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镜(破案)(107)

作者:大芒 阅读记录

诚心向佛的殷母光想想就恶心。

再说找个世家女子,以殷家地位怎么也得找个门当户对的,但门当户对的女子怎肯跟一个女人虚鸾假凤呢。

那个林御史么,开始确实是瞧不上他,后来暗中让下人观察过几次,据说白白净净、写的一手铿锵铁骨的好字,殷母越看越不错。但又听说读书人有骨气,正打算怎么劝他入赘呢,谁知人家送了份弹劾奏折。

哎,天底下上哪儿去找一个能配得上殷家地位、又不让女儿委屈的人呢?

真令人犯愁啊。

以前女儿做什么她都不满意,各种冷嘲热讽挑刺责骂,以至于现在说两句真心话被误会在找茬,也难怪一直没得到过母爱而没安全感的女儿炸毛。

她老人家心生愧疚的表现就是神情凝固,这时,冬雪正探头进来,殷母迁怒地看了她一眼,冬雪莫名其妙地打寒噤,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危险靠近时的不祥预感。

殷母想起殷莫愁说要娶冬雪,就没好脸色:“没看见主子在用膳,进来做什么?”

无妄之灾的冬雪吓得膝盖发软:“是,是是是有客人,那,那个李非。孟海英请他在府外等着,我来通传。要不,我说主子还在用膳,请他先回去?”

作为“反非党”第二号头目,冬雪眼巴巴看殷莫愁,就盼着她嘴里吐出一个“好”字。

大皇子一家三口曾由殷怀接到京城,也是殷怀送出京的,殷母认得李非,殷莫愁也跟她说过和李非重逢的事。

没想到他亲自登门,殷母心里一动,转头就对女儿说:“是你说的那位小王爷吧,人家头一次来,不能赶走。快,快请燕王进来。”

*

殷府外。

李非孤身一人提着礼盒,很有耐心地来回踱着步。大朝会之前殷莫愁曾出来与李非到霖铃阁吃过饭,表示了对即将到来的与各国使团将天天见面的不耐。果然大朝会期间殷莫愁繁忙,他们一次也没见过。

殷府的外观设计像极主人的风格,低调、务实。四面有角楼,楼上有轮班的哨兵和弓箭手,即可瞭望也可射击。十字形屋脊,重檐三层,多角交错,大木构架和斗拱都毫无装饰,犹如一座矗立在边境以防御为主的大型碉堡。

不过这么肃杀的气氛也挡不住各地官员来拜访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脚步。这些人平时少有机会进京,是借大朝会才能来观礼,但凡脑子机灵点、懂钻研的,都趁这段时间拜访京城各权贵。

就这么一会儿时间,已经有六七拨的官员来过,都有京城官员带路,听他们谈话,之间是些门生旧故、同乡之类的关系,个个拜访的官员提着礼品,想必带路人也跟着沾光,一派相聊甚欢。也有几个外国使节派人送礼,不过更多是礼节性的,礼物放下就走,并无与守门的孟海英过多交谈。

李非终于理解了殷莫愁为什么不爱应酬。

世间“理解”二字,跟懵懂的稚童认清世界的过程是一样的,一半靠言传身教,一半靠身临其境。

孟海英对这种场面早应付惯了,都让他们等,但又不会让人等太长,引荐人的职位越高,等的时间越短。官威摆足,面子也给到。老管家就掐着时间出来,收了礼品,寒暄几句。老管家平时看着少言寡语,面对这些人,张嘴就是一口真诚又体贴的场面话,把那些没来过京城的乡巴佬说得眼泪汪汪,恨不能当场给殷大帅磕头。

至于京城的官员就淡定得多。官场上都知道大元帅不爱交际,人到礼到就是表达个意思,而且他们中大多数是左仆射刘孚的人,刘孚和殷莫愁是死对头,谁还想真被殷帅接见。传闻殷帅冷酷暴戾喜怒无常,喜静不喜闹,真见了,光杵着都会被大帅嫌碍眼。

这拜访的走了一拨又一拨,老管家礼单收了一张又一张,连刘孚的人都走光了,却还没轮到李非。

他上前笑眯眯地问:“孟将军,我天刚亮就到,这都等了一个时辰,排队也该排到我了吧。”

孟海英斜觑他,冷哼:“哟呵,这不是燕王爷嘛。”

李非一喜:“莫愁和你提过我?”

本以为孟海英认出他就能放行,哪知关西虎见面兜头就一句讽刺,刺得李非心底拔凉。

“不好意思啊,想来求见大帅的王公侯爵海了去,有求官的、求办差的,不知燕王今日来所求何事?”

李非:……

的确,身份再高的闲散王爷也不如手握实权的大元帅。

他低头看着手里的食盒,霖铃阁的食盒精致且密实,使外带食物香气不会泄露。

忽然间,他觉得索然无味……

怎么会想接近殷莫愁呢……

怎么会悄悄希望先帝的指婚还算数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