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老屋(8)

作者:乃越 阅读记录

林秋茹的家在虹口四平路与临平路相交一带的教师公寓。有一百多平米。是区教育系统的住房,是福利分房加公积金贷款买的。三室一厅居室。23层的第十八层,向阳大阳台、湖绿色落地钢窗,宽敞、明亮,装修精致。两间卧室、一间书房和一个客厅,林秋茹是和公婆住在一起。当初婆婆蒋剑青,想在附近买套新房,公公劝住了。理由是现在的房型都是老房型,当女儿出嫁时,她们年轻人并不会喜欢。特别是没有绿化和车库,小区设施并不完备。不如我们存款,万一男方没有房子,经济不宽裕的话,我们也一起相帮。现在流行的是,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我们不要着急。同时,我们将来都要老的,大家住在一起,彼此有照顾,况且,女儿早晚都要嫁出去的。咋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一向精明的婆婆也同意了公公的想法。

但,林秋茹的想法却不一样。女儿于彤云也二十多岁了,一米****的个子,长得靓丽、漂亮,现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影视专业编导系,周六回来就只能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因而,很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既然公婆都不愿意买,自己就不要搀和了。但是,很快随着周边房价持续上涨,婆婆蒋剑青不高心了,自己在阳台里浇花时,一边喷水,一边嘀咕,“最精明的人,如果不买房子,就是瞎子或者是瘸子。”公公于正奇,装聋作哑,只当没听见。婆婆说的话太绝对了,也太刻薄了。精明的人不买房子,就是瞎子或瘸子?那,精明的人不买房子多了,难道都是瞎子和瘸子?再说,房价日长夜大,谁能料想得到?买房子也要经济实力,不到万不得已,人是不会买房的。还要看房子的周边环境、小区绿化、公共交通设施和医院、学校公共配套设施等。林秋茹不以为然。工厂转型,自己下岗后,林秋茹心里不痛快,婆婆倒很开明。

“反正又不是你一个人下岗,洪康也下岗了,我们家又不是没饭吃。”婆婆安慰道。

话虽这么说,但婆婆很热心,先后为丈夫于洪康和林秋茹重新上岗而张罗。公公倒不着急,说让孩子们休息休息也好嘛。很快,于洪康就到蒋剑青学生经营的一家民营广告策划公司上班了。婆婆也为林秋茹在一家超市找到了工作。但,后来林秋茹要回娘家照顾林友兰,只得作罢。公公婆婆没有反对。婆婆在厨房里,对秋茹说:“林家伯伯年岁大了,身边应该有一个人照顾,再说,林家对你有恩,你应该回报他们。”

当听说,林家要动迁的消息,婆婆很高兴。吃晚饭的时候,婆婆说:“秋茹啊,上帝是很怜悯我们的,虽然我们没有买房,但是林家伯伯房子动迁,我们家彤彤要走运了。林家伯伯是蛮喜欢彤彤的,我们也应该有一份子。再说,对赵惠英亲家我们也是有交代了。秋茹啊,你要好好照顾你爸爸啊!”

“剑青啊,你不要太乐观。房子事是可遇不可求。听说林家伯伯想继续办诊疗所,我们应该支持。至于分不分给我们秋茹,我们是悉听林伯伯安排,不必太在意赵慧英,况且现在上海的行情是男方要准备住房,女方只不过是装修罢了。”公公插话。

“你说的轻巧!当初,不是你,我早就买好新房了。但是现在要买就困难了。赵慧英是很着急的,怕彤彤飞掉了。”蒋剑青说道。

丈夫洪康吃饭时没有表态。如果一表态,夹在两老中间不好平衡。而且,母亲很强势,不肯示弱的。争吵起来,不好收拾。于是,到了晚上,躺在被窝里的时候,才悄悄地说;

“秋茹啊,这件事情,我们不要发表意见,就听爸爸的。他年岁大了,很不容易的。彤彤现在还在读书,不着急的。赵家那边,再说吧。”

“我知道了。房子问题只能听其自然。我们家的房子说是马上动迁了,但是如何安排,还是要听我爸爸的,还有诊疗所是否要办下去,现在还没落实。”林秋茹说道。

“好吧,我们也早点儿睡吧。”于洪康说道。

但是,刚才婆婆说话中提到的亲家赵慧英,一下子像一枚钢针刺破了林秋茹的心脏,使得林秋茹难以入睡了。林秋茹与赵慧英的关系应该还是在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因缘。而且赵慧英是她姐姐林秋葵的好朋友,也是一起去安徽插队同住在一个集体户。

(十二)

赵慧英算是个精明的人,但也没有买房,但不能算是瞎子和瘸子。她是有苦衷的,而且,可能将和秋茹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还是先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公社下通知给高寨大队大李庄和小高庄一个上大学的推荐名额。赵惠英知道后,第一个先告诉了沈吉庆;然后,找大队党支部书记,要求推荐沈吉庆,结果还真让沈吉庆上了大学。后来,淮南招工,赵惠英就找姐姐秋葵帮忙,要求推荐她上淮南,这样可以缩小与吉庆哥的距离。凡是有利益的事,总是先替自己着想。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