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房宠(237)

作者:白鹿谓霜 阅读记录

不用想都知道,到那个时候,以阿梨的性子,非但不会怪他,反而会自责内疚。

这些操作起来,对混迹官场的李玄而言,太容易不过了。

可等睁开眼后,他却几乎只用了一秒钟,就把方才想好的计划全部推翻了,只露出个无奈的苦笑。

他不是做不到,只是不能这么做罢了。

万分之一的可能,阿梨知道了,她该多难过?

李玄不敢想,一想到,便一改以往果决做派,变得前瞻后顾,甚至是他最为不屑的妇人之仁了。

第101章

转眼又过去几日, 苏隐甫的案子依旧没什么进展,厉晦叛国的案子,却是有了结果。

李玄一进大理寺, 便先得知了消息, 大理寺卿视他为接班人,一贯很看重他, 一有消息,便早早过来了, 出于保密的缘由, 未曾直言, 却也隐约露了个口风。

翌日一早, 大理寺与刑部共同撰写的案情折子,由一部一寺长官亲自盖了章后, 二人一起入宫,递到了陛下案前。

原本厉晦叛国一案,就没有铁证, 更兼当年时任监军对自己从何处得到那所谓的出自厉晦帐中、后被交由敌军的军情,说不清楚。一问起, 便是颠来倒去, 连自圆其说都难做到。偏偏这位监军年纪已经很大, 再过几年, 便是要致仕的人了, 审案人也不好逼问得太狠。

来来回回问了几遍, 未曾得到什么有用的证据, 但也间接证明了,当年厉晦叛国确无铁证,人证物证俱无, 仅凭原监军的一面之词,案子本身便有失偏颇。

案子查到这里,可谓是陷入僵局,一方面证明了厉晦叛国一案有失偏颇,但另一方面,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这偏颇究竟落在何处。

毕竟,说句大不韪的话,最偏颇的人,便是先帝,但谁敢把矛头指向先帝、

却恰在这时,大理寺一寺官从几屋子的卷宗中,翻出了一桩旧案,彻底打破了僵局。

太和殿偏殿

大理寺卿韦述与刑部尚书刘熙各坐一边,正等着陛下传召,二人分管刑部和大理寺,又因两部常有交集,偶有口角,相处得并不算愉快。能这般心平气和坐在一处,实在是难得的场景。

韦述快到致仕的年纪,刑部尚书刘熙却还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二人彼此对视一眼。

韦述一脸和蔼笑意,和善得犹如白发仙人,望着刑部尚书刘熙,心里却在想:傻大个,丁点不像文官。

刑部尚书刘熙长着一张老实巴交的脸,脸略方,还是出了名的怕夫人,六部之中,数他看上去最憨厚老实,此时本朝出了名的老实人却在心里嘀咕:老狐狸,一肚子的坏水!

正嘀咕罢,对面的韦述却笑眯眯开了腔,呵呵笑道,“刘尚书,等会儿面圣,这案子便由你来说吧。我们大理寺到底是要避嫌的。”

刘熙一哽,忙站起身,连声道,“您是长辈,合该您来才是。”

大理寺卿比先前笑得更和蔼可亲,看上去简直不像个掌管大理寺的高官,更像个田间老朽,一脸的无害,咳嗽了几句,摇头道,“不行了,年纪大了,走几步路就头昏眼花了。干完今年,就该给年轻人让位置了。那折子,我都看不清楚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刘熙哪还能再推辞,他是真怕等会儿这老家伙在陛下面前上演个当场晕厥,罢了罢了,只当自己尊老爱幼了。刘尚书硬着头皮应下,拱手道,“那便晚辈来吧。”

二人正说罢话,传话的监官进来,请二人去太和殿面圣。

二人并肩出了偏殿大门,偏殿面朝东面,此时正值旭日初升的时候,日光从东侧山峦后升起,一片金光照进来,落在宫殿琉璃瓦上,仿佛要驱散深宫中所有的阴霾。

刑部尚书刘熙下意识抬手,想要遮住那日光,却在下一刻,停住了动作,略微抬起眼,直视着那强烈的、仿佛能刺穿世间一切诡谲的金光。

他身侧的大理寺卿韦述亦眯着眼,转过脸,含笑慢吞吞道,“刘大人,天亮了……”

刘熙一怔,旋即也颔首,忍不住心里有些感慨,“是啊,天亮了。”

二人仿佛打哑谜般,说过便住了嘴,一同进了太和殿内,磕头拜见皇帝后,刑部尚书刘熙上前,拱手呈上案情折子,随后道,“据查,原监军孙宏善有一妾,姓朱名桂娘,现已病逝。这朱桂娘在世时,极受孙宏善宠爱,孙氏膝下一子一女,均由这朱氏所出。这朱桂娘有一弟,名为朱达,昔日仗着孙大人这门亲,在岷阳一代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抢夺民女。厉将军当时携夫人温氏回乡省亲,遇这朱达杀了某户稚儿,正欲对该户寡妇行不轨之事,厉将军见状后,气急斩杀朱达。爱妾痛失亲弟,孙宏善因此生恨,其妻李氏有证词,孙宏善醉酒曾与她提及,对厉将军恨之入骨,有一日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其妻李氏的证词、当年尤寡妇的证词、孙宏善爱妾朱桂娘朱氏族人的证词,均已一并呈给陛下。另,当年孙宏善所呈先帝折子中写道,厉将军将我军情报交于敌军,但臣询问其细节时,孙宏善言辞闪烁,前后所言皆自相矛盾,未能自圆其说。故,经大理寺与刑部共审,微臣与韦大人均以为,当年厉晦叛国一案,系孙宏善挟私报复,杜撰栽赃。请陛下过目。”

上一篇:被alpha偏执迷恋后 下一篇:学霸求保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