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上玉兰(59)

作者:馨仪 阅读记录

孙潋滟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前台,月工资撑死5000元,可她过的生活,给人的感觉至少是月收入过万的,这剩下的差额,全靠花呗、信用卡等等借贷平台来填补,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生活。

这笔钱那佳是打定主意不借的,但措辞还是要斟酌一下。那佳说最近自己租房子,房租一下涨很多,压力很大,还有刚换了份工作,还在实习期,工资少很多。孙潋滟不死心,把借钱的标准降到6000元,降到4000元,降到2000元,那佳捂紧口袋,没松口。毕竟,聊半天孙潋滟也没说出一个正当的借钱理由,只是说信用卡到期了,那么给那佳的感觉,默认的还是为了维持高消费的生活呗,而这些正是那佳打心底看不惯的。

日子依然平平常常地过着。一星期后,那佳早晨起床刷新闻,看到一条新闻:“年轻女孩因为精致穷烧炭自杀”,那佳点开新闻,文章写道:北京一位女孩生前为了追求精致有仪式感的生活,什么都买最好的,名牌包包,名牌服饰,高档化妆品……这些高额消费让她成为一个“信用卡奴”,至少申请了14张信用卡,最终因为无力偿还而自尽。

看到事发地点离自己和孙潋滟原来的住处不远,那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她抓紧拨打孙潋滟的电话,已无人接听,她又发微信,没有回复。当天,有警察找到那佳来了解有关孙潋滟的情况。关于一周前两人微信联系,以及前段时间两人合租的情况,那佳如实告诉了警察。

那佳的心情无比沉重,一会儿后悔无比,心想假如那天自己假如借钱给孙潋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一会儿又宽慰自己,她欠下的外债多达百万,即使当时自己借钱给她,也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这样过山车一般的心情,扰的那佳无法正常工作。她在“天涯知己”群里找我们开始倾诉:

“有人在吗?我很郁闷,我之前合租的一个女孩自杀了。你们看到新闻了吗?”

我回复:“就是今天早上这条新闻吗?“年轻女孩因为精致穷烧炭自杀”。”

“是”那佳似乎弱弱无力:“她一周前找我借钱,我没有借给她。哎……”

“天呀,没想到发生在我们身边,最近这种因为钱自杀的太多了,校园贷、裸贷,好多这样的事儿。”田子虽人在日本,但很关心国内新闻,时政大事。

“你是因为没有借钱给她而感到自责,对吗?”我问那佳。

“哎,警察找过我了,我也把情况如实跟警察说了,但内心隐隐不安,她说要问我借一万,我没答应,她降到6000,降到4000,最后降到2000,我一直不赞成她这种超前消费的方式,就狠心没借给她。”

群里暂时沉默,其实这件悲剧的发生肯定和那佳没有关系,但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不忍过于苛责。一下子没有找到合适的措辞来安慰那佳。

那佳对钱财是不吝啬的,这从她早年谈一个男朋友就借出去一笔钱就可以证明。这次孙潋滟的事,只因消费价值观的不同。

“逼迫她走到这一步的是钱,是她的消费欲望,如果她不摆正心态,正确面对自己的欲望,将迟早会落入深渊。”皓书回复。

那佳心里稍安。继而发出灵魂追问:“钱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为了它会不择手段,不惜粉身碎骨。”

皓书回复:“苏格拉底把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哲学家或爱智慧之人,第二种是争强好胜之人,第三种是贪图利益之人。这三种人分别对应着三种快乐。第一种人以学习为乐,第二种人以得到别人的敬重为乐,第三种人以获得财富或者贪图享乐为乐。如果你逐一向这三种人提问,哪种生活是最快乐的,他们都会说是自己的这一种。”

那佳说:“确实是。可悲的是,生活中第三种人太多了。”

“是啊,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们精神上太匮乏了,该怎么办呢?”田子@皓书。

皓书回复:“其实这也不是不可改变的。苏格拉底说人的心灵由三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理性、意志或激情、以及欲望。当不同的部分起掌控作用时,就对应地构成了上面说的三种人。一个被理性控制心灵的人,就是第一种爱智慧之人;一个被意志或激情控制心灵的人,就是争强好胜之人;而一个被欲望控制心灵的人,就是贪图利益之人。

如果一个人完全被自己的欲望所支配,那么他就会陷入混乱甚至疯狂。所以说,解决的办法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抛去不必要的欲望,仅留下必要的欲望,比如衣食住行,让理性来掌控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心灵处于一种健康的理智的状态,这样,你就会获得精神上的真正的愉悦,获得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

同类小说推荐: