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可否被规划(33)

作者:俞柏芽 阅读记录

“怎么说?”

毅坚沉吟一阵道,“小学时,大概所有人都被语文老师要求写一篇与理想有关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这篇作文和所有的作文一样,要有观点、论据,源于并高于生活,不能落入庸俗之中。

源于生活是指要在一定程度上适配自身实际情况,高于生活是指梦想与自己的生活之间有一个适当远的距离。

这篇作文很重要。重要之处在于,这篇作文题眼所言之梦想,可以将人与人区分开来,可理解为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先人将人类划分为男人、女人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婚姻、社会生产、家庭生活。男人、女人的划分,是前人极强抽象思维的结果。与此相同,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也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每个人的人生就是朝着理想而努力的,是每个人都在研究通向理想的有效路径,而看那些名人名著,就是说,当你希冀在某一个领域取得成就时,这就是一个范本。

但这篇作文也没那么重要,因为包括理想在内的、看似虚头巴脑的真理,被我们虚头巴脑地对待了。它以作业的形式出现、消失。在这篇作文出现后至作者18岁,多数作者的目标是高考,梦想是高考取得好成绩;高考后,自认为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很少再认真地问自己梦想是什么,自负地、叛逆地拒绝接受甚至嘲讽诸如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表达的为人类服务的梦想。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人没有远大的理想及目标。由是,在人生路上,出现一朵花,他要停下步子采;有只蝶,他要脱衫去扑;绊了一跤,就此躺倒,再不而前。

前路对他没有吸引力,他对前路也没有预期。他或许有能力关注已出现的事情,但分不清人生的主次、没有能力理出其中的关键,甚至被人生的糟乱围裹住,认为那个糟乱围裹而成的圈圈里就是人生的全部。

这样的人,心中就没有精神寄托,就会没有依存。我前面已经说了,人不了解自己,我们帮他了解,帮他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精神寄托。再根据这一精神寄托、目标,来为人制定通向目标的有效路径,只要沿着这一路径行进,即可获得成功。这就是面向未来。”

“你可收了吧,”令珠又打陈毅坚,“你晓不晓得,警察正在抓你。前次我进局子,他们不问我的事,专旁敲侧击问你的事。”

毅坚不以为意,笑道,“我知道,早期玩一玩不成熟时,被警察捏住了一些小把柄,所以前段时间你们找不到我,我是出去避风头。”

“现在怎样?”

“陈总已经处理好了,那些事不会再查上线,也就是不会再查到我头上。”

“既如此,你就收手,这件事就不要再做了。”

毅坚摇头,“这件事必须要做下去。现在好多人都太可怜了。或被亲近人背叛,或心无所依,身心均受折磨。”

“你自身难保,还在这里说这些没有用的?”

“并不是这样算,”毅坚笑道,“你们三个人的人生皆有不幸;相反,我和品慧,因为有天媒系统,都过得很好,很安心。”

这话,令珠不认同,她反问毅坚,“你没有危机?保不齐哪日坐了监牢。”

“乌鸦嘴!”毅坚伸手要拍令珠的嘴,被令珠躲开后,转回身正式邀请他们,“怎样,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

“谁不想获得幸福?”令珠、英辉、嘉培三人相视一笑道,“你个组织者都不怕,我们怕什么?我们又没有损失。”

话罢,英辉又去安抚一旁的品慧,“嫂子,你不要再难过,你看,我们仨都加入了。”

“有魄力!”毅坚赞道,举起杯子道,“来,为幸福干杯!”

第8章 规划

话虽是那样说,但一调转头,英辉即悄悄离去--现有一个大包袱拖住自己,不把这个包袱卸下,怎么重新启程寻获幸福。

英辉搭乘出租车到了自己车辆停放点,从车子里找出被攥成团的结婚证后,拨打吕津平电话。

“我们见个面。”

“你跑去哪儿了,人不见,家不回,电话不接!”

英辉不接话茬,只说,“半个小时后,在家里见。”

英辉将桂姐支去购物,便坐在沙发上等吕津平。

吕津平仆仆自外赶回家,宋英辉连喘气机会都不给他,直入正题,“我们离婚吧。”

吕津平愣了几秒,待反应过来,把外套朝沙发上一扔,自去倒茶水,“宋英辉,今次便罢了,吵架归吵架,以后不要再随便提离婚。”

“我们这样过下去,有什么意思?”

上一篇:盛夏迷乱 下一篇:以何为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