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上玉兰(16)

作者:馨仪 阅读记录

不知站了多久,两行清泪,顺着那佳的脸庞流下,流成两条平行线,永无交集。,那佳拭去眼泪,走出家门,把两扇铁门关紧,一把铁锁,卡上的一瞬间,似乎关上了一座城,封住了一段回忆,从此以后,路只能往前走,心,失去了最后停泊的港湾。

死亡是什么?如何面对死亡?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基督教讲上帝,天堂,设定一个他者来考察和评判你的行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你独处的时候,似乎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在盯着你,监视着你,这归根结底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来达到约束人的效果。佛教讲轮回,讲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切后果都是你自己的行为招致的,人人皆可成佛,亦可成魔,你要为你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不再借助外部的力量,更强调主体的作用。马克思打破宗教崇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告诉了我们,世间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都是有联系的,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构成人身体的各种元素组合成一定结构,结构合适时则为生,结构失调失序了,卡住了,就死掉了。马克思祛除了神秘,告诉了我们真相,原来真相这么简单,这让我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更有力量。

那佳坐上回京的火车,放下行李,面有悲戚,不想说话。平时坐车她喜欢跟其他乘客多交流,看能否挖掘几个潜在客户,这是销售人员共同的特点,加上那佳姣好的外貌,对年轻小伙子和事业有成的中年大叔,都很有吸引力,所以那佳很容易得逞,坐一趟火车顺便收几个潜在客户。,但是今天,那佳似乎给自己带上了厚厚的壳,表情淡漠,落落寡欢,一副不想跟陌生人说话的样子。她买的软卧,放下窗前的小凳子,坐下,眼睛望向窗外,看外面的山川、树木、丛林、村舍呼啸而过,似电影快进一般,这个场景,似曾相识!是的,7岁那年,她跟着表舅第一次坐上火车,从遥远的四川,来到养父母家,来到这个小村庄。那时她小小的心里充满忐忑和对未知的惶恐,幸运的是,命运没有薄待她,遇见了这么善良的父母,给她创造了完整有爱的成长环境,这一切,她都充满感恩,她想以后挣钱了好好让父母享福,可是,妈妈这么早就去世了。家也因为妈妈的去世支离破散。

今天,她再一次坐上了火车,这次没有人陪了,当然她也不需要人陪了。但还是一个家没了,她开始找寻下一个。不同的是,上次前面有个家在敞开怀抱,拥抱她,这次,迎接她的,只是北京小小的7平米的出租屋。

以前,为了让爸妈过上好生活,是那佳努力赚钱的一大动力,但是,现在,动力少了一大半。那佳给爸爸打了个电话,爸爸说已经到工地上了,不用担心。爸爸早年经常去建筑工地干活,刷墙刷水泥,铺地板砖,工头是村里的人,基本可以按时发工资,算是可靠。这两年,那佳没让爸爸去了,太辛苦。但妈妈的去世,她怕爸爸一个人在家太过思念,就同意了爸爸出去打工的打算。努力赚钱,早点把爸爸接北京来!那佳挣钱的动力又找回了许多。

面对生活的磨难,有些人会被打倒,一蹶不振,有些人会把磨难当做垫脚石,更上一层楼。那佳属于后者。

回北京后,那佳化悲痛为干事业的力量,积极拓展客户源,银行卡的业务提成源源不断打来。

第9章

夜色如水,酒店的暖气很足,席梦思床很软,这样的环境很适合睡一帘酣梦。回忆着,不知何时我也睡着了。夜半时分,宝宝咿呀哭闹,我们也醒了。问是否需要帮忙,田子迷迷糊糊地说不用,侧身过去,甩过一个奶,给女儿砸上,哭声戛然而止,我们又继续酣睡。

第二天天气很好,阳光照下来暖洋洋的,没有风。我们仨准备带宝宝去逛公园。在横穿马路时,一辆小轿车开过来,我和那佳快走几步,给车让道。田子抱着娃,悠悠地站定,看着轿车。轿车司机只好减速,接着开始按喇叭以示不满,田子才加速走过来,她笑道,在日本都是车让人,习惯了,还以为是在日本呢。接着她说,日本街道非常干净,出门不用拿手纸,随处都有公共的,可以拿来用,这方面日本做的很好。

我心有不悦,这是出国几年崇洋媚外了吗?什么都是日本的好,但是不得不承认,日本的Tiger水杯确实美观好用,秒杀我之前在国内买的水杯。一时不知如何反驳田子。

那佳倒心平气和:“那你以后准备待在日本了吗?”

田子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这正是我纠结的地方。别的同学陆续都回国了,她当时坚持不回来,所以在日本找了对象,结婚生子,但现在有点犹豫了。在日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帮带孩子,很辛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