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生香+番外(51)

作者:董无渊 阅读记录

纨绔恍然大悟,连连击节称好,突然想起啥来,警惕地四下看了看,凑近了指点含钏,“姑娘,出门在外,凡事要多个心眼。你把你的手艺和谱子都告诉外人,那你这生意还做不做了?”说着得意起来,“也就是告诉我张三郎,我这嘴巴,严实得跟封了泥的罐子!”

含钏抿嘴笑,摆摆手,“不怕。”

小姑娘身上突然迸发出从未有过的自信,“这不算什么手艺,这个学了去,儿还有几千上万个菜谱,全都在脑子里。别人若有本事复刻,那便复刻去吧!”

“灶上的输赢,凭手艺说话。若这世上有人能复刻出一样的味道,儿便洗手从此不上灶台!”

纨绔被惊呆了。

若他考学能有这小姑娘一半的自信,他爹也不至于日日撵他撵得鸡飞狗跳了。

纨绔迟疑着,从袖里掏出个大拇哥,以示赞扬。

“时鲜”早摊儿一炮而红,宽街有个相貌姣好的小姑娘每天就卖一百张饼,价格且不固定,少则五六文钱,多则十一二文,得赶在寅时三刻前去,若是去晚了,人就收摊了。

一天就做这么三刻钟的生意,每天都排起长长的队列,就差放个人在旁边发号码牌子了。

纨绔也没说错。

含钏生意红火起来,宽街里突然多了好几个现煎饼子的摊位。

照着含钏的摊位做了两个大灶桶、盘了两个平底铁裆,开始卖煎饼。

有的叫留鲜,有的叫尝鲜,有的更过分,叫是鲜。

简直是鲜字一条街。

挤兑得卖米团子的在巷子口缩着。

买不着“时鲜”、懒得排队的食客便退而求其次,在其他摊位买个煎饼果腹得了。

含钏抹了把额上的汗,也没当回事儿。

纨绔倒是日日来买饼子,因为日日的馅儿不一样,纨绔每日都猜不中第二日是什么馅料,如今见着这“鲜”字盛况,不由幸灾乐祸起来,“被抢生意啰!”

含钏不是很想搭理他。

但鉴于这是个能一口气包圆的大主顾,含钏到底还是一边埋着头做饼,一边回应道,“您且看着吧,他们这生意做不长。”

含钏一语成谶,不过五六日,街头其他卖煎饼的铺子陆陆续续又转回了老本行。

纨绔想半天没想通。

他买过一家的饼子,味儿肯定赶不上时鲜,可若是当作寻常的早点,至少比花糕吃起来舒服。

怎么就做不长呢?

问都问过好几次了,再多一次不耻下问也没啥。

纨绔趁含钏收拾摊位的时候,发了问。

含钏想了想,笑眯眯地反问他,“您想想,这几个摊儿都是卖的啥馅儿的煎饼?”

纨绔数着,“留鲜卖的是黄葱大肉煎饼、尝鲜卖的是韭菜鸡蛋煎饼,是鲜卖的是葱丝牛肉煎饼...”

含钏“嗯”了一声,不说话了。

纨绔想啊想,想啊想,终究没想明白。

含钏看纨绔的眼神,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常人处理肉类,特别是红肉,葱姜蒜缺一不可,否则就难以去掉肉类特有的腥味对吧?”

纨绔点点头。

含钏抬起下颌,示意道,“您看看,在宽街买早饭的,都是上朝的、进学的,若是做生意的,也大概是掌柜的那个档次。”

“这群人,大早上的,吃葱丝煎饼。您觉着,和他们面对面说话的人,能高兴吗?”

第三十八章 水芹菜

这个画面感太强了。

纨绔仿佛已经嗅到一股浓浓的,经过储存与发酵后的韭菜大葱味儿,其间还混杂着肉馅儿里浓郁的葱姜味。

这些味道经过马车的颠簸、体温的熟成、咽喉的加热,再经由发黄起腻的唇齿...

他快吐了。

纨绔的表情成功取悦了含钏。

含钏乐呵呵地把粗瓷碗里的银钱往香囊袋子里一装,沉甸甸的,有种沉手的喜悦。

每日去了成本,她大概能赚个两百文——食材用的都不贵,重点在搭配新颖和手艺精湛,赚个手艺钱罢了。一月三旬,一旬休一日,若继续做下去,她一个月便能五千多文,五两多银子呢!除开每月一两银子的租金和每月要付给崔氏的五钱银子,她一个月净赚三、四两银子,和一个进士及第做了七品官的校书郎一般高!

在掖庭当宫女儿的时候,也不过二两月钱!

还天天早出晚归,担惊受怕。

如今她只需要起个早床,卖一百个饼子,回去歇个晌午,下午到东郊西郊菜场逛食材,顺便确定明儿个的馅儿料罢了。

若一直在白爷爷家借宿,她一个孤女,无牵无挂,这点钱是尽够的。

只是...

含钏仔仔细细地将香囊袋子拉紧封死,珍而重之地揣在怀里,一抬头就见那纨绔兴致勃勃地拿起她的竹篾簸箕对着光看,想了想,笑吟吟地开了口,“张郎君,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吧?”

上一篇:星火微芒 下一篇:知津难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