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上玉兰(52)

作者:馨仪 阅读记录

二人继续喝酒吃菜,至晚方归。

第29章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都在忙碌着,忙着学习,忙着找工作。

临近研究生毕业,皓书又面临着一次重大抉择。他的导师对皓书一如既往的青睐,早早建议继续读他的博士。这当然不是出自私交或主观评价,而是对皓书在读研期间表现的客观评估。

皓书的口才和文字功底在读研期间绚烂绽放。皓书首先在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中小试牛刀。他精心准备了一份精彩的文稿,演讲那天,他操着一口纯正的英式口音,自然而娴熟的表达着思想,台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演讲比赛结果出来,皓书得了二等奖。这使皓书在学校小有名气,包括皓书的导师也有所耳闻。秉持人尽其才的原则,导师在翻译西方著作时,也分派给皓书比较繁重的翻译任务,皓书都很好地完成了。

研二下半学期,是皓书最忙碌的时候,也是皓书最有获得感的时候。当时他的导师有一个去英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可以带一个学生。皓书很荣幸地被导师选中。这次学术会议共进行三天,期间有一位负责中—英文同声传译的工作人员突发状况,被送去医院了,主办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在场的传译员,会议因此耽搁。皓书的导师向会议主办方推荐了皓书,并把皓书的英语演讲获奖说了一下。皓书感慨自己何德何能,同时内心非常忐忑,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他深呼吸,稳住,想起自己高中时练就的把注意力一分为二的功夫,他告诉自己,当遇到有听不懂的地方,尽量找到迂回委婉的词汇来翻译,实在不会的话,就过,但千万不能停,不能卡住。秉持着这样一种原则,他在英语和汉语中来回穿梭,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不着痕迹,时间仿佛凝固了,似乎很漫长又很享受,当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时,皓书终于松了口气,一看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了。皓书不知道自己表现的如何,于是走到导师面前,导师颔首,说表现不错。皓书长出一口气。

回来后,皓书的这段同声传译的经历在学校传的神乎其神,关键是得到了导师的认可。研究生期间,皓书和导师相处的很融洽。站在导师的角度看,招像皓书这样的,专业素质好、外语能力强、和导师相处融洽的博士生,带起来是最省力气的了。但是皓书却犹豫了,虽然他学哲学学的也很好,但是总感觉还缺那么一点东西。纵使哲学有纷争,有不同,但好像一直在一个圈子里打转,一直没跳出来;又好像一直在回避什么,有一块地方一直不曾触碰……

带着这样的困惑,皓书睡前和舍友们聊起了毕业后干什么的话题。

晚上10点,南苑学生宿舍302室,灯已熄灭,四人均已躺下,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酝酿睡意。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皓书挑起了话题。

“问吧”

“说”

“什么问题?”

其余三人积极回应。

“你们毕业后准备干什么?”皓书发问。

“我准备回老家教书,正在等面试结果。”赫赫说。他老家是在一所小县城,他竞聘的是市里面的一所二本院校。当今大多数高校招教师时都要求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任高校教师的并不多了,赫赫能得到这个职位实属不易,这也足以说明赫赫的优秀。

“我打算继续研究中国哲学,研究生三年,感觉刚入门,学了一点皮毛而已,如果就此放弃了,就太可惜了。”陈彬感言。

“我想继续读博,继续研究海德格尔,没啥原因,就纯粹是喜欢。”沈静是他们宿舍中年龄最小的,但悟性极高。

“你呢?怎么打算的?说来听听。”陈彬反问皓书。

“我不知道,很纠结……”

“纠结?第一次从皓书嘴里听见‘纠结’两个字,稀奇呀”赫赫没等皓书说完,就打趣他。

“真的,我导师想让我继续读他的博士,但是我还没想好,我想改变一下。”

“靠,你导师这么牛,让你直接读博,你还不愿意啊,要是我,简直就美死了。”赫赫一阵唏嘘。皓书的导师在学校声望很高,《西方哲学史》讲的特别好,每次上哲学课,座无虚席是必然的,其他慕名而来听课的学生都站着听课,有时甚至都排到教室外面去了。

“不是,我总觉得我现在研究的东西如空中楼阁一般,我想改变一下,再接地气一些。”皓书感到一种词不达意的无力感。

“哲学不就是这样的吗?务虚而不务实,哎,邵兄,我怎么听着你有一种少女般的扭捏,是不是你导师最近太捧你了,让你膨胀了啊?”陈彬补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