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老屋(19)

作者:乃越 阅读记录

林秋茹的家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婆婆学校组织退休老教师去黄山旅游,林秋茹要两头照顾家庭,林友兰临时找了个钟点工安微籍蔡阿姨帮忙整理家务,一方面可以让林秋茹不要两头跑太辛苦;另一方面,自己也可静心思考一些问题。这周有两件事,需要思考。一是本周四,要去苏州教友公墓;另一件事,是本周日,要与志勤喝咖啡,议动迁问题。去教友公墓好办,交给秋茹和雨桐去操作;与志勤议动迁问题,似乎有困难,因为自己还没有定方案下来,倘不知如何实施。

但老屋的基本精神要坚持,就是“团结协作,奉献爱心。”过去,林家之所以能得到教内外认可,就是贯彻了这一精神。记得三年自然期间,诊疗所比较困难,周围群众、街坊和教友拿来过粮食;文革时,孩子们上山下乡;教友、群众曾支持过油票、粮票、还有专用券。吴妈上菜场买菜,不幸摔跤、骨折,保险公司及时补偿;诊疗所经常有断电、水管爆裂、漏水等问题,有关部门及时到场修理,别看是小事,体现大家对诊疗所的关爱和爱心,是一种团结协作、奉献爱心的精神体现,林友兰往往是从正面认识,从而激发凝聚力量。

故这次动迁问题上,林友兰也想贯彻老屋精神。友兰想,首先自己作奉献表率。一是准备出售两幅画;拿出全部积蓄,估计也有五、六十万,这是自己的全部努力了,因为自己在八十年代就退休了,退休工资只有4000多元;三是自己不要房子,准备去养老院,可能小辈不会同意,但自己还是要坚持。接下来,倒要看看小辈们的爱心了。动迁问题是试金石。现在看来,林雨桐没有问题。其他,首先,条件最好是秋葵,夫妇双方都在海外,新民现在还没有女朋友,房子的需求不是很着急。秋茹与秋美差不多。秋茹是女儿,但男方最近出一点问题;秋美是儿子,目前还没朋友,但很快会有的,两家的确属于钢需。况且,林秋美很想要房子的。林秋茹也有矛盾,本来是按上海人的规矩,住房问题一般是男方解决的,但男方目前有困难。林秋茹进退两难,欲言又止,看的出来,内心在斗争,操持家务,心不在焉。而林秋美多次旁敲侧击,试探军情,但林友兰都引开话题。林友兰想,动迁问题房子分配是次要的,首先是思想再分配,思想认识要端正要16字方针即:“互相团结,负担责任,讲究精神,作出爱心。”统一思想后,再议具体方案。尽量照顾大局和各方利益。当然,首先是困难要讲,关键是态度。所以,周日与志勤议动迁,主要是是讲精神和原则。

林友兰站了起来,又续了杯茶。继续思考:

接下来是准备与各家的亲家商谈。与各方亲家不能谈思想与原则。这又不是与单位团体、或者与小辈,可以一本正经;与亲家可不能一本正经。如果说,林家动迁有指导思想、原则及16字方针,人家要笑掉大牙的。只能是谦和、真诚地听听大家意见,然后围绕是否”要传承老屋精神,将玉葵诊疗所办下去?”的问题而展开。地点可选择在老城隍庙喝茶,或在衡山路喝咖啡,很长时间与亲家们没碰面了。

林友兰感到老是坐有些累,想走一走。刚起来,突然发现茶几上放着的前两天莫医生捎来的自己最喜欢吃的老城隍庙的生梨膏。此时,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同道好友仁济医院的莫医生,前几天来探望自己,向自己打听的一件事情。当时,莫医生询问林友兰老家是否认识一个叫什么来着——

“友兰兄,你认识一个叫林佩兰的江西老乡吗?”莫医生问道。

“林佩兰?这个名字倒很熟,但一时想不起来——”林友兰努力在回忆。

“那个叫林佩兰的,说是她老家是江西萍乡林东村的,其父亲是林秋木,其祖父是林友松。”莫荃说道。

“哦,你提醒了我,我们家是有个亲戚,叫林佩兰,因为是孙辈,我也没见过,只是听说过。你怎么会认识她的。”林友兰好奇地问道。

“她是我最近认识的病患。家住山东南路。因患心绞疼,看了几次没效果。故挂了专家门诊。她发现我是萍乡口音,就与我搭讪起来,我才知道她也是萍乡林东村,与你家是否有亲戚关系?”莫荃问道。

“对,有亲戚关系。你有没有提到我吗?”林友兰问道。

“没有。只是听她说,她们家有亲戚,住在陕西南路。家里也是医生。我想大概是与你有关系,所以想告诉你。因为现在外面情况很复杂,故没征得你的同意,我是不会告诉她认识你的。”莫荃说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