贱,子女后代也都只能同为乐籍。男子无法考得功名,女子则断无可能嫁于良人为妻。她迟迟不愿接受明达的感情。虽未明言,但明达心中明白,毕竟舞伎都也还有一线希望,达官贵人若看上了眼,入府做妾也不是没有可能,更何况还有阴妃、素夕这样的例子。

直到一日她跳《柘枝舞》时中伤了腰,再不能跳。珞儿哭得伤心。明达不改初衷,求娶珞儿,珞儿感念明达不离不弃。珞儿未到出宫的年纪,明达便托盈盈向皇后求情。皇后听闻,虽有意成全他们,但却有些为难。

皇后对盈盈说道,“贞观初年,后宫的确经常放还宫女。但那是因为隋末宫女本就倍于平常,且武德年间从罪臣之家罚没来的宫女人数也是不少,所以便能连年放还。可如今政治清明,每年获罪之人不过几十人,籍没宫中的人数极少,民间选入宫中的也是不足。所以这些年都没有年龄未满而放还宫女的先例。”盈盈再求皇后,皇后便为盈盈想出一法,让她试试看。

盈盈听到此法,心中感到一阵荒凉,但若能成全这段姻缘,也不算太过伤感。

于是她求吕才趁着刚刚上演《九功舞》不久,世民刚刚重赏太常寺这个机会,寻了朝中大夫向世民谏奏,只说白明达、王长通等乐工,技艺精湛,德艺双馨,能否考虑授予太常寺官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